孫秀鳳 胡硅蘭
【關鍵詞】 檢驗科;檢測結果;溝通
我們都知道檢驗質量是檢驗科的靈魂,而服務是檢驗科的根本。這里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包含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那么檢驗結果與患者溝通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分析。
1 抽取血液是我們與患者進行溝通的第一平臺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服務患者是否滿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后的結果?;颊邅砦铱凭驮\,即采血的過程就是被服務的過程?;颊呤且惶厥馊后w,說其特殊無外乎有文化背景不同,身份地位差別,性格特點迥異,最主要的共同點是患者看病無論是健康體檢還是患病檢查潛意識里都充滿焦慮,對檢測結果是否準確或多或少有些擔憂這是正常反應,但卻是易激發(fā)矛盾的焦點。所以檢驗人員如何提高自我修養(yǎng),加強自身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能夠因人而異因地置宜地服務每一位患者讓他們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有種優(yōu)越感是在享受服務,受體也會在內心對供體打一較高的印象分,對以后的服務順利展開開了一個好頭。
2 標本處理是我們與患者進行溝通的第二平臺
即對患者的標本保管、運送、處理、檢測至出報告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正規(guī)操作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實驗室內部實質是與標本對話的過程,因標本出現問題導致與患者溝通無效,如把標本弄錯、遺失、溶血或污染等導致結果出現錯誤則產生糾紛。標本是患者的延伸,雖然患者留下標本個體離開但從其身上取下的標本仍然在與實驗人員對話,所以標本是實驗人員的生命。
3 質量排位第三
既然質量是檢驗科的靈魂為何位列第三平臺?質量也是用來為標本服務的,質量再好如果沒有標本作為檢驗質量也只是徒有虛名,失去質量的真正意義。當然檢驗質量是一個很專業(yè)化的過程,包括儀器狀態(tài)、質控水平、人員素質、結果審核、發(fā)放報告等。發(fā)放報告又是直接與患者對話的過程,報告對患者而言是一個結果,而對檢驗人員而言則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交到患者手上是否令其滿意是我們檢驗人努力的終極方向。
4 實驗后標本儲存可以說是最終平臺也是最難的環(huán)節(jié)
首先每天標本量都很大,標本存放對我們來說已是極大考驗這通過努力可以完善。然而就標本保存過程中血清中各種成分尤其是生化檢驗的標本在保存過程中發(fā)生變化是很復雜的。如果患者對已出的檢測結果來提出質疑,我們最有利的武器也就是其當時留下的標本??梢哉页鰜磉M行重新測定,然而這里的測定是回顧性的復查。血標本保存的是全血即使在4度也只有少數成分(如總膽固醇、肌酐、鈉等)無明顯變化,血氨會迅速升高,葡萄糖也會蒸發(fā)而且保存過程中標本溶血有時又不可避免;全部提取血清或血漿冷凍保存又不現實,也失去了保存原標本的意義,提取過程存在誤差標本說服力就會降低,而且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實際意義又很小,所以標本保存專家推薦:生化檢驗冰箱儲存1周,免疫學檢驗冰箱儲存1周,血液學檢驗室溫存1 d,血凝檢驗冰箱存1 d,毒理檢驗冰箱儲存6周。這個期限對于有質疑的標本是遠遠不夠的,那么看來第一到第三平臺的環(huán)節(jié)就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用檢驗結果說話是我們檢驗人努力的最高目標,檢驗體系與機制的完善,管理到位,保障措施得當,人員綜合能力提高,用檢驗結果說話不難做到,與患者溝通起來也會更順暢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