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載芹
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有不少的應用題,文字敘述比較抽象,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小學生的思維又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對于一些抽象問題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如果教師一味的從字面去分析題意,用語言來表述數(shù)量關系,雖然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卻難以理解掌握,事倍功半.即使是學生理解了,也只是局限于會做某個題了.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線段圖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愉快的學會復雜關系的應用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了思維的發(fā)展,是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利用線段圖讓學生口頭編應用題
從中低年級培養(yǎng),從簡單題入手,是培養(yǎng)學生畫圖能力的基礎.
線段圖的及時引入,是幫助學生揭示數(shù)量關系和掌握解題思路的一種好方法.在教一年級數(shù)學時,我就對學生進行認識線段圖和根據(jù)線段圖口述應用題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示范、點撥是培養(yǎng)學生畫圖能力的關鍵.學生剛學習畫線段圖,不知道從那下手,如何去畫.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跟教師一步一步來畫,找數(shù)量關系.也可以教師示范畫出以后,讓學生仿照重畫一遍,即使是把老師畫的圖照抄一邊,也是有收獲的.
在第一冊剛講應用題時,我就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識圖.如:黃花有6朵,紅花有5朵,黃花和紅花一共有多少朵?我先用直觀教具講解了這道題,使學生明白求紅花和黃花一共的朵數(shù),就是要把黃花和紅花的朵數(shù)并起來.然后我再引導學生把直觀教具圖轉化為線段圖.提問:如果老師用線段來表示黃花和紅花的朵數(shù),要畫幾條線段?能畫一條線段嗎?為什么不能只畫一條?畫線段圖時,兩條線段能畫一樣長嗎?為什么?表示什么花的要畫得長些?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線段圖:
從而列出算式:6+5=11(朵).講好后我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把這一道題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黃花和紅花一共有11朵,其中黃花有6朵,紅花有多少朵?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出:這題是用一條線段表示一共11朵,再在這條線段上標一段表示黃花的6朵,剩下的是要求的紅花有幾朵:
列式:11-6=5(朵)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逐漸認識了線段圖,對線段圖能幫助理解題意有了朦朧的認識.這以后,在教學中,我就經(jīng)常畫一些線段圖,讓學生看圖口述成應用題.如:
這樣,從低年級起,就通過線段圖對學生進行口述應用題的訓練,然后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會畫線段圖,通過線段圖分析理解題意,這就為以后學好復合應用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線段圖的培養(yǎng)一定要從中低年級培養(yǎng),從簡單題入手,從小養(yǎng)成畫圖解題的意識和良好的畫圖技能技巧.
二、引導學生通過畫線段圖解答復合應用題
學生有了低年級線段圖的訓練的基礎,到了中高年級學習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就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應用線段圖,使數(shù)形結合,解決問題.此時,要求學生邊畫邊講,或互相講解.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一定要給以耐心的指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教師給以適時的點撥,要注意讓學生講清這樣畫圖的道理,可自己講,也可分組合作講.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體會用圖解題的直觀,形象,體會簡潔、方便、易理解的特點,提高應用的自覺性、主動性.
如:少先隊員種楊樹45棵,種杉樹的棵數(shù)比楊樹的3倍少9棵.種杉樹多少棵?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條件:種杉樹的棵數(shù)比楊樹的3倍少9棵,畫出線段圖:
從而列出算式:45×3-9=126(棵)
其實,只要學生掌握了畫線段圖的方法,那么解決兩三步運算的應用題就并不顯得難了.如上題,到了四年級下學期又可以變成列方程解的應用題:同學們栽杉樹126棵,比楊樹的3倍少9棵.栽楊樹多少棵?這題所畫的圖和上一題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楊樹的45棵換成了x棵,從而列出方程:
解:設栽楊樹x棵.
3x-9=126
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借助于畫線段圖來直觀表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有助于解答比較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當然編者在編教材時也注意通過圖形結合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有了堅實的基礎后,到高年級時學生對此能如魚得水,應用自如.
三、通過線段圖進行變式練習,開拓思維
學生有了一定的畫圖解題能力后,老師更加要注意引導,教師要指導學生畫圖重點做到以下幾點:(1)認真讀題,全面理解題意,所畫的圖要與題目中的條件相符合.(2)圖中線段的長短要和數(shù)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長的線段標出小的數(shù)據(jù)而短的線段標出大的數(shù)據(jù).圖要畫的美觀、大方、結構合理,具有藝術性.(3)要按照題目的敘述順序,在圖上標明條件.對于雙線段并列圖和多線段并列圖一定要分清先畫和后畫的順序,要找準數(shù)量間的對應關系,明確所求的問題.這是分析題意和列算式的重點,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才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
我就經(jīng)常通過變式練習,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在畫圖和練習時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如:一個鄉(xiāng)去年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老師稍一提示,學生會很快地畫出圖來.此題解答后,教師不妨出示變化了的圖:
先讓學生口述成應用題,再比較這兩題的異同,然后解題.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變式,畫出線段圖,編出應用題.如:
這樣,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萬變不離其“圖”,從“口述”到“畫圖”和變換角度思考,在對比練習中,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習品質(zhì),把學生引入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良性循環(huán)中,解題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對一些思考題也就不覺得那么難了.
知識的拓展和遷移,是線段圖應用的難點.線段圖的而應用還可以遷移到其他類型的題.掌握一個解題方法,比做一百道題更重要.實踐證明,線段圖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如果學生從小掌握了用線段圖輔助解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大大的提高,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將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