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偉
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它不僅是市場經(jīng)濟領域中的理性行為,也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相互關(guān)系的基礎性道德規(guī)范,同時也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基礎與標志。而中學生作為和諧社會后備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zhì)如何,直接關(guān)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其誠信水平是整個社會誠信道德基礎。因此,有必要對中學生的誠信教育進行探討。
一、 中學生誠信狀況及誠信缺失的原因
中學生是違法犯罪的危險年齡段。當前中學生誠信狀況不容樂觀,誠信缺失已成為中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的問題之一。中學生誠信缺失主要體現(xiàn)在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誠信意識淡薄,愛慕虛榮,抄襲作業(yè),考試作弊,借錢不還,欺騙家長、老師,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剖析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誠信認知存在問題。表現(xiàn)為:“做老實人吃虧,講信用無用”?,F(xiàn)實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受社會、家庭和學校確實存在做老實人吃虧,講誠信無用的影響,有不少中學生認為現(xiàn)在社會沒有什么誠信可言,做老實人“吃虧”,講信用的人無用?!袄弊痔嶂虚g,誠信撇兩邊,成了不少學生的人生哲學。
(2)學校德育缺乏實效性。我國一直把德育放在學校首位,但長期以來,德育在實踐中過于簡單化,缺乏實效性。如在觀念上重智育輕德育,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在德育內(nèi)容上,把德育簡單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內(nèi)容過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誠信這一最基礎、最簡單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輸輕啟發(fā),忽視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中學生誠信教育的目標及主要內(nèi)容
誠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中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明白事理,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即實事求是,培養(yǎng)學生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guān)心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言必信,行必果,知錯就改,做品德高尚的人。誠信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1)傳統(tǒng)誠信教育??鬃釉缭趦汕Ф嗄昵熬徒逃牡茏右\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曾子以信教子更傳為美談。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庇谑窃颖惆沿i殺了。近代新式學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蔡元培認為,信義者,實事求是,不以利害生死關(guān)系其道。歷代教育家一脈相承把誠信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
(2)誠信法制教育?,F(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中的契約信用是以法律保障為基礎的,因此要求對中學生進行誠信法制教育。誠實信用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究信譽,說到做到??梢?,在法制社會里,誠信既是道德規(guī)范、道德理念,又是法律原則。
三、 加強中學生誠信教育的主要方法
(1)開展全員、全程誠信道德教育。誠信教育應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體系。要努力建設一個從學校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到每一名學生都誠實守信的環(huán)境氛圍,要從領導、教師做起,言必行,行必果。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從矯治學生不端行為和不文明行為做起,培養(yǎng)學生做事光明磊落,誠實守信,不斷進取,有所作為。
(2)建立制約措施,培養(yǎng)“守信”精神。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fā)揮社會誠信體系功能。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從一個人上小學即開始不間斷地進行操行記錄,為班級每位學生設立誠信記錄。把有不良信譽的學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教教室、抄襲作業(yè)、考試作弊的記錄在冊。注重從點滴小事著手,注重持之以恒,也注重生活中發(fā)生在學生身上誠信品質(zhì)的閃光點。如責任心強,認真學習,富有愛心,拾金不昧,勇于承認錯誤。對誠信優(yōu)秀表現(xiàn)者給予表彰,對誠信不良者給予批評、處罰,從而使誠信深入人心。
(3)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huán)境,弘揚誠信文化。誠信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強化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首先是家庭誠信道德建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誠信品德對子女影響很大,因此要重視家庭倫理建設和家庭誠信道德建設,從而為中學生誠信品性的養(yǎng)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其次,開展社區(qū)誠信服務行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誠信自愿活動,學生們通過活動受益匪淺,對誠信有更理性的認識。第三,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要提高教師的道德水準,以教師的誠信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如學校要求中學生不抽煙,教師自己做到先戒煙;要求男學生不留長頭發(fā),教師自己先做好儀容儀表。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設講誠信氛圍,如組織學生觀看有關(guān)誠信教育的影視劇,舉辦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主題班會、辯論會、黑板報比賽及征文比賽等,在校園內(nèi)張貼有關(guān)誠信的名言警句,收集誠信廣告,做到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相結(jié)合。這樣潛移默化,學生就會以老師為榜樣,逐漸形成忠誠老實的好品德。
總之,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校、教師要創(chuàng)誠信校園,學生要做誠信學生。
(武義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