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要將班級管理到位,工作中做好“望、聞、問、切”四診法,處理好“實與虛”、“管與放”、“嚴與寬”、“堵與導”四個重要關系,就會使管理工作得心、得法、得力,提高管理實效,使班級保持積極、上進的態(tài)勢。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工作方法 要素關系
在學校中,班主任是職務中最小的主任,但卻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人,也是對學生影響最直接的人。[1]班主任工作是費心、費力、費時、艱巨而又長期的工作,班主任要將班級管理到位,就得研究學生心理、講究管理方法和技巧。“望、聞、問、切”四診法是我國中醫(yī)學庫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醫(yī)生從中全面、準確地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對癥下藥,解除疾病。班級管理如同醫(yī)生看病,班主任要把這“四切法”與教育學生的工作緊密結合,把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一、管理中“望、聞、問、切”四切法
1.細心觀察,“望”清其表。
所謂“望”,就是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現(xiàn)和情緒變化,這樣才能對班級情況一葉知秋、窺一斑見全豹,才能見月暈而知風,見礎潤而知雨,才能有的放矢、及時、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
有人認為班主任天天與學生在一起,對每個學生應該了如指掌。其實,一個班主任要真正對全班、對每個學生做到全面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班主任不能忽視那些日常發(fā)生的瑣碎事情,用一雙“慧眼”進行敏銳細致的觀察。如:有的學生衛(wèi)生工作一直做得很好,突然今天地很臟;有的學生突然避開老師而行;有的學生近來上課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趴在課桌上聽課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有的學生徹夜未歸;有的學生臉色蠟黃;有的學生神色恍惚、憂心忡忡;有的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班主任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會發(fā)覺這些瑣事,也應該對此十分重視,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癥結所在。班主任想要洞悉學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觀察,做個有心人。
2.耐心傾聽,“聞”全其聲。
“聞”就是聽,在中醫(yī)診斷中大夫往往通過傾聽病人對病況的自述來了解病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傾聽”同樣也是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有效手段。我們常說班主任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但良師易做,益友難當。班主任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隨時隨地地同學生“心理換位”,想其所想,再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益友。如對班里的搗蛋鬼,大部分班主任是找他們談話,但往往是道理說了一千遍,他們全當耳邊風。有時任課教師反映學生上課吵鬧,很多班主任是叫這些學生寫檢討、寫保證書,這方法雖然奏效,但常常是班主任一轉身,他們又哄鬧起來。如果讓他們就當前班級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們征求改進管理班級的意見,這些平日令教師頭疼的“調皮鬼”的參與意識、責任感等隱藏在他們身上的“光環(huán)”就會顯現(xiàn)出來。作為班主任,走近每個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有話語權,并與他們溝通是多么的重要。
3.真心關懷,“問”出其想。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說庖丁掌握了牛骨骼生長規(guī)律,把原本繁瑣、費力的事情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同樣,班主任的工作也是細碎、繁瑣的,班主任應學庖丁運用“巧”來解決問題。學生需要愛,這誠摯的愛心則來自于班主任那親切的話語和細致入微的體貼和關懷。
學習生活中,若遇到如下情況的學生班主任更需要親切、真誠的“問”:學生思考有疙瘩時;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學生遇到困難時;班級某種不良風氣抬頭時;學生受到挫折、犯錯時……面對教師那暖意融融的關心和愛護時,學生不會無動于衷,他會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會由于喜歡該教師而傾心接受他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币虼耍挥胁蹲綍r機,隨時讓自己的心弦對準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4.客觀評價,“切”準其脈。
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如同中醫(yī)大夫給病人切脈,只有細心把準其脈,方能藥到病除。班主任對學生作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學生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班主任要表揚其優(yōu)點,激勵其奮進,發(fā)揮帶頭示范作用,指出其缺點,指明其努力方向。
對后進生,“切”準其脈尤其重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教師要客觀、公證、恰如其分地評價學生,要善于從消極因素中尋找積極成分,在失敗中點燃起希望之火,這種做法有助于后進生的轉化。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讓每一個學生能抬起頭來走路?!苯處熤挥袑筮M生傾注滿腔熱情,不帶任何偏見,公正客觀地對他們評價,才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二、處理好班級管理中的“四個關系”
時代在發(fā)展,學生在變化,新時期的班級管理若僅有良好的用心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把握好管理中的度,不講究技巧,操之過急,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聽之任之,或高壓政策,就很難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因而班主任要處理好班級管理中以下幾個關系:
1.求實與務虛。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現(xiàn)實,努力搞好實際工作,又要求班主任著眼長遠,加強學習、研究與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務實又務虛。班主任工作的務實,要求班主任必須從當前做起,從具體的事務做起,扎扎實實搞好班級管理。班主任必須深入學生中去,認真了解、研究學生,掌握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學生的導師,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與助手。只有具有務實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強的感召力,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實效。在務實的同時,班主任還要務虛。班級工作需要理論的指導,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從繁雜、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樹立班級管理的整體觀、發(fā)展觀、理論指導觀。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強學習,要參與教育管理理論的研究與探討,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與素質,以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2.死管與放手。
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管放結合”。具體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級的長期目標,把握班級工作的整體思路;培養(yǎng)一支強而得力的干部隊伍,并加以指導監(jiān)督;做好個別學生及全體學生的思想工作,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協(xié)調好多方面關系,形成教育合力;學生能干的,班主任堅決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班主任要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建立層次分明的立體型管理體系,如公物維修、書刊保管、活動組織、班干部選換、班規(guī)制定等。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分工授權,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權負責,分層管理,這樣既有利于班級的建設與發(fā)展,又有利于學生個性完善、能力提高。
3.嚴格與寬容。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做到紀律嚴明,“以法治班”;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對違紀違規(guī)者,無論是干部還是普通學生,無論是學優(yōu)生還是后進生,都要一視同仁;要注重“首因效應”,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第一次”之類的事情;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熱病”,時緊時松。需要強調的是:“嚴”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系僵化,這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嚴中有寬,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不是故意犯的錯,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
4.堵塞與疏導。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較多,如實行“全封閉管理”以避免學生受校外不良影響,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以控制學生越軌行為等。采取“堵”的方式,減少學生犯各種錯誤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僅僅靠“堵”是不行的。過多地應用“堵”的方式,有兩點不利:一是容易使學生成為工作的“對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抵抗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少數(shù)的班主任以“不出亂子”、“不出事”為目標,采用“盯、嚇、壓、罰”等方式管理班級,表面上班級“平安無事”,實際上引發(fā)的問題很多。因此,“堵”必須與“導”結合起來,以“導”為主,通過引導,班主任要讓學生增強明辨是非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總之,班主任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qū)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2]教海無涯,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細心“望”其表;耐心“聞”其聲;真誠“問”其想;準確“切”其脈,正確地處理好管理中的幾個關系,講究管理的策略,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可以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的每一個有利時機,以滿腔熱忱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奮進,就會拉近師生的心靈距離,給學生的進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會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
參考文獻:
[1]邵慧穎,劉贊,姜小花.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6,(3).
[2]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M].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