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在英語專業(yè)基礎教學中不可或缺,是專業(yè)學習的重點之一。但本文作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英語專業(yè)新生對語音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結合結果分析,力圖找出原因所在,并對語音教學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 新生語音 存在問題
1.前言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胡春洞,2001∶47)。英語語音是英語學習的起點。實驗證明,語音階段打不好基礎,直接影響到單詞的記憶和積累、閱讀及聽力的速度和質量、口頭表達的清晰和流暢、乃至整個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和效果(胡春洞,2001∶47—48)。王初明(2002)在其“外語語音學習假設”中也提出,語音學得好壞會輻射到整個英語學習。英語語音好的學習者在初學階段容易跟上學習進度,而語音差的學習者則容易掉隊。由此可見語音對于任何一個英語學習者的重要性,而對于以英語為專業(yè)、將來以英語為職業(yè)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尤為重要。正因如此,語音在專業(yè)基礎教學中不可或缺,是專業(yè)新生的學習重點之一。
經過六至七年的中學階段學習(有的小學階段開始,學習時間長達十年),專業(yè)新生入學時理應已經較好地掌握了連讀、失爆、省音等讀音現(xiàn)象和重音、節(jié)奏、語調等讀音規(guī)則,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理想。筆者在多年的基礎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種種原因,讀音不準確、規(guī)則運用不熟練等現(xiàn)象在新生中普遍存在。那么,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進我們的基礎階段語音教學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在我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2007級新生中進行了調查、分析,然后實施了相應的教學手段加以改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2.調查
2.1對象。
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2007級新生共4個班,此次隨機抽出兩個班共62人接受調查。學生多來自山東省內,個別由江蘇、江西等外省考入。
2.2步驟。
調查時間為新生入學后的兩周,開始對英語專業(yè)的學習有所認識。
(1)問卷調查
問卷形式為選擇和簡答,設計題目涉及具體的語音知識和個人存在問題反映。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課下進行,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答卷,因此調查結果真實。
(2)錄音分析
在語音室對學生進行逐個錄音,設計材料包括單個音標、音標組合、句子、短文等內容,旨在調查學生單個讀音、連讀、語調等語音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準備內容不同、難度相當?shù)牟牧蠑?shù)份,學生抽取一份后直接開始錄音,基本代表其平常的讀音水平。錄制完畢,與外教一起分析錄音,得出結論。
2.3發(fā)現(xiàn)。
(1)問卷結果
問卷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連讀、單詞重音、降調等語音現(xiàn)象較為熟悉,而對于失爆、省音、句子重音、升調等現(xiàn)象則知之甚少,只知道這些概念,不知道是如何運用的。有的學生對英式發(fā)音和美式發(fā)音的區(qū)別不清楚。有的學生反映自己的發(fā)音似乎很“土氣”,因此不敢張口與同學進行交流。
(2)錄音結果
錄音中,多數(shù)學生的單個音標發(fā)音較為準確,音標組合重音正確,簡短的陳述句語調也正確,令人較為滿意。但同時也存在下列問題:
①少數(shù)學生個別音素發(fā)音不準確。
如:/ai/,/?藜u/等雙元音發(fā)音沒有口型變化,類似于漢語的“愛”、“歐”,因此把“I like Mike.”讀成*/e lek mek/;
/?夼/,/s/和/?奩/,/z/不分,最常用的Thanks讀作*/s?覸?耷ks/,this,that讀作*/zis/,/z?覸t/;
/s/,/?蘩/不分,she讀作*/si∶/,sign讀作*/?蘩ain/;
/r/音發(fā)不準,尤其是與/?藜u/音結合時,如road發(fā)音類似漢語“肉的”;
/r/,/l/不分,a narrow room發(fā)作*/?藜?謖n?覸l?藜u lu∶m/;
/e/,/?覸/不分,統(tǒng)統(tǒng)讀作/e/等。
②朗讀不流暢,語調不自然。
有的學生過分追求讀音的清晰準確,一個詞一個詞地停頓,毫無流暢可言,而且失去了連讀、失爆等語音現(xiàn)象;有的刻意強調連讀,造成了意群的混亂;有的不管是句中還是句末,凡是停頓的地方全部使用降調。
③英式發(fā)音、美式發(fā)音混雜。
這種現(xiàn)象存在于多數(shù)學生。單音發(fā)音時多使用英式音,而讀句子和文章時則英美并用。即便是堅持使用美式發(fā)音的學生也有一個通病,就是不合適宜地使用/r/音,聽起來既含混又別扭。
④發(fā)音漢語味濃重。
多數(shù)學生讀英語時的抑揚頓挫和他們本人說漢語幾乎完全一樣。盡管語音準確、語調正確、語流通暢,但怎么也聽不出該有的“洋味兒”。
3.討論
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語音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繼而我們對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探討。
3.1英語初學階段對語音的學習不系統(tǒng),運用不熟練。
在被調查的62人中,有59人反映初學階段只學習了單個音標的發(fā)音方法,并沒有真正接觸到連讀、失爆、省音等這些概念,只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才模模糊糊地體會到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并未接受過針對性的訓練。即便是在發(fā)音學習時,老師也只是大體講講發(fā)音方法,然后是機械性操練,學生也拿不準自己的口形、發(fā)音位置等是否正確,只能做到與老師的發(fā)音“聽起來差不多”或甚至通過加注漢字音幫助記憶。而且發(fā)音學習階段過后,沒有及時進行鞏固性練習,所有的語音練習“成為過去式”。久而久之,學生也記不準當時老師是怎么教的,于是一味地“跟著感覺讀”,形成了錯誤的讀音習慣。有些學生甚至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外國人能聽懂就行”,這種想法實際上反映了對語音重要性的極大漠視。
3.2母語、方言影響英語的發(fā)音和語調。
由于語言的差異,有些音素在漢語中沒有相似的對應發(fā)音,缺少正遷移的影響,學生模仿存在困難。如很多學生以/w/代/v/,*/vai/,/ven/(why,when)成為日常用語;以“波、潑、摸”代/b/,/p/,/m/;把please讀作*/p?藜?謖li∶z/,把globe讀作*/g?藜?謖l?藜ub?藜/。有的學生受方言影響嚴重,如以“西”音代/s/,/?夼/音,所以連常用的“I think so”也說不對;/z/音也較難發(fā),有的學生則以方言中的“滋”音替代,發(fā)zoo音作“租”音。
語調也是如此。漢語雖然字有四聲,但句子的朗讀多用降調或平調,聽起來較為平緩。而英語則慣用多變的語調來表達不同的意思。受漢語影響,許多學生讀起英語來沒有什么起伏變化,即“沒有英語味兒”,很多時候甚至不能正確地表達內在的涵義。
3.3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影響,聽說與閱讀脫節(jié)。
語音應作為英語學習初始階段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開設單獨的視聽說課程,以達到糾正發(fā)音、強化訓練的目的。而目前中學,尤其是初始階段的課程設置多偏重閱讀課,而忽略聽說能力的發(fā)展,把語音教學擺到了可有可無的位置上,學習目的由交際變?yōu)閱渭優(yōu)樽R記單詞服務,更從宏觀指導上導致了教和學雙方面對語音教學的忽視。
3.4教師沒有及早提醒學生英式和美式發(fā)音的區(qū)別,導致了開始階段語音練習的內容與日常接觸的實際發(fā)音出現(xiàn)混用現(xiàn)象。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多以英式發(fā)音作為語音教學的內容和標準。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則是英音、美音二者兼而有之,不免產生混淆。更為嚴重的是,很多教師自己也慣于混用,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未在意,使其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4.啟示
4.1確立語音的重要位置。
英語專業(yè)新生入學起第一個月全部用于糾正、鞏固發(fā)音(如有可能,可單獨開設語音課);第一學期的主要測試內容之一是語音;第一學年的主要教學內容要結合語音;四個學年都要以語音為主線。要讓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始終處在不斷練習、時刻注意的狀態(tài)中。
4.2各課程相互合作、長期堅持。
實踐證明,語音具有反彈性。抓得緊了,學生就注意;稍一放松,就回到老樣子。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語音不應該僅作為精讀或口語或哪一門課的教學內容,而應成為所有英語課程共同的長期的任務。各課教師應協(xié)調一致,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發(fā)音,合力促進學生語音水平的不斷提高。
4.3課內外相結合,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改革傳統(tǒng)教學中不適應現(xiàn)代課堂情況(如班型越來越大等)的做法,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可聽可視的特點進行語音教學。課上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充分利用課下時間,通過聽磁帶、看光盤、朗讀背誦精選文章等進行大量操練,也可通過各種競賽,提高學生主動練習語音的興趣和動力。
4.4充分利用外教開設視聽、口語類課程。
盡量給低年級學生增加與外籍教師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多接觸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使用者,主動模仿其發(fā)音及重音、語調的運用。
4.5提高英語教師素質。
作為英語專業(yè)教師,應對自己的業(yè)務領域有更深更廣的了解,其中當然也包括語音。應對各種語音現(xiàn)象非常熟悉,做到不但能夠給學生正確地傳授有關知識,而且自覺運用到日常授課、交流中,為學生樹立語音模仿的典范。
5.結語
語音是外語學習中最重要的內容和基本功之一,對于英語專業(yè)新生更是如此。牢固的語音基礎對于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提高都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多方合作、長期努力、加強語音教學是外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初明.抓好語音訓練,培養(yǎng)好心態(tài)[J].英語知識,2002,(1):81.
[3]王初明.自我概念與外語語音學習假設[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56-62.
[4]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