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中,力的作用是否具有傳遞性呢?這是一個人們似乎有所了解而又不十分明確的問題,本文對力的傳遞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僅對彈性力)。
一、力的傳遞媒質(zhì)
看一例子:如圖1,一個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用兩個活賽A、B封閉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當向活塞A施一向左的力F時(如圖1),則活塞A向左運動,此時,我們可觀察到活塞B也向左運動,即B受到一向左的力F′(如圖1)。由此得:施以活塞A上的力F經(jīng)密閉氣體傳給了活塞B。
對于液體,我們知道,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也就是作為液壓機工作原理的帕斯卡定律。即加在活塞上的單位面積的力,能夠通過液體傳遞到各個方向,且保持原來的大小。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一張桌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2),地面光滑。左邊靠桌站著一個人B,右邊一個人A,當人A向左推桌子,這時左邊的人B將感到桌子對他有一個推力,也即右邊的人A對桌子的推力,經(jīng)桌子傳給了左邊的人B。
由彈性力的產(chǎn)生可得,彈性力在真空中不能被傳遞。由此可見,彈性力可以通過密閉的一定質(zhì)量的流體來傳遞,也可以通過固體彈性體來傳遞。即彈性力只能在彈性體中傳遞。
二、力的傳遞機制
彈性力只能在彈性體(流體、固體等)中傳遞,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在彈性體中進行傳遞的呢?現(xiàn)在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子分析一下。
如圖3,一個靠墻的固體桿,左端固定,右端受到一個水平推力F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桿重G與F相比可忽略)。現(xiàn)在來分析一下當力F作用于桿上后,力F是怎樣傳遞到左端B的。設想將固體桿分成n個小段,當力F作用于桿上時,第一段將受到力F的作用,被壓縮而產(chǎn)生形變,此時第一段要恢復原狀,將對第二段產(chǎn)生一彈力F 的作用,使第二段同樣因受力而發(fā)生形變,第二段要恢復原狀,將對第三段產(chǎn)生一彈力F 的作用……(如圖3)力就這樣沿著桿傳遞到B端。在此過程中,桿中各段并沒有因力的傳遞而遷移。
這樣解釋可能還是不易理解。為形象地分析,我們看這樣一個例子:(縱波發(fā)生實驗,裝置如左圖4)桿L上用絲線吊著一均勻輕質(zhì)彈簧,彈簧兩端各有一彈簧片A、B。當拉動A時,右端彈簧被拉伸,由于彈簧要恢復原狀,將對左邊與之相鄰部分的彈簧產(chǎn)生一拉力的作用使之形變,為恢復原狀,又將對左邊與之相鄰的部分產(chǎn)生一拉力作用使之形變……由此力通過彈簧傳到B端,在此過程中將伴隨著波的產(chǎn)生,力也就是通過波的形式傳播的。因此,得出結論,彈性力在彈性體中是通過波的形式來傳遞的,力的傳遞將伴隨著波的產(chǎn)生。
三、力的傳遞時間
既然力的傳遞是通過波的形式來進行的,由于波的傳遞是需要時間的,那么,力的傳遞自然也就有一個傳遞的時間問題。
波在彈性體中的傳播速度為:ν= = (G為彈性模量,E對縱波為楊氏模量、對橫波為切變模量,ρ為線密度)。對于不同的彈性體(包括剛性體,所謂剛性體指該物體不能被壓縮形變,G(E)→∞),G(E)也不同,相應的,彈性力在不同的彈性體中傳遞的速度也就不同。還是看一下剛才的例子:(圖3)靠墻的固體桿,一力作用于桿右端(條件同上)。若此桿為一彈性桿,則力F從作用到桿上到傳遞至B端所需時間t為:
t=L/v(L為桿長,v為波的傳播速度),即:t=L/ =L =L 。
如果此桿為一剛性桿,則有,桿的彈性模量G→∞,E→∞,故t→0,也就是說,對于剛性桿,力在桿中的傳遞,相當于力通過桿直接作用于墻壁上。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取一個重的砝碼,上端用一段棉線a(棉線在力的作用下形變較大,彈性模量G較小,力(波)在棉線上傳遞速度為ν= ,較小,傳遞時間為:t=L (L為線長)把勾碼懸掛在高處,下端用一段同樣的棉線b拴住一支鉛筆(如圖5),手抓住鉛筆向下用力。若緩慢用力拉,則a斷;若迅猛向下拉,則b斷,這也與通常所說的慣性球?qū)嶒炏囝愃?。可是,如果我們用一根直徑約0.3毫米的細銅絲代替棉線重做這個實驗,并在用力之前盡量使銅絲平直,實驗結果表明:不論緩慢用力,還是迅速猛拉,都是a段銅絲斷開。
現(xiàn)在我們從力的傳遞的角度對此實驗進行解釋:1.當使用棉線時。若棉線長為L,則力在棉線上傳遞的時間t 為:t =L 。(1)緩慢用力。此時,如果力的作用時間t遠大于力在棉線上傳遞的時間t ,則b段上的拉力T (F)被等值地傳遞到a段,再加上鉤碼重力的作用,則a段受到的拉力T =T +G>T ,故a段先斷。(2)迅速猛拉時。力的作用時間遠小于力的傳遞時間t ,也即,力還未傳遞到a段時,b段所產(chǎn)生的彈力已足以致使棉線b斷開了。2.當使用細銅線時。銅線可近似看為鋼體,彈性模量G→∞,力在銅線上的傳遞時間t=L趨于0,相當于力直接作用于a段,故無論緩慢用力,還是迅速猛拉,銅絲a段上受到的拉力T 總是等于銅絲b段上受到的拉力T 與鉤碼重力的和,即T =T +G(勾碼)>T ,總是a段銅絲斷開。
事實上,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子彈穿過玻璃,打一個小圓洞,揮拳打玻璃,玻璃被打得粉碎;將兩支鉛筆架著一段細長的小木片放在桌邊上(如圖6),用一木棍猛擊木片中央,鉛筆沒動,卻能把木片折斷……這些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都和力的傳遞時間有關。
四、力的傳遞大小
對于力的傳遞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通過媒質(zhì)傳遞的力的大小的問題。
一張桌子靠墻放著,用一力F推桌子,則桌子對墻也有一推力F,這種傳遞為等值傳遞。一輛卡車,帶一拖掛在路面上勻速行駛(如圖7(a)),卡車B的牽引力也被等值地傳遞給了拖掛A。
現(xiàn)在假設卡車B施給連接桿C一力F使該系統(tǒng)以加速度a勻加速行駛,則力F經(jīng)桿C傳到拖掛A的大小如何呢?我們將桿C假設分成N小段,每一段質(zhì)量為m(如圖7(b))。設1受到2的力為F ′,則有:F-F ′=ma,即:F ′=F-ma,則2受到1的力F 為:F =F ′=F-ma,類似方法我們可以求得:3受到2的力為:F =F-2ma;4受到3的作用力為:F =F-3ma;……;A受到N的作用力為:F =F-Nma。也就是說,力F經(jīng)C傳遞到拖掛A的過程中傳遞的量值越來越小,傳遞到A時的大小為:F =F =F-m a(m =Nm),此為不等值傳遞。
本文開頭部分提到的液壓機也是力的不等值傳遞的例子,裝置(如圖8)為一密閉容器,活塞A面積小于活塞B面積,內(nèi)封閉一定質(zhì)量的液體,當一力F作用于活塞A時,則活塞B產(chǎn)生的向上的推力F 為:F =S F/S >F,為力的不等值傳遞。
同樣是彈性力在彈性媒質(zhì)中傳遞,為什么會有等值傳遞與不等值傳遞的不同呢?
先看兩個概念:表面力和體積力。表面力即只是物體表面部分受到的力,如:壓力、推力等外力。體積力是指物體內(nèi)部處處都受到的作用力,如:重力、慣性力等。
分析幾個不等值傳遞的例子:一量筒,截面為S,內(nèi)一活塞封閉一定量的液體,密度為ρ,如圖9,施一力F,則任一深度h處的壓強P為:P=F/S+ρgh。則在此截面上的壓力F′為:F′=PS=F+ρgSh(式中F為外力,ρgSh為h深度的液體的重力,F(xiàn)為表面力,ρgSh為體積力),此力的傳遞過程中,傳遞到h深度處的力變大了,由分析可知作為表面力的F在傳遞過程中被等值傳遞,引起不等值傳遞的原因是媒質(zhì)中體積力(重力)的作用。
再看圖7例的分析,力F傳遞到第n小段時(N>n>1),第n小段受到的力為:F =F-(n-1)ma(式中F為外力,即表面力,(n-1)ma為慣性力,即體積力),此例中,作為表面力的F在傳遞過程中被等值傳遞,引起不等值傳遞的原因仍然是體積力(慣性力)的作用(媒質(zhì)體積力)。
再看這樣一個例子,一均勻桿豎直放在地面上,質(zhì)量為M,一力F豎直作用于桿上(如圖10)。設桿長為L,則力F傳到任意高度h處時,下部受到壓力F′為:F′=F+mg(L-h)(式中力F為外力,即表面力,mg(L-h)為桿上部的重力,即體積力),引起此例不等值傳遞的原因還是體積力(重力)的作用。(媒質(zhì)體積力)
由此可見,在力的傳遞過程中,表面力總是被等值地傳遞,引起不等值傳遞的原因則是媒質(zhì)內(nèi)部體積力的存在和作用。
總之,關于力的傳遞我們可以歸結為兩種:一種為等值傳遞,一種為不等值傳遞。關于等值傳遞和不等值傳遞的例子,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讀者可自己搜集、分析和比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