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半壁江山”,而怎樣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學生作文是靠學生自己通過努力實踐寫出來的,但同時也是靠改出來的。作文訓練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那就是不完整的作文教學。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除了注重教寫法外,還試著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下面,我就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方面的一些具體作法及建議,與同行商榷,以期求得方家指正。
在構(gòu)建作文評改課型的模式時,我比較注重自改和互改。為了讓學生對這兩種課型感興趣,我又運用了多種形式。
一、自改
在學生對自己作文進行修改之前,我都進行必要的指導,具體形式如下:
(一)集體批改。
學生作文交上來之后,我先大略瀏覽一遍,了解掌握本次作文的一些具體情況。然后選擇一篇寫得較好而且具有代表性的范文,在批改課上師生共同批改,我一般采用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幻燈把作文打給學生看,讓他們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把握文章;所謂宏觀把握,就是注重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謀篇;所謂微觀入手,就是注重字詞文句、段落、手法等。然后讓學生討論其優(yōu)缺點,提出修改意見,由我執(zhí)筆,按大家的共同意見用彩筆修改。最后讓學生參照批改范例進行自改。這種做法便于為學生的自改作出指導。很多學生說,原來不知道怎樣修改作文,老師用這種方法批改,使我們看得見,學得著,收獲大。
另一種形式是把選定的作文打印復制,在批改課上分發(fā)給學生,先由學生自改,然后再全班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大家再取長補短,進一步修改,此法好在人人都可以動手,共同處理同一問題。老師也可以趁機衡量學生修改的能力。
另外,在分析討論之前,最好是讓作者介紹自己的寫作主旨、構(gòu)思情況、寫作過程,這實際上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寫作思路、方法和技巧。如此現(xiàn)身說法,我覺得比教師空講要有用得多。
(二)教師先批,然后學生改。
作文收上來之后,我先逐本認真閱讀,并作大致批示。批語簡潔明確,有重點,有啟發(fā)性,然后再把學生習作發(fā)給本人,讓他們根據(jù)批語及提示進行修改。
有時沒有足夠時間逐本批閱時,我便從所有的習作中挑選出幾本,分好中差三等,協(xié)商批語,指出其優(yōu)缺點,然后張貼到教室后的《語文園地》上,讓學生以此為參照,進行自改。
這種方式的實施,能對學生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導作用,很多學生對自己作文中的錯誤一目了然,通過新修改后,都使自己作文的面目煥然一新。國外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對學生而言,老師在批改作文時作為一位審讀者并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合作,比處處找語病的審讀者更有幫助,因為作文寫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p>
(三)評選競賽。
這種方式我在作文課上也經(jīng)常使用。我們每周都有兩節(jié)連排的語文課。一般把它作為作文課;一節(jié)構(gòu)思行文,一節(jié)評改。以競賽的方式進行,評出本次作文的最佳文章。具體做法:在第二節(jié)課時,先讓學生明確本次作文的評價標準和具體要求,然后按座位,前后六人為一組,每個人都把本組六個人的作文瀏覽一遍,評出本組佳作,然后在課堂上推薦、朗讀,由推薦者點評,其他組也可以參與點評,各組相互比較,評出本次作文的最佳文章,作為范文。在學生點評時,教師也要善于捕捉具有代表性和實質(zhì)性的觀點和意見,從宏觀把握到微觀標準均寫于黑板,為學生下一步自改打下基礎(chǔ)。
有時我也采用另一種競賽方式,就是先以小組為單位把全組作文瀏覽一遍,評出本組佳作,并根據(jù)大家意見進行修改,然后抄寫出來貼在教室里展覽。過三五天后,再組織學生選出本次最佳文章。這種方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誘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從批語中受到比較思維的訓練。
上述幾種方法,歸根結(jié)底都是通過教師批改或集體批改以達到學生自改的目的。但老用此法,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看不到別人對自己作文的意見而影響寫作積極性,因此,我又常采用相互批改的方式。
二、互改
我這里所說的“互改”是在同座、班內(nèi)、年級內(nèi)進行的一種批改活動。因為青少年在心理上都有一種好奇心和旁觀心理,對閱讀他人文章肯定會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便適時地采取互改的作文評改方法,把全體學生推向主體地位。批改前,我們先總體掌握學生的作文情況,然后分發(fā)下去,人手一本,按我的要求既批又改,精批細改。批改中,學生既可獨立思考,又可前后左右討論商量。教師巡視,解決批改中的疑難、裁決討論中的分歧。批改后,要簽上批改者的姓名,利于教師的檢查,也便于批改者與被批改的結(jié)論質(zhì)疑,最后再把作文一起收上來,教師統(tǒng)一檢查。
這種互改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它不但使學生真正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且加強了寫作責任感。當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作文要給別的同學批改時,怕別人笑話,不敢馬虎,都寫得非常認真,反復推敲,盡力寫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上述課型是我在培養(yǎng)學生改的能力上經(jīng)常采用的,但我所說的互改、自改,在實踐中也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它們是可以交叉的,可以有機地結(jié)合的。宗旨都是想把改與寫密集地結(jié)合在一起,于改中學,于寫中改,以改促寫。
另外,在訓練學生改的能力這一點上,還有幾個問題需要重點提一下:
(一)每次批改前,都必須給學生一個評改標準,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這個標準,可以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關(guān)于作文的要求,再參考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和本次作文的一些特殊要求擬定。
(二)提倡學生的自改、互改,并不就是完全否定教師的精批細改。傳統(tǒng)的精批細改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它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便于其了解學生的習作情況,把握自己的教學情況,使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逐步脫離教師的輔導,寫出好的文章來,由“改”(師改)達到“不需要改”(學生自改)的境界。
(三)賦分和總評要以差生為重點,以鼓勵為主。賦分時不夠第三類的,應(yīng)分數(shù)從優(yōu);總評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差生作文的閃光點、成功點,多表揚,多肯定,多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感到自己還有希望,在心理上由怕到愛,寫作興趣便會慢慢產(chǎn)生,并得到鞏固和發(fā)展,作文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四)對學生在批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分歧和爭論,教師要正確評價及時指導。另外,也要注意抽查部分學生的批改情況,預(yù)防馬虎敷衍,流于形式。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而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把批改當成教師的事,殊不知若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就是瘸腿的作文教學。改進批改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改的能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作文教學整個過程的主人,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而且包括了一切真知的來源于實踐的哲學觀點。
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應(yīng)有繁簡難易的層次性;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對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仍是任重而道遠,愿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