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土木建筑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為提高其教學效果,本文作者從教材選擇、考核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試點,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
關鍵詞: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 教學改革 經驗 不足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即《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是土木建筑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隨著建筑行業(yè)的迅猛持續(xù)發(fā)展,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該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課堂教學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計量與計價實踐應用技能。
一、背景分析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建設發(fā)展欣欣向榮,帶動了工程造價咨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建筑工程計量計價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樣對相關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從2003年起全國開始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改革了傳統(tǒng)的定額計價方法,使得《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課程內容也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江蘇省于2004年4月開始推行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
由于全國各地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同,導致各地區(qū)的定額計價表內容不同,這就導致該課程的教材編寫存在局限性。比如黑龍江的編者編寫的工程計量計價教材以黑龍江省的定額計價表為基礎進行編制。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材、講授課程時就應注意此問題。
江蘇省對省內造價咨詢人員進行編審資格管理,取得這個資格必須參加兩年一次的全省工程造價編審資格考試??荚嚨膬热菖c傳統(tǒng)教材的內容又有很大區(qū)別。這使得學生學習完教材以后,還要參加考試培訓才能掌握全省工程造價編審資格考試的內容。學校教學內容與社會化考試嚴重脫節(jié)。
二、教學試點
鑒于以上情況,筆者擬對目前教學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效果。
2007年秋,筆者承擔工民建專業(yè)052班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具體如下:
1.確定教學內容,挑選教材。
眾所周知,教材的選擇好壞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目前,市場上的預算教材以江蘇省計價表為基礎的很少,適合將來參加造價編審資格考試的教材幾乎沒有。筆者在授課時,針對造價編審資格考試的內容和題型,選擇了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估價》和2007年造價編審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工程造價基本理論》這兩本作為教材,并補充了近幾年編審資格考試中重復率較高的理論知識和案例計算,將這些內容重新加以整理和組織,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
2.引入工作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主體。
學期初,筆者聽了關于德國職業(yè)教育中工作頁的介紹,深有感觸。目前,國內大量的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仍然是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為主,很少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充當教學主體。筆者嘗試將工作頁引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在設計各章節(jié)工作頁時,適當增加學生自我學習部分。學生在找尋知識和信息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記住了部分知識和信息,在授課過程中,能跟上教學進度,與教師進行互動。
3.案例教學為主,與實際工作結合。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案例教學內容比較多,引起其計算工作量較多。但其案例部分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準備計算器,勤于計算。由于教學試點班級為中職班,學生數(shù)學基礎較薄弱,筆者花了很多時間反復強調《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重要性,才調動起部分學生主動計算的積極性。教學中,筆者以工程實例出發(fā),選用實際工作所用表格分析講解,力求做到學以致用。
4.分組教學,培養(yǎng)團隊意識。
工民建052班共29人,筆者將其分為5個學習小組。每組挑選一位學習認真的學生為組長,要求這位組長在自己掌握所授知識后,帶動組員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特別是帶動后進同學,這增加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
5.改革考核形式。
課程授課伊始,首先講授本課程的理論部分知識,配合各種題型的習題。該部分知識點講述完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復習,馬上進行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考試,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后階段講述江蘇省計價表及其案例應用部分,對于學生的評價,結合平時案例作業(yè)時的表現(xiàn)和課堂答辯表現(xiàn),綜合給出。這樣,避免了“一次考試失利,導致最終成績落后”的局面。況且,單憑一次閉卷考試無法考核出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試點結論
通過課程教學和學生的考核成績以及師生之間的交談,筆者總結出如下一些經驗:1.培養(yǎng)了大部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2.學生熟悉了造價編審資格考試內容和形式,對造價編審資格考試不再“懼怕”,提高了考證熱情。3.學生分組學習,互幫互助,增加了同學友誼,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4.使學生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內容知識,達到了既定教學目標。
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逐漸完善:1.缺乏適用教材,急需開發(fā)新的校本教材。2.試點學生的文化課基礎知識和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給《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效果打了折扣。3.工作頁設計不甚合理,要進一步加以完善,盡量使學生有興趣地完成工作頁,并提前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各種資源完成前期工作。4.分組教學時,要選擇既好學又擅組織的學生,真正發(fā)揮團隊的作用,盡量使團隊中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所授知識。5.加強師資建設,鼓勵更多的教師參加江蘇省造價編審資格考試和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不但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知識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課程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和計價模式的深入改革,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應不斷進行豐富和完善。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強調工程造價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工程造價計價辦法的應用性,結合社會實際需要,認真組織落實好教學工作,并且要注重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力爭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建設工程需要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彭德紅.搞好《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的思考[J].基建優(yōu)化,2005年8月,第26卷第4期,第82-84頁.
[2]紀傳印.高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4月,第29卷第1期,第245-246頁.
[3]林敏.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教學方法探討.山西建筑,2007年3月,第33卷第9期,第196-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