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學生即使在學校學到了最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也可能會很快老化,不能終身受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要讓學生能終身不斷地獲得新知識,適應信息化、學習化社會的要求,學校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自主學習的實質、如何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學生 英語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yǎng)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確立,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已成為國內(nèi)外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熱點。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中國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傾向于依靠別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主動采取措施,習慣于等著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可能與我們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有關。被動、消極的學習觀勢必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在學校開展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已經(jīng)形成廣泛的共識?!秶矣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要“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自主學習的實質
1.自主學習是語言學習的目標。
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tài)過程,是學習者運用各種策略對信息積極加工,對學習過程自我監(jiān)控,從而達到自然運用語言的過程。語言學習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不是以人們背誦了多少詞匯、多少語法規(guī)則為標準,而是看人們是否能熟練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用語言來完成各種任務;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日后繼續(xù)學習所必須的方法和技巧。語言學習的這一目標稱為語言學習的程序性目標,即達到能夠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目標,也就是自主學習。
2.自主學習是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的保證。
由于課堂教學自身的局限性,學生不可能只通過有限的課堂學習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英語學習的成功更多地依靠課下自主學習的開展。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開展聽說讀寫的相應練習。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強,學生不能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難以達到學習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語測試不再只是對英語知識記憶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對運用能力的檢測。因此,只會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是難以通過現(xiàn)代英語測試的,也不可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自主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要。
課堂教學同樣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會自主學習的學生往往學習目標明確,能盡快地進入角色,主動識別和配合教師的教學目的與內(nèi)容,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參與各種活動,取得最大程度的輸入和內(nèi)化。當新知識出現(xiàn)時,他們求知欲強,會獨立思考,思維敏捷,主動探索,捕捉重要信息,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由于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學生課外只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會一邊鞏固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一邊預習新課或尋找更多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機會,養(yǎng)成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對學習的責任感。
二、如何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非天生的,它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培養(yǎng)。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使學生造就和保持不懈的探索毅力,從而使學生逐步具備較高的知識素質,良好的思維品質和一定的創(chuàng)新素質,使學生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從依賴型向獨立型轉變,從接受型向創(chuàng)新型轉變,真正體現(xiàn)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
1.方法引導,培養(yǎng)自主。
初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依賴逐步走向獨立的過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從不會到會、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的關鍵。教師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入手,多層面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第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來。第二,積極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嘗試自我調控學習的方法、節(jié)奏和過程。第三,大膽放手讓學生獨自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和思考,從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因為只有這樣,知識才能內(nèi)化、被吸收。第四,尊重個體差異,重視個別指導。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方法上、速度上都要照顧好各種層次的學生,幫助每個學生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和有效。
2.營造氛圍,體現(xiàn)自主。
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氛圍。而創(chuàng)造這種氛圍,教師得有民主的教育觀念,要有正確的學生主體意識,要積極開展學生主體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如學了課內(nèi)的對話之后,一定要給學生自編對話的機會,整個班級不同小組的對話既讓學生自己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使其在別人的啟發(fā)下,擴大了自己的知識范圍。學了課文后,要讓學生自己敘述相關的內(nèi)容,因為只有在自己動手、動腦之后,學生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會運用所學知識。此外,教師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幫助:(1)激勵自我。讓學生的心理、意識始終處于清醒、活躍的積極狀態(tài)之中;(2)確定目標。協(xié)助學生選定適合各自的學習內(nèi)容乃至學習的重點、難點;(3)引導過程。讓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獨自、有序地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4)發(fā)現(xiàn)自我。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探求事物的規(guī)律,作出科學結論;(5)正確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意志力,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為,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保持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3.自我調控,學會自主。
自我調控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有助于幫助學生計劃、監(jiān)察、調整、控制、反饋、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地調整行為和思維方法,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學會自主學習。自我調控能力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學習能力、自控能力等的異同,選擇恰當?shù)那腥朦c,進行持續(xù)的培養(yǎng)和訓練。
4.展示成功,實現(xiàn)自主。
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無論是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還是在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F(xiàn)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教師要因勢利導,通過恰當?shù)臅r機、途徑和場合,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長,使學生能夠享受到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產(chǎn)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悅化作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如課本上學了名片和教師賀卡后,我就讓學生自己用電腦制作名片、賀卡,配上漂亮的插圖,寫上標準的英語解說詞或賀詞,并把作品展示在班級墻上,或在教師節(jié)時送給教師,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更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其中12名學生的名片制作都獲得了縣一等獎)。平時可多開展一些朗讀比賽、聽力競賽、單詞接龍趣味賽等,用這些方法引導、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一旦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自然就會產(chǎn)生更大、更多想成功的欲望,誘發(fā)更為主動的參與,更為積極的思維,從而使主動參與學習成為一種持久、強烈的意識,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內(nèi)在機制,實現(xiàn)自主學習。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
1.課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精講,突出重點,針對學生提出的學習難點加以指點,把基本原理、基本知識講得精確、精煉、易于掌握,并富于啟發(fā)性,耗時要少,效率要高。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使學生由愿意學到會學,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課堂上學生要善于與同學合作,進行配對練習(pair work)或小組練習(group work),這既能增加同學間交往和語言實踐的機會,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提供機會讓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如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對話表演:asking the way,shopping,making a telephone call等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表演。學課文時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互相提問并解答,通過問答訓練,學生不僅提高了理解力,還通過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要學的內(nèi)容,使語言真正變成能用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的工具。
2.通過自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往往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無論學單詞、對話、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們領悟力強,能做到事半功倍。教師應該階段性地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間能取長補短,特別是成績中下的學生能學到更優(yōu)、更有效的方法,并適時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如在初學單詞時,要提醒學生利用時間反復地聽、讀、記單詞的讀音,然后按讀音規(guī)則記憶單詞,隨著詞匯量的增多,教給他們采用更多的方法記憶單詞,如聯(lián)想法、結構法、對比法等。并時時提醒學生記憶與遺忘規(guī)律,運用循環(huán)記憶法克服遺忘,并與惰性作斗爭。到了一定階段后,單詞這一關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小組成員間互查。再如指導學生學一篇新課文的常見的做法有:
·Read the text aloud to oneself.
·Look at the picture that goes with the text.
·Listen to the tape recorder of the text twice with books closed.
·Listen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with books open.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materials.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words then guess and check them in the dictionary.
·Write down the difficult points that one can not understands.
·Retell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ext.
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課前自主學習,學生能很快地熟悉課文內(nèi)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并能盡快地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適時地檢查,給予表揚與鼓勵,讓好的方法持續(xù)下去。
3.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任務。
根據(jù)學生的程度,教師應不時地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任務,讓學生課外完成。訓練學生獨自計劃、實施和完成一項語言任務的能力。如準備值日匯報、作演講、編對話、講故事、給外國學生寫信、采訪遇到的外國人等。實踐證明,讓學生獨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課外學習任務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又一好方法。它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擴大知識面,增加語言練習量,而且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收集材料、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會覺得學有所用,并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
4.記錄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會。
通過記日記或周記等記錄方式,讓學生記下自己學習的過程、方法、體會及感受,對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教師則可隨時了解每個學生對學習策略的實施情況,及時進行個別指導,適時組織小組或全班的書面交流和討論,讓同學們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學生須扎實地學好語音、詞匯,注意詞在句子、短文中的運用,重視朗讀、聽力、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學習過程中學生還要不斷訓練自己的記憶力、理解力、口頭表達力等;培養(yǎng)信心、恒心、毅力;隨時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記錄自己成長的過程,適時調整,讓英語自主學習成為持久的學習。
四、英語自主學習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英語自主學習的實施需要學習者有很強的信心與恒心,意志薄弱者很可能會半途而廢,繼續(xù)成為被動接受的學習者。辯證地看,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內(nèi)部因素和外在因素。影響自主學習的內(nèi)部因素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知覺、記憶、推理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因素。它們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習者的潛能、調節(jié)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推動、導向、維持、調節(jié)、強化、保證等功能。因此學生和教師應共同努力,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
現(xiàn)代學習方式具有主動性、合作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和問題性等基本特征,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tǒng)?!霸趯嵺`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F(xiàn)代教育之所以提出轉變學習方式,是因為當前學習目標的變遷、課程觀的變革、學習觀的改變、知識觀的變化、教師角色觀的更新,以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強調自主學習不僅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尊重,而且實現(xiàn)了教育的價值。教師應當樹立“自主”觀念,把自主性思想滲透于外語教學中。只有積極引導,帶動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學習活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愛好,幫助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剖析自我的學習特征,選擇合適的方法、策略,才能提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陶純恭.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1.
[2]商偉霞.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2.
[3]《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
[4]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
[5]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外語教學雜志社,2002.7.
[6]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