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古詩詞閱讀和學(xué)習(xí)中難免要遇到多音字,對于多音字的讀音的把握是一個難點。尤其是一部分古今字,因其古今義和讀音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用現(xiàn)代漢語的讀音去讀,也不能用現(xiàn)代漢語的義項去理解。古詩詞寫作的時間距離現(xiàn)在比較遙遠,用語用字是古漢語的范疇,與現(xiàn)代漢語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古詩詞中用字讀音和意義的理解與把握,應(yīng)了解寫作背景、古漢語常識并查閱工具書,讀準(zhǔn)字音,正確理解字義。
關(guān)鍵詞: 朱門酒肉臭 寫作背景 思想感情 義項分析
詩句“朱門酒肉臭”,出自杜甫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該句與其對句“路有凍死骨”,常被教師教學(xué)及影視節(jié)目臺詞引用。然而“朱門酒肉臭”中的“臭”字的讀音很少有讀對的。讀錯了字音,字義就不能正確理解,因此詩句的含義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無從把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豪門貴族之家酒肉瓢香,而路上卻有凍餓致死的窮苦百姓”。如果我們對該詩寫作背景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臭”字的義項不清楚,就容易造成對“臭”字的誤讀和誤解。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臭”字應(yīng)讀“xiù”,解釋為“氣味”(這里指酒肉散發(fā)出的香味兒),不能讀成“chòu”。
從寫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表現(xiàn)手法來看,這首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正是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前夕。杜甫從長安到奉先探望妻子,就途中和到達時的見聞感受寫成這篇長詩。他一方面以諷喻的態(tài)度揭露了現(xiàn)實的階級矛盾,一方面從自身的貧困和不幸聯(lián)想到比自己更困苦不幸的老百姓,這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但他把解決矛盾的希望寄托于統(tǒng)治階級中的“賢士”、“仁士”,對皇帝表示無限忠誠。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綜觀杜甫一生的思想,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句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當(dāng)時社會富貴與貧窮的嚴(yán)重對立。在這里,詩人并沒有運用諷刺的手法。這一點從作者的思想和全詩的中心思想可以得知。作者通過自己的見聞揭示了貴族官僚同窮苦百姓之間的矛盾對立,抒發(fā)了無限感慨悲傷之情。因此,詩句中的“臭”字不是貶辭,沒有諷刺意味,不能讀成“chòu”。
從“臭”字的義項來看。“臭”字共有如下幾個義項:
1.氣味的總稱。
《廣韻》:“凡氣之總名”。如《易·說卦》:“巽為臭(xiù)?!笔瑁簽槌羧∑滹L(fēng)所發(fā)也。又如《禮·月令》:“其臭羶?!笔瑁和ㄓ诒钦咧^之臭(xiù)。再如《詩經(jīng)·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xiù)”?!盾髯印ね醢浴罚骸翱谟耄╭í)味,鼻欲綦臭(xiù)”(綦:極,盡。味:滋味)。
2.聞(用鼻子辨別氣味,同“嗅”)。
如《荀子·榮辱》:“彼臭(xiù)之而無嗛于鼻(嗛,不滿足),嘗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體,則莫不棄此而取彼矣。”又如《荀子·禮論》:“成事之俎不嘗也,三臭之不食也?!?/p>
3.氣味。
(1)香氣。
如《周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蘭?!笔瑁骸俺簦瑲庀沭ト缣m也?!庇秩纭抖Y·內(nèi)則》:“總角衿纓,皆佩容臭(xiù)?!笔瑁骸俺糁^芬芳。臭物之謂容者,庾氏云,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2)穢惡的氣味(與香氣相對)
如《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弊ⅲ骸稗梗悴?,蕕,臭草。言善易消,惡難除。”疏:“既以善氣為香,故以惡氣為臭(chòu)耳。”又如《呂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chòu)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痹偃纭犊鬃蛹艺Z·六本》:“于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边€如西漢桓寬的《鹽鐵論·論災(zāi)》:“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chòu)。”
4.形容令人厭惡的貶辭。
如《儒林外史》:“從早上到此時,一碗飯也不給人吃,偏生有這些臭(chòu)排場!”又如《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fù)遺臭(chòu)萬載邪?”再如我們平時所說的“臭球”、“臭棋”,也是運用的這一義項。
從以上對“臭”字的義項分析來看,詩句“朱門酒肉臭”中的“臭”字運用的正是“臭”字的第三個義項中的“香氣”這一意義。又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用的“乳臭未干”中的“臭”字不能讀成“chòu”,而應(yīng)讀成“xiù”,解釋為“奶腥氣”。還有成語詞典中的成語:“口尚乳臭”中的“臭”字也不能讀成“chòu”,而應(yīng)讀成“xiù”。《漢書·高帝紀(jì)上》:“漢王問:‘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當(dāng)韓信?!?/p>
另外,從情理上看,在寒冷的冬季里,窮苦百姓凍死路旁,可見當(dāng)時的天氣是多么地冷。在這種凍死人的天氣下,“朱門”的酒肉再多也不至于腐爛變質(zhì)而散發(fā)出臭(chòu)味兒的。
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wù)印書館出版,1988年第1版.
[2]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1958年1月第1版.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