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日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講外語出現(xiàn)語法錯誤,對方會諒解,可是,出現(xiàn)語用失誤,對方會認為交際者粗俗,不懂禮貌,從而導致交際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應該讓學生掌握語用原則的普遍規(guī)律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個性,在不同的場合下,為不同的目的服務時運用這些原則的靈活性之間的關(guān)系,克服字面等值翻譯教學所帶來的弊病。
關(guān)鍵詞: 日語教學 語用能力 培養(yǎng)
一、概述
日語教學法(外語教學法)有翻譯法(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自覺對比法、視聽法、口語法、認知法、功能法等,然而,一直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法是翻譯法。所謂翻譯法就是用母語教外語的一種方法,注重語法和詞義分析。但是,這種教學法有明顯的缺陷。語法分析只能提供字面語言信息,不能提供深層的語用信息。
語用學可以定義為對特定的語境中的話語含義的研究,是對不同的交際環(huán)境中如何運用語言和理解語言的研究。語用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有言語交際過程、言語交際的原則、言語交際的制約因素、言語行為、話語表達和話語理解等。一切語用分析都離不開語境分析和言語交際原則的應用。要想提高學生的日語實際應用水平,必須加強對學生語用能力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今日は日曜日です”這句話字面意義雖然很簡單,但是,要知道它的確切的語用含義需要借助語境分析。這句話可以表示,孩子對爸爸、媽媽說今天父母應該帶他上街或逛公園。也可以表示妻子對丈夫的關(guān)懷:既然是星期日就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等等。因此,語境不同話語的含義也就不同。又如:
昨日彼は町へ行きました。(昨天他上街了。)
其字面意義很簡單,但它可以被許多人在不同的場合下說出來,為不同的會話目的服務。視不同的語境,“彼”可以是任何男性,如田中、佐藤、渡部等都可以?!邦笨梢灾溉魏我粋€堪稱街的地方,而“昨日”可以是過去任何一天,說話者可以在今天或以前的任何一天敘述前一天發(fā)生的這回事。該話語可以有不同的語用功能,它可能只不過是一種信息傳遞,單純地告訴聽話人“昨天他上街了”,也許是告訴聽話人他買年貨了或者賣年貨了。
如果只強調(diào)語言知識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只懂得“今日は日曜日です”的字面意義和語法結(jié)構(gòu),只有具備語用能力才可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分析得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二、語法分析和語用分析的差別
語法分析以句子為單位,而語用分析則以話語為單位,話語可以大于句子,也可以小于句子;語法停留在句子層面,提供字面信息,語用則透過句子層面深入到會話含義層面;語法視句子為穩(wěn)定不變的形式,而語用則視話語為一個動態(tài)分析過程;語法孤立抽象地看待句子,而語用卻以語境為參照來處理話語;語法的表達方式是映射的、離散的,非彼即此,其含義是確定的,基本上是規(guī)約的,而語用的表達方式是連續(xù)的,不能以“要么就是,要么就不是”表示;語法是一套套的句法、詞法和語音規(guī)則構(gòu)成,說話者要遵循這些規(guī)則,不能違背,而語用則是以原則為指導的分析過程和結(jié)果,可視目的和語境的不同靈活應用原則。為了強調(diào)某些原則或準則可以適當?shù)剡`背另些原則或準則。
例如:今日はテレビ何もやっていない。(今天電視節(jié)目什么都沒有。)
パーティー?著る物はないわ。(晚會?我沒衣服穿。)
三、跨文化交際語用
所謂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語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交往。由于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往往造成表達上的語用失誤。中國和日本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往來,促進了兩國之間的交流。日本人稱“中國は日本の文化の母國である”(中國是日本文化之父)。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之深。如日本人的思想、情愛、倫理道德乃至政治、經(jīng)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文化方面,無不帶有中國古文化的痕跡。但是,由于日本民族的雙重性格,中日文化又存在許多相異之處。日本民族一方面善于追求新事物、新思想,喜好模仿,并且,巧妙地、有機地調(diào)和吸收不同的文化,變?yōu)榧河?、為己所用。另一方面又頑固地堅持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意識,小心翼翼地提防著被外來文化所同化,排斥性地選擇與本民族文化不相沖突的、并可完善自己的東西,執(zhí)著地維護民族的自我意識,這就造成了中日文化的許多差異。因此,在日語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同語言等同詞語的不對稱性
一種語言可以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可以互譯的詞語叫等同詞語,兩種語言的等同詞語的含義是不對稱的,即常常不是全等的。
例如:
A:おかげさまで本當おせわになりました。(托您的福,好多了,真麻煩您了。)
B1:大丈夫、また何かあったら聲をかけてください。(沒關(guān)系,以后有什么事說一聲。)
B2:いいえ、また何かあったら聲をかけてください。(沒關(guān)系,以后有什么事說一聲。)
對于A的感謝,B2的回答非常正確,而B1的回答就欠妥,雖然“大丈夫”和“いいえ”都可以翻譯成漢語的“沒關(guān)系”,但“大丈夫”只適合回復對方的詢問,而“いいえ”才可用于回復對方的感謝。從上例可以看出這就是兩種語言等同詞語含義的不對稱性。
2.語用原則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談時常常會認為對方不好相處。雙方都有友好的愿望,可是卻難以溝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語用原則的運用所致。一般來說中日兩國都把謙虛謹慎看成是君子美德,為了謙虛,可以將自己貶低,甚至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然而日本更注重表面上、形式上的表達,并且有嚴格的等級觀點和彼此之別,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日語的敬語的使用上。
例如:
A:どうも
B: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A和B都是謝謝的意思。而前者一般是長者、長輩對年青者或晚輩;上級對下級的一種表達方式。后者正好相反。又如:
こちらはうちの営業(yè)部長山田です。(這是我公司的營業(yè)部長山田。)
この方は松下電器の営業(yè)部長の鈴木さんです。(這位是松下電器的營業(yè)部長鈴木先生。)
中國人在介紹自己人和介紹對方的人時,通常都是說“這位是××先生。”,而日本人在介紹自己人的時候,絕對不能用“這位(この方)”和“先生(さん)”這樣的詞。否則,對方會認為傲慢無理,不把對方放在眼里??傊?,日本人總是把謙虛準則放在優(yōu)先地位。
3.價值觀念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均對交際產(chǎn)生影響。日本人對中國人大加貶斥的動物,如狗(犬)、豬、龜?shù)葏s抱有好感,從日本人的姓氏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究其原因,除了日本民族對動物懷有一種親切感之外,主要是長期形成的文化習俗所造成的文化現(xiàn)象。日本人認為狗忠誠,豬健壯,龜長壽。這對于人來說正是夢寐以求的事。如,日本人可以對同伴說:“豚のように丈夫です。”(像豬一樣健壯。)可是,中國人聽到別人對他這么說就會感到不快。中國人認為狗下賤、討厭,豬污穢、懶惰,龜鄙俗、猥瑣。
四、結(jié)語
上述分析說明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日語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講外語犯了這樣那樣的語法錯誤,本族者會原諒,但是,如果我們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語用失誤,對方會認為我們粗魯,不懂禮貌,很可能不愿繼續(xù)交往。我們應該讓學生掌握語用原則的普遍規(guī)律和各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個性,在不同的場合下,為不同的目的服務時運用這些原則的靈活性之間的關(guān)系。要克服字面的等值翻譯教學所帶來的弊病,多引入語用等值翻譯,多了解使用該語言的國家、社區(qū)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習慣表達,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方式等。只有這樣才能說得好,說得得體,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1).
[2]George Yule.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孟圣.文化差異與翻譯等值(上)[J].日語知識,2000,(8).
[4]小川芳男.日本語教育事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