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麥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本文主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分析主人公悲劇成因。主人公霍爾頓看透了周圍世界的虛假,他試圖超越這個虛假的社會,努力去尋求真誠與友愛,但現實注定了他的找尋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的向往只是一場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關鍵詞: 《麥田里的守望者》 霍爾頓 悲劇成因 家庭、學校和社會
引言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雖然只有十幾萬字,但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愿望。家長們和文學界也對這本書展開了爭論。經過30多年的考驗,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F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本書以主人公霍爾頓自敘的語氣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后在紐約城游蕩將近兩晝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它不僅生動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不安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而且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德,他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魻栴D出身于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教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但是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總是挨罰。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他在電影院里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批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里。本文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分析霍爾頓的悲劇成因。
1.家庭
霍爾頓在寄宿學校里學習,16歲的他離開了家,但同時也需要回到家。他一方面試圖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霍爾頓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幫助,但是在小說中,他的父親從未出現過,他的母親唯一一次出現是從黑暗的房間里傳出的聲音,霍爾頓在成長的過程中未能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他的父親是個富有的律師,送他到很好的學校就讀,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找份很好的工作。在物質上這位父親盡了他之所能,但在精神上卻未給兒子關心和愛護。對于兒子的問題他沒有試圖去了解霍爾頓,尋找他厭學的根由,并幫他解決。對待兒子他非常粗暴,霍爾頓的妹妹說,如果霍爾頓又被學校開除,“爸爸會殺了你”?;魻栴D的母親是個情緒化的人,非常容易激動,動不動就歇斯底里。這樣的父母是不能給孩子溫情的。父母的粗暴使霍爾頓不敢回家,有問題也不敢說,當然也沒有勇氣向父母尋求任何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
2.學校
霍爾頓就讀的潘西學校在教育界聲望很高,它理應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但事實并非如此。社會上流行的種種不良風氣在這里也很盛行。因此,霍爾頓的四周“全都是偽君子”。讀書、求學問也只是為了“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的凱迪拉克”,學生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很顯然,這樣的學校不是霍爾頓的理想所在,他瞧不起那些偽君子似的師長,也厭惡那些同流合污的同學,他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當然,這里也不可能有真正認識并理解他的叛逆性格的人,他的室友——斯特拉德萊塔對他的訓斥:“要你干的事他媽的沒一樣是好好照著干的?!本驼f明了這一點。
安東里尼是霍爾頓在紐約尋求交流的嘗試一個接一個失敗后出現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曾是霍爾頓的老師,而且是“這輩子有過的最好的老師”。因為,他曾用自己勇敢正義的行為贏得過霍爾頓的尊重。因此,霍爾頓在遭受一連串失敗的打擊之后,滿懷信心地來到安東里尼的公寓,幻想從他身上尋找到理解和安慰,但這位在學生心目中留有美好印象的教師此時卻這樣告誡他的學生:“一個不成熟的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很顯然在他心目中霍爾頓是“不成熟的”,而他自己才是“成熟的”。安東里尼對霍爾頓的這番忠告,從成人世界的立場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不能解除霍爾頓心中的困惑。他之所以孤獨、痛苦,就是不愿像多數人那樣“卑賤”地活著,而他最尊重最值得信賴的老師竟又這樣教育他,他感到非常地困惑,非常地失望,尤其是當他在睡夢中驚醒,發(fā)現這位師長有可能是同性戀者時,他立即找借口逃也似地離開了安東里尼的家,他所有的希望全部破滅,這個世界帶給他的只有絕望。
3.社會
小說在記述霍爾頓在格林威治村喝酒時遇到哥哥的昔日女友時,談到哥哥是位很有才氣的作家,曾出版過一篇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可是卻為了錢給好萊塢寫一些庸俗的劇本。哥哥的昔日女友想要和哥哥重歸于好,就來討好霍爾頓,他感到厭惡和沮喪。才華橫溢的哥哥屈服于金錢的誘惑,證明了本應該純潔的藝術已被陳腐的實利主義氣息所包圍,無論哥哥的女友——普通人,還是哥哥——藝術家,都為金錢所驅使,拜金主義充斥著整個世界,包括本應美好的藝術。霍爾頓的厭惡和沮喪顯示出他對深陷于物欲的泥潭不能自拔的成人世界的鄙夷和痛心。
旅夜之行霍爾頓遇到妓女薩妮。他對為生活所迫而自甘墮落的薩妮充滿同情,然而換來的是薩妮的困惑、憤怒甚至是痛打和洗劫。薩妮是一個社會受害者的形象,霍爾頓對她寄予同情,但是她已經接受了那個社會的規(guī)則——人們只為個人打算,不會像關心他們一樣去關心他人?;魻栴D又一次感受到社會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于是,霍爾頓的每一次與人交往都好像對牛彈琴,幾乎無法與任何人建立起有效的溝通。霍爾頓在拒絕世界之前,已經先被這個世界放逐。所以他只能用一種扭曲的方式表達自己。因而霍爾頓才說謊,胡說八道,玩世不恭,諷刺、挖苦、捉弄甚至侮辱人。他常深切自責自己是一個可怕的說謊者、一個瘋子、一個笨蛋,這是因為他在洞察成人世界扭曲的同時,也洞察了自己的精神扭曲。逃避是霍爾頓的惟一選擇,但是現實讓霍爾頓知道“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舒服、寧靜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并不存在”。
結論
霍爾頓敏感和叛逆的個性是與他身處青春期的年齡有關的,這時他正處于身心發(fā)展變化,自我意識覺醒,獨立精神加強的時期,對世界、人生和自己開始有較深入的思考,但缺乏認識和準備。他驚慌失措,不能自我調整,只是消極地以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進行抵抗,最終無法走出與現實社會相抗衡的心理怪圈而走向精神崩潰?;魻栴D走向精神崩潰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尔溙锢锏氖赝摺冯m然寫的是一個16歲的少年的故事,但他具有極大的普遍性。二戰(zhàn)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霸主,經濟空前繁榮,科技迅猛發(fā)展,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出現了危機。這部小說以細膩而深刻的筆觸,細致入微地刻畫了主人公霍爾頓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態(tài)?;魻栴D的孤獨、彷徨、無奈及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蔑視,不僅僅是其個人的感受,它反映的更是戰(zhàn)后美國社會人性的畸變,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夠引起巨大反響并被讀者視為珍寶的原因。正如美國評論家大衛(wèi)·蓋洛威在《美國小說中的荒謬英雄》一書中評論霍爾頓形象時所說:“霍爾頓是西方現代社會中的代表,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的批評者?!?/p>
參考文獻:
[1][美]J.D塞林格著.施咸榮譯.麥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2]李公昭.20世紀美國文學導讀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3]秦小孟.當代美國文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86.
[4]溫潔霞.無地守望:霍爾頓的精神之旅[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2.
(作者系曲阜師范大學外語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