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當前的物理課堂的教學提問進行了剖析,發(fā)現(xiàn)了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 課堂提問 問題 改進措施
有人說,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個石子,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和心靈的浪花。由此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給學生更多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存在問題
1.問題的目的性不強
案例:《歐姆定律》
教師講授新課前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串聯(lián)接入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值是多少時,才能調到調光燈需要的電流值呢?(2)小電燈上標有“3.8V,0.3A”字樣,它的含義是什么?以此來引入歐姆定律的新課。
就這樣,學生在還不能理解教師提問的目的下就被帶入新課知識的講授,效果可想而知了。
反思:很多時候,我們教師為了體現(xiàn)自己精心設計的一節(jié)課,往往在課的一開始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增強學生聽課的效果。但自己的提問又不能將學生的注意從情境中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收效甚微。如上述案例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到莫名其妙的場面呢?很顯然是因為教師所提的問題不夠明確,設計沒有針對性,太大、太空洞,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圈定有效范圍,讓問題的目的性更明確。其實,可以這樣提問:亮度可調節(jié)的臺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c什么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影響電路中電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答:電路兩端的電壓和接在電路中的導體。)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既然改變電壓或電阻能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那么電流的大小與電壓和電阻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這樣自然就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先從一個與新課有關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導入新課,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2.問題面不廣
案例:《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堂中,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并從舉手的學生中指名回答:
師:怎樣能使運動中的小車繼續(xù)前進?
生:需要用力。
師:物體做各種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生:力的作用。
師: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正確嗎?
生:正確。
師:觀察斜面小車的演示實驗后,得到什么結論?
生:小車在毛巾的表面上前進距離最短,在棉布的表面上前進的距離較短,在光滑的木板上前進的距離最長。
……
如此師生二人一問一答,其他學生作陪襯。
反思:《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平等的物理活動機會,獲得廣泛的物理活動經(jīng)驗?!?/p>
像上述案例這種“乒乓式問答”方式的出現(xiàn),就回答問題的學生而言,他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是透徹了,但對全班學生而言,估計是一片空白,這樣的問題是不能啟發(fā)全班學生參與學習思考的。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是反映教師專業(yè)化的程度,也有可能是因為教師考慮到課堂的教學任務緊,沒時間征求“其他學生”的“意見”,尤其是上公開課時教師為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但更多的時候可能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考慮不周全,沒有考慮“其他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其實對于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把教師所要提出的問題寫在小黑板上,上課時讓學生帶著小黑板上的問題去看書,這才更能啟發(fā)全班學生參與思考,參與活動;等學生看完后,再讓一個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更能體現(xiàn)全面性。
二、改進措施
1.正確理解提問的作用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已成為廣大教師所認可、采用的,已不是單純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而成為一門藝術——課堂提問的藝術,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它的作用也就更多:檢查作業(yè)的作用,激發(fā)、激勵作用,鞏固知識的作用,培養(yǎng)能力的作用,反饋作用和知識的過渡作用。只有了解提問的作用后,我們才能在合適的時候和地點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和提問的對象,而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提問目的,才能起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2.明確提問目的
問題的清晰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向的定位,影響學生是否能回答問題及回答問題的水平。因此,教師備課時就要明確提問目的:為引入新課?為新舊聯(lián)系?為突破重點?為解決難點?為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為促使學生思考?為總結歸納?等等。要盡可能剔除可有可無、模糊不清的提問。提問要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3.了解學生的特點
了解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尤其在提問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只有在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知識儲備情況后,才能根據(jù)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思維方式的問題,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從直觀表現(xiàn)到抽象邏輯不同角度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化啟發(fā),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能“跳一跳,摸得著”。
總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而且可以開啟學生的心靈,誘發(fā)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的智能,調節(jié)學生的思維節(jié)奏,與學生作情感的雙向交流。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夠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真正讓學生的智慧火焰在課堂中燃燒,從而成就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