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城市高中體育教學入手,探討了高中體育教學“自主學習”模式在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及結束部分的具體開展。
關鍵詞: 城市高中 體育教學 “自主學習”模式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1]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根據(jù)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組織,設計相對穩(wěn)定而又系統(tǒng)、簡化的教學結構。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特殊性,以及城市高中學生的特點,我在此對高中體育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進行細致闡述。
1.準備部分的模式
準備部分采用自主學習模式,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充滿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的空間。城市高中具有自身的體育文化氛圍,比如非常流行街頭籃球,我在籃球單元教學時,有的學生小組就將街頭籃球的技法運用到練習中,街頭籃球的動作花哨且好看,激發(fā)起了其他同學學習的興趣,在練習中互相學習和互相比賽,課堂氣氛非?;钴S。這樣的準備活動既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準備,又鍛煉了球技,大大提高了身體準備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了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幾率。
2.基本部分的模式
2.1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體育課的基本部分由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選擇項目和自由組合,在練習之前,教師和學生一起根據(jù)學生選取的項目,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運動能力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城市高中學生信息獲取面廣,在教學中自主性比較強。我在籃球教學時,將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運動技能,以及自主性強弱分成三個小組,各個小組分別制訂了不同的學習目標,接觸籃球時間短且自主性弱的學生的目標是在一堂課中學會運球和原地投籃,而“高水平”組則要求掌握一定的戰(zhàn)術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中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自主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練習結束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進行總結、分析,并和學生一起對原定的目標加以修改,真正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每一位學生。[2]城市高中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特別是一些枯燥的項目。在高一年級女生跨欄項目教學中,我采用“平臺教學法”來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在學生練習時設置三個不同難度的平臺,讓學生自己選擇想要達到的平臺。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教學效果很好?!俺晒Ω小笔羌ぐl(fā)學生興趣的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成績,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是學生獲得自信心的源泉。
2.3充分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城市由于文化氛圍與創(chuàng)新氛圍濃厚,孩子從小就受到很好的熏陶,所以他們大多頭腦靈活,非常有創(chuàng)新意識。體育課堂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應盡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善于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我在學習足球技術時,學生為了更好地營造課堂氣氛,創(chuàng)編出許多有趣的游戲,有的游戲連我都想不到。在游戲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所學練的技術。
2.4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城市里的生活節(jié)奏非???,家長和學生的壓力都非常大。體育作為一項特殊的學科,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勢。在高度技術化的未來社會里,工作方式靈活性與自由性的增強,使人機對話增多,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減少,但人是有社會性的,有群居的要求,需要社會交往,特別是在城市中學的學生更是如此。因此,作為體育教學主陣地的運動場,其社會功能明顯增強。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學比賽中,我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誰起跑,誰最后沖刺,采用何種交接棒技術,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區(qū)20米等。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充分發(fā)揮了體育的社會性這一功能。
3.結束部分的模式
一堂完整的體育課應有始有終,準備、基礎、結束三大部分缺一不可。課的結構不僅要遵循人的認識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要遵循人的生理機能活動規(guī)律,人體的生理機能活動規(guī)律一般分為上升—穩(wěn)定—下降三個階段,它反映了人體工作變化的總趨勢,要想使整堂課更加完整,使學生盡快地消除疲勞,在體育課的結束部分加強放松練習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式的體育課結束部分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有利于身心放松的活動都可以采用。如聽一段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同學之間相互按摩等,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最適合自己的放松手段,為今后的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對體育課“自主學習”模式的總結
由于體育課“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剛剛開始,無論從實踐還是理論上其形式都未成熟,因此對于此模式下體育課教學的研究還不是很多。但是隨著此新模式的推廣和日漸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提出開展“自主學習”教學的具體開展模式和評價指標體系。總之,體育課“自主學習”模式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更加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EB/OL].http://www.being.org.cn/ncs/gym/gym.htm.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8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