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平時學習中,許多學生認為,題目只要會做便可,“解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而對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題型變化,很是無所謂,結(jié)果陷入茫茫的題海中,難以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那么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面對難題時有良好從容的心態(tài)呢?
二、教學片段
四邊形的一堂復習課片段:
問題一:矩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所成的∠AOD=60°,求證:AD+BC=AC。
學生很快就可以利用△AOD為等邊三角形得出結(jié)論。
問題二:等腰梯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所成的∠AOD=60°,求證:AD+BC=AC。
學生也很快就利用等邊三角形性質(zhì)得出結(jié)論。
追問:有無其它的方法。(根據(jù)等腰梯形常用輔助線平移對角線的方法,即過D作AC對角線的平行線交BC的延長線于點E,把AD,BC,AC移入同一三角形內(nèi),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AD=CE,AC=DE,等邊三角形性質(zhì)DE=BE,得出結(jié)論)思考片刻就有學生舉手做答。
反問:問題一中是否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生不假思索就回答可以。(這樣做是為了引導證題思路,為下一題作好鋪墊)然后拋出問題三:等腰梯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所成的∠AOB=60°,則AB+DC與AC又有什么關系?(利用平移對角線的方法,不過這里作輔助線寫法要注意是過C作BD的平行線,使CE=BD,連接BE,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CD=BE,由等邊三角形性質(zhì)AE=AC得出AB+DC﹥AC)學生沉思了一段時間,然后有學生舉手。
問題四:當?shù)葘蔷€四邊形中兩條對角線所夾銳角為60°時,這對60°角所對的兩邊之和與其中一條對角線的大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歸納以上幾個問題證題思路得出AB+DC≥AC,當所夾兩邊平行時取等號)學生并沒有很快地解答此題,思考一段時間才作出解答AB+DC﹥AC,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了AB+DC≥AC,但對大于和等于兩個式子用AB+DC≥AC表示感到疑惑,通過教師的解釋引導才釋然。
問題五:改夾角為90°,它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學生較快就解答。(有問題四作鋪墊,用相應的方法在加勾股定理即可得知結(jié)論AB+DC≥AC,當所夾兩邊平行時取等號)
三、教后反思
新課程理念指出:充分關注數(shù)學課程中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題不在多而在精,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歸一”的教學思想,通過教學,在全面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1.通過“一題多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耙活}多解”的訓練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好方法,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的條件,教學時多問本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提倡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從而拓寬視野,整合知識結(jié)構,提高認知水平。教師通過典型習題的“一題多解”的教學,可使學生對知識能融會貫通,學會一定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
2.通過“一題多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耙活}多變”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能使學生從一類問題的解法上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探索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遷移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選擇適當?shù)睦}加以推廣引伸,引導學生提出新問題,尋求新結(jié)論。通過典型習題的“一解多變”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遷移能力,進而以不變應萬變?nèi)ソ獯鸶鞣N類型的題目,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如以上各個問題之間的改變,其結(jié)論是否還成立?角度從60度變到90度時,結(jié)論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在做題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3.通過“一題多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耙活}多問”巧妙地把同類的問題放在一起讓學生去思考、去體會、去總結(jié),由特殊到一般,原本被動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變?yōu)樽杂X自主行為;在問題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留出想象空間,引導多維互動,反思探索過程,體驗成功樂趣。教學中學生要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自主探究,多角度、多層次去構思、延伸、開拓。如以上問題二中的追問,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還為下面問題埋下伏筆。多個問題放一起,通過比較,學生能認識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點(即在比較中求異),也能認識同類事物的共點特點(即在比較中求同),每遇問題便會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多方設想整合,提高解題時的應變能力。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廣泛閱讀,仔細篩選,大膽重組,編成需要的題目。問題的設置要有序、遞進,學生通過探究能夠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便于總結(jié)歸納。“一題多解”、“一題多問”和“一題多變”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新,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便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使思維向著多方向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方便師生共同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整合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