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寫作是聽、說、讀之外的又一項重要技能。作為中國學生,寫作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如:語法混亂、選詞不當、翻譯不當?shù)葐栴},其中詞匯的錯誤使用現(xiàn)象極其普遍,嚴重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寫作。本文闡述了分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意義,剖析了其出現(xiàn)的原因,并從英語語言以及英漢對比等角度分析了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詞匯錯誤運用的具體表現(xiàn)。
關鍵詞: 英語寫作 詞匯錯誤運用 原因 具體表現(xiàn)
一、英語寫作中詞匯正確運用的重要性及意義
英語寫作是學生英語綜合水平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指標。要想提高寫作能力,離不開詞匯的正確使用。詞匯是語言的靈魂和基礎。透過詞匯,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真實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傳遞自己的喜怒哀樂。詞匯的學習不能局限于掌握其拼寫、發(fā)音、中文含義,更重要的是準確掌握其在句中的用法以及和其它單詞的搭配等方面。
此外,對于把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習者來說,其母語對英語學習的潛在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人類的語言、思維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扎實的母語知識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和思維方面的差異性,作為表達方式的語言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受母語的影響,學習者會沿襲該詞匯在母語中的用法,而忽視在其語言體系中的準確用法,從而出現(xiàn)了種種誤用現(xiàn)象。因此,通過比較詞匯在目的語和母語之間的不同用法,能進一步準確地領會其在目的語中的準確用法,進而體會語言的精髓。
二、英語寫作中詞匯錯誤運用的原因
(一)母語中詞性概念的缺失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習者混淆詞性的現(xiàn)象舉不勝舉。這是學習者母語學習狀況的直接反映。缺乏對詞性判斷的學習給學習者在英語詞性的學習和運用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他們不明白什么樣的詞是動詞以及副詞修飾動詞等基本概念。類似的低級錯誤:Our have a good time.比比皆是。由于母語相關概念的缺失,長期以往,錯誤的運用就形成了習慣,重疾難返。沒有相關的母語知識作地基,即使英語教師對錯誤及時糾正,學生對此也不會有深刻的認知,相同的錯誤會照犯不誤。
(二)英語、漢語詞匯的模糊運用
如上所述,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許多學習者沒有進行詞性辨析的學習,學好英語的第一個地基岌岌可危。學習英語之后,學習者又錯失了第二次打好地基的機會。首先,英語教師即便發(fā)現(xiàn)了學習者的基礎知識存在問題,但由于課時、教學任務等客觀因素,以及學習者個人和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的不同等主觀因素,這一局面也很難得以徹底地糾正。其次,一種語言的魅力在于和其他語言的不同之處??此坪唵蔚恼Z言現(xiàn)象,在學生眼里卻是那么的不可思議。漢語詞匯“我們”不會隨著其在句子里的成分變化而有任何形式上的變化;而在英語里,根據(jù)在句中成分的不同,“我們”可以是“we,us,our,ours”,用法也大不一樣。如果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能從英漢對比的角度對單詞的運用進行比較、分析,那么句子“Do you like to get together with we?”中的錯誤應該不會出現(xiàn)。經(jīng)過有意識的詞匯教學,學習者在英文寫作時也會進行“有意識”的寫作,從而能避免一些低級錯誤,其習作即使意思不夠連貫,思想不夠深刻,但至少每個句子是正確的,具有基本的可讀性。
三、英語寫作中詞匯錯誤運用的具體表現(xiàn)
(一)詞性的錯誤運用
1.謂語部分的詞性
漢語句子中謂語是指句子里起陳述作用的部分,與主語相對而言。如:“他讀書。”“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睌⑹鼍渲卸嘁詣釉~為謂語,描寫句主要以形容詞為謂語。
英語句子中的謂語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tài)或特征,充當謂語的可以是動詞或動詞短語。此外,表語也是謂語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動詞如be之后,說明主語的身份、特征、屬性或狀態(tài)。一般由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不定式和介詞短語等充當。有些句子的翻譯較為簡單,如:“她正在吃三明治?!笨勺g為:She was eating a sandwich.兩句都是動詞充當謂語。而對于那些沒有動詞的漢語句子,學習者通常會按照詞序把句子寫出來,如句子“他在車里?!本蜁g為“He in his car.”而不是“He was in his car.”。還有一種最常見的錯誤是,be動詞和實義動詞的原形一起用。如,漢語“我來自上海。”,通常被翻譯為:I am come from Shanghai.
2.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
在語法里,對動詞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以結構方式為標準,可以把動詞分為及物(transitive)和不及物(intransitive)兩種。凡能直接帶賓語的動詞就是及物動詞,如:prefer。凡不能直接帶賓語的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如:come。語言學家王力認為,在邏輯上,及物和不及物并沒有明顯的分野。往往是同一意義的動詞,在甲族語里是及物的,在乙族語里卻是不及物的。即使在同一族語里,因歷史的變遷,不及物的也可以變?yōu)榧拔锏?,及物的也可以變?yōu)椴患拔锏?。因此不能以某一族語的及物、不及物為標準,來判斷別的族語某一動詞是及物、不及物的。英漢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分類及運用也是如此復雜。有的動詞在英語里只能用作不及物動詞,而漢語則可用作及物動詞,如arrive(到達),agree(同意),listen(聽)。英語里這些動詞后面常接介詞。如:Do they agree to the plan?(他們同意這個計劃嗎?)(to不可省去)相反的情況也有。在英語里用作及物動詞,而在漢語里則用作不及物動詞,如serve(為……服務)。如:It is unfair to soldiers who have served their country well for many years.
(二)詞匯含義的錯誤運用
1.動詞詞義
英語動詞作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時含義和用法會有所不同。很多學習者由于英語基礎薄弱或者是沒有養(yǎng)成查閱其英文注釋及用法的良好習慣,即使注意到了其詞性,在運用時也會受母語的影響而忽略其作為不同詞性時的含義和用法,從而會錯誤使用該詞。如apply,作為及物動詞的含義是“應用”,作為不及物動詞的含義是“申請,適用”。漢語句子“我想申請這項工作?!敝?,“這項工作”作為“申請”的賓語直接跟在其后,而譯為英語時,根據(jù)語義應選擇apply作為不及物動詞的用法,譯為:“I want to apply for the job.”動詞作為及物動詞或不及物動詞用時,語序、意思及用法會有變化。如:benefit作為不及物動詞用時,常與from,by連用,表示“獲益;得益于”。句子“植物得益于這場雨。”譯為“The plants benefited from the rain.”,其中“from”經(jīng)常會被忽視。此句還可譯為:“The rain benefited the plants.”句中benefit 是及物動詞,意為“有益于, 有助于”。
此外,英語里有大量的動詞可以兼作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如“When did they leave Beijing?”(leave作及物動詞)和“They left last year.”(leave作不及物動詞)。在這兩個句子中l(wèi)eave的意思都是“離開”。而句子“Wash the dish first.”(先洗盤子。)和“Does this cloth wash well?”(這布經(jīng)得起洗嗎?)中的wash意思卻不相同。
2.詞組含義
英語詞組是由幾個單詞構成的,有些詞組的意思和構成詞組的單詞的意義大致相同,如:put on(穿上);有些詞組可以根據(jù)組成單詞的意思猜出,如:turn one’s back on(拒絕,不理睬),beyond a joke(超出開玩笑的限度)。然而大多數(shù)詞組的意思是不能“望文生義”的。對于有多種意思的詞組,需根據(jù)句子意思判斷其含義。如look up 常用的解釋是“查閱,獲取信息”。但是在句子“I’ll look you up next time I’m in London.”中含義卻是“拜訪一個很久不見的故知”;在句子“Things are looking up.”中是“提高”的意思。再如behind the time 的意思是“不合時宜”,而behind time的意思是“遲了”。around the corner的意思是“在拐角處”,但如果是指某事around the corner,如:The economic recovery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詞組的含義則是“某事很快發(fā)生”。類似的詞組還有:at one time(從前,一度);look in(順便看望,短暫訪問);at the end of the day(說到底,說穿了)等。
(三)詞意內(nèi)涵的錯誤運用
許多英語詞匯學習軟件或電子辭典有助于學習者迅速、便捷地獲取詞匯的含義,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弊端,即學習者極易把一個英語詞匯的中文譯法看作它在英文中的確切意思,或者通過中文譯法來了解英語詞匯。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許多英語詞匯的中文譯法能表示其原義,但也有許多英語詞匯并沒有確切的中文譯法,它們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必須用不同的譯法。單詞send是誤用率較高的一個詞。句子“我昨天送我的朋友去車站?!背1蛔g為:I sent my friend to the station yesterday. 然而send一詞的真正內(nèi)涵是“使別人到某處去,或是某物被送到某處”,send的主語自己并不去。正確譯文為:I went to the station with my friend to see him off.因此學習者在運用詞匯時,不僅要注意該詞匯的原意,更應該準確掌握所用詞匯的內(nèi)涵。
此外,有些英語詞雖可譯為相同的中文詞,但內(nèi)涵卻各有側重,不可隨意替換。如small和little,兩個詞都有“小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于對事物進行客觀的描述,而后者側重于表示喜愛的感情。句子“They lived in a small town.”和“I will never forget the little town where I spent my happy childhood.”相比,后者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主語“I”對小鎮(zhèn)的懷念之情。另一組詞“doubt”和“suspect”都表示“懷疑”,但內(nèi)涵相差極遠。句子“Tom was rushed to hospital with a suspected heart attack.”表示Tom的種種癥狀表明他得了心臟病;而句子“We doubted if Tom got a heart attack.” 卻表示我們對Tom得心臟病一事不確定、不相信。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文翻譯并不總是可靠,有時會導致誤解,甚至謬之千里。
(四)詞匯搭配的誤用
搭配(collocation)指的是哪些詞可以在一起用。搭配不當會影響語言的地道性。有時學習者會自創(chuàng)一些詞,如“青一塊紫一塊”會用到“green,purple”等詞,這是不正確的。英漢中的一些表達方式是約定俗成的,上句應譯為“black and blue”;“善意的謊言”和“惡意的謊言”對應的則分別是“white lie”和“black lie”。在連接詞的搭配方面,學習者也會經(jīng)常出錯。常見的問題是連詞不完整和句式不對稱。如neither必須和nor搭配;漢語“……的原因是”要用the reason和was that搭配。漢語表達“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有……”會被誤譯為“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on the other hand,...”。然而在英文里on the one hand必須和on the other hand 或on the other 來搭配,這個搭配只能用來陳述兩個相對立的事情。如:On the one hand,we could go to the beach or the mall,but on the other hand,we could just stay home and play canasta.
有些英語詞匯搭配不同的詞會有不同的含義,學習者會混淆他們之間的用法。如單詞result后面可以加from或in。result in引導的是導致的“結果”。如:Fifty percent of road accidents result in head injuries.而result from指得是導致此結果的“原因”,如:Many hair problems result from what you eat.如果兩個搭配錯誤,句子的意思則令人匪夷所思。
四、結語
在任何一種語言中,詞匯都是語言的靈魂和基礎。學習者如不能正確理解詞匯,則難以進入作者的思想世界,從而無法領略作者的風采;學習者如不能正確運用詞匯,則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無法架起語言之間溝通的橋梁。作為母語是漢語的學習者,英語寫作時詞匯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單復數(shù)的運用、量詞的運用、習語的運用等,學習英語的艱難可想而知。但歸根結底,成功是以無數(shù)的錯誤為前提的。如果教師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有意識”的指導,學習者自身也能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勤于分析、總結問題,積極求助于老師和各種學習工具,那么錯誤就會越來越少,而收獲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呂叔湘.語法研究入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428.
[2]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12-13.
[3]Kristen Parkes.When Bad Grammar Happens to Good People[M].Career Press,F(xiàn)ranklin Lakes,In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