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席幕容散文對生活的描述、對生命的慨嘆、心靈的訴說和獨到的見解,無處不透露著一個“真”字。尤其在散文的選材方面,嚴格地遵循著真實的原則,讓人為她真實的筆觸所深深感動,并引起心靈的共鳴。
關(guān)鍵詞: 席慕容 散文 選材 “真”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xiāng)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席慕容的詩歌溢滿憂傷,但她的散文卻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與她的詩歌不一樣的風味。那對生活的描述,對生命的慨嘆,心靈的訴說,獨到的見解,無處不透露著一個“真”字。尤其在選材上,更是嚴格地遵循著真實的原則,讓人為她真實的筆觸所深深感動,并引起心靈的共鳴。
很多人寫文章,里面都會出現(xiàn)一個“我”,那個“我”有時是作者本人,而更多時候卻只是一個與作者毫不相干的假想“我”。但看了席幕容的那么多散文,我發(fā)現(xiàn)她的散文里面的“我”就是她自己,她一直用真實的筆觸記敘著自己平凡的生活。
熟悉席幕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詩人,很多時候,她詩人的名氣遠遠蓋過她畫家的身份。她為什么那么愛寫詩并且寫得那么好呢?席幕容在《夏天的日記》這篇散文中明確地闡述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亞弦說:‘世界上唯一能對抗時間的,對我來說,大概只有詩了。’所以我要這樣說:‘能夠與錯誤和憂傷對抗的,在這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詩了?!痹瓉恚皇且驗樯钤趬m世中的席幕容心中有太多的憂傷和無法躲避的錯誤,如果她想要與憂傷和錯誤抗衡,就必須尋找到一種有效的武器。而詩,就是席幕容搜尋到的最好的武器。正如她自己所說:“和狂熱的理想相比,詩就如同一些安靜而又美麗的短短的夢,是我能從這塵世中抽身而出的唯一途徑。”
以上文字所說的就是席幕容寫詩的目的,不為盈利,不為揚名,只為宣泄內(nèi)心的悲喜,只為尋找一種普通的抗擊錯誤與憂傷的武器。從席幕容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這種真實的風格:不虛構(gòu),不妄言,把自己寫詩的原因真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她的許多散文都是這樣,所選擇的素材都是在描寫她內(nèi)心對詩的情意與感悟。我想,這種抒發(fā)真實情感的話語應該是使她的散文融入讀者心中的最關(guān)鍵原因。
作為一個畫家,席幕容生命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作畫。因此,在她的文章中,幾乎隨處可見與作畫有關(guān)的文字,如《四季》里的“冬雪”篇:
丈夫去實驗室的時候,她就坐在長窗前畫畫,貓就安靜地坐在窗臺上陪著她。有很多時候,她都只是拿著畫筆,凝視著窗外,那灰沉的天空下,正是她幾年以前夢寐以求的布魯塞爾。
忙完家庭的瑣事之后,作為畫家的席幕容做得最多的就是拿起畫筆,描摹自己所想到與看到的美景。而且,作為畫家,當看到一些極致的美時,她自然而然地就會產(chǎn)生一種想畫的渴望。
在席幕容的作品中,她還真實地表露了自己對畫畫的感受:
在平日,畫畫與教畫是我的工作,是我與這人間接觸的工具。所以我不斷地想要求進步,想要求更好與更深的表現(xiàn),想要得到別人的了解,想要成為這社會的一部分,想要為這個時代留下一些證據(jù),我確實是想做到這些的。雖然以我的能力,我也許一輩子都做不到,但是,我確實是盡我的力在做了,而且,朋友們對我的種種要求和鞭策我都很認真地接受,也都很感激。
席幕容育有一兒一女,女兒慈兒,兒子凱兒。作為一個母親,她和世界上所有的母親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濃厚的愛,席幕容把這種愛挖掘出來,讓它變成一股細流,流淌于她的許多散文之中,讓讀者總能時時看見她對自己孩子的愛和作為一位母親的幸福感。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槭樹下的家》里面的一段:
在這些聲音里,我也聽出了我孩子的聲音,對一個母親來說,自己孩子的聲音總是特別突出、特別悅耳的。一早起來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讓他們覺得那么好笑,那樣清脆和圓潤的笑聲,真有點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時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
把孩子的笑聲比作圓滾滾、晶亮亮的露珠,那種剔透蹦跳,因孩子的活潑而幸福的感覺,只有真正身為母親的人才寫得出來。席幕蓉總是愿意把這一種母親的快樂和幸福感作為自己散文的素材,她一定是想讓別人從她的散文中瞥見她的幸福,再讓讀者從她的幸福中感受到家庭的馨香與溫暖。事實上,有了這種真實,誰還不會被她感染呢?
席幕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愛她的丈夫和她所崇敬的姐姐更讓她覺得時時享受著幸福,這種幸福讓她動于心靈,溢于紙筆,我們在她的許多文章中都能窺見這種幸福。
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之前,姐姐一直都是我最親近的啟蒙者。有許多首好聽的歌都是她教我唱的,有許多好看的書都是她和二姐借給我看的。在成長過程里的一些心結(jié),有一部分竟然也是她來幫我解開的。
那是一種低沉而寬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裝安靜地躺在床上,享受著他給我的關(guān)懷。
有哥哥或姐姐的人,在看到席幕容的這些散文時,應該會一邊微笑一邊遐想吧。兒時或者長大后那種被哥哥姐姐操心記掛的場景,也許在一瞬間就會涌入腦海,甚至禁不住兩眼泛起淚花。而當看到席幕容靜靜享受丈夫的關(guān)懷時,很多人心中可能還會擁有些許妒忌。之所以會讓讀者產(chǎn)生這些感覺,是因為席幕容寫的都是自己真實的生活,所以才能讓讀者引起深深的共鳴。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席幕容是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女兒,對于大草原,她有一種厚重的故鄉(xiāng)情節(jié),故鄉(xiāng)大草原在她的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她不允許任何人纂改她的故鄉(xiāng)。
這首牧歌原來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調(diào)子,當起首那悠長的高音從極弱的感覺慢慢增強的時候,我和孩子們都凝神屏息,仿佛真的置身在大漠的邊緣上,聽著一個古老的旋律從極遠極遠的地方在向我們召喚??墒?,這樣的感覺不過只持續(xù)了幾個小節(jié)而已,然后,音樂一變,各式各樣的樂器就都加了進來。有鋼琴、小提琴,還有種種我根本分辨不出聲音也叫不出名字來的樂器,曲調(diào)也變得非常復雜,仔細去聽,原來那個主要的旋律還在反復出現(xiàn),可是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我的故鄉(xiāng),我那極單純極美麗的大漠里的聲音整個被淹沒了。
可是,我不承認,我不要,我要的是我原來那一首簡單的歌。請你們不要碰我的牧歌,不要輕易毀損了一個民族那么多年所傳下來的聲音。
這就是席幕容的心聲,這就是一個深深熱愛自己故鄉(xiāng)的女子最真的呼喊。
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無論是故鄉(xiāng),還是家庭,都是席幕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她在寫作中,也毫不掩飾地把她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豐富的素材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她的這種真實,讓讀者在看她文章時就像在了解一個朋友一樣,當文章看完時,讀者與她之間的友誼已經(jīng)濃得化不開了。
總之,席慕容的散文在選材上,嚴格地遵循著真實的原則,讓人為她真實的筆觸所深深感動,并產(chǎn)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