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公示,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科學迎接新高考,也成了一線高中教師急于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與新課改聯(lián)系緊密,因為落實好了新課改,也就解決了迎接新高考的問題。我認為教師要搞好新課改,適應新高考,就要努力打造綠色課堂。
現(xiàn)在,到了我們不得不反思、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乃至思考教育往何處去的時候了。我們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才為何在與別人競爭時除了“考績”領先之外,其他方面往往屈居人后?這些人才為何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要你用心觀察并深入研究,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而再往細處看,最關鍵的就是我們的課堂出了問題!要使我們的課堂綠意盎然、煥發(fā)生機,新課改就勢在必行!
新課改也好,新高考也好,其實質(zhì)無外乎是想引導師生從有效課堂、和諧交往、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回歸到“教育本真”,徹底轉變過去那種單純搞應試教育、課堂一潭死水、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xiàn)象。一句話,讓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
作為一線教師和學校領導者,應如何打造綠色課堂,以實施新課改,并適應新高考?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小看”新課改、新高考。
這里的“小看”不是指“不重視”,而是從內(nèi)心將新課改、新高考看作我們大家能夠完成的工作,而不是將其看作無法完成之事。時下新課改的推行存在很多問題,不是太令人滿意,所以一些老師一提新課改、新高考,就心生畏懼,感覺無從下手。這其實是把新課改、新高考想得太復雜、太遙不可及了。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想:所謂的新課改,也就是將傳統(tǒng)的“課程”及“方法”(教、學)進行有效改變,讓其更適應時代及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然后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有問題的課程以及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革。這樣的工作是育人者的分內(nèi)之事,也是能夠完成的任務。只要我們不夸大新課改的難度,將新課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標的理解、學情的調(diào)動、師生的互動、問題的生成、方法的創(chuàng)新等“小事”)做好,新課改就可以順利實施,進而迎接新高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同時,我認為以往一些成功的課堂定是學生學得主動、聽得快樂的課堂,而讓老師感覺辛苦乃至疲憊的課堂也定是大家所抱怨的“啟而不發(fā)”的課堂!那樣的課堂自然是低效的,說到底是教師對教學缺乏研究——沒研究學生、沒探討學法。那樣,不要說新高考,就是現(xiàn)在的高考也難適應。為此,我們要精心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或問題)讓學生動(手、腦、嘴、腿)起來,調(diào)動起學生主動學習、快樂互動、平等交流的熱情,徹底改變教師“獨霸課堂”的現(xiàn)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真正走近學生,了解學情和愿景,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加上適當?shù)姆椒ㄒ龑?,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課堂也就會水到渠成了!當然,此過程自始至終離不開教師的自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小看”新課改、新高考,這樣打造綠色課堂就有了前提。
第二,要重新審視教師的角色。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人早已對教師的角色給了相對準確的定位。但我們認為這僅僅反映了“三維目標”的第一個目的——“學會”(知識與技能要求)。其實,學生只有實現(xiàn)“會學”(過程和方法)和“樂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后“二維”目標,教師才算真正達到了“會教”“樂教”的“綠色教育”境界。為此,教師除了擁有“自來水”一樣的知識儲備外,更應有“無污染”“保健康”的教育保障能力,讓“飲用者”從中受益、終生回味。為此,教師就必須拿博大的師愛、神圣的師德去凈化、優(yōu)化自己的“給水系統(tǒng)”,而不能僅僅停留在過去只供給學生“一杯水”的水平上。一句話,教師要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愛去喚醒學生的博愛,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進而促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價值觀,這樣我們所期望的綠色課堂也就有了條件和保證。如此,教師要做到的顯然已不僅僅是“擁有一桶水”了,而是要有思想更有方法,有能力更有魅力!
第三,以陽光心態(tài)去享受新課改、新高考。
新課改之所以在推行中遇到一些困難乃至在某些地方被排斥,其實,與廣大教師以及學生的心態(tài)太傳統(tǒng)甚至太消極有關。如果我們能用心去享受新課改,那么她帶給我們的就不僅僅是師生潛能的開發(fā),還有師生同成長共進步、一路快樂同行的教育生活。因為,我們以陽光心態(tài)去迎接她,用科學的手段去打造她,內(nèi)心深處的潛能才會源源不斷地被挖掘出來,而我們用智慧和快樂去引領學生所催生出的更多智慧和快樂,無疑會使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我們盼望的綠色課堂也就得以實現(xiàn)。相反,如果我們以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新課改、新高考,自然會有許多懶惰的理由、落后的借口,也就談不上有積極的研究行動、理念的創(chuàng)新、激情的調(diào)動,難忘的課堂和快樂的教育生活也就成了他人的“精彩故事”,而自己卻碌碌無為、一無所獲,豈不悲哉?
第四,讓學習和反思不斷成就我們的理想。
既然是新課改、新高考,自然有我們要探索的成分在。所以,學習和反思是我們必備的武器。我們在新課改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這就要求我們要學習和借鑒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時積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思想。經(jīng)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表明了一個教師是如何成長的。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和進行有效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在此之上,才能不斷探討新方法、新策略,用及時更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行為,用果敢的行動去解決新問題,進而體驗發(fā)現(xiàn)新點子、新方法的快樂,體驗引領學生有效探究、積極創(chuàng)新的幸福!這樣,我們往往就會節(jié)約好多育人的資源和成本,找到自我提高的“捷徑”,真正成為新課改的主人,進而順利迎接新高考。
第五,在教學中要敢于失敗。
面對如何迎接新課改、新高考的問題,有一些教師往往在等待別人探索出好路子或好模式,然后才開始比葫蘆畫瓢地行動。他們自己認為這是上等之策。其實,許多人之所以不能積極有效地行動,說白了就是他們害怕自己失敗。豈不知,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失敗,才讓自己遠離了成功。因為不作為的結果是把成功的機會白白讓給了別人。很顯然,駕馭課堂的過硬能力和嫻熟藝術是照搬不來的。那更多是某位教師所特有的本領,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別人很難模仿,即便是能模仿也達不到“正版”效果。因此,即便是別人創(chuàng)造出來了什么新的“課堂模式”或“教法”,如果你只是生搬硬套地“拿來”,也是行不通的。所以,面對新課改、新高考,我們廣大教師只有不怕暫時的失敗,大膽地努力實踐,積極地探索求證,才能不斷吸取經(jīng)驗教訓,不斷在摸索中前進,逐漸練就過硬的本領,打造出自己獨特的育人藝術,從而實現(xiàn)我們渴求的師生雙贏。
如上所說,面對新課改、新高考,只要我們迎難而上,努力打造綠色課堂,就會在主動付出中享受到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就會在師生互助中體驗到共贏的充實,就會在陪伴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