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家的研究也證明: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最現(xiàn)實、最穩(wěn)定的因素,尤其是對正在成長發(fā)展的孩子而言,興趣更是他們從事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內(nèi)驅力。
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主要表現(xiàn)為對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魅力的敏感,對文字及其聲音、韻律、意義的自由的美感體驗,還有對這種體驗的渴望。對學生而言,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或緣于一堂妙趣橫生的語文課,或緣于對某位學識廣博、講課生動的語文老師的欽佩,等等。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一、優(yōu)化課堂結構
一堂好的語文課,往往會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展現(xiàn)語言藝術的魅力,讓學生流連忘返、沉醉其中,體驗收獲和驚喜。
1.渲染導語
布魯納曾說過:“對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倍d趣總是和情感息息相關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渲染導語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我在教學古詩詞時,往往是先介紹作者,讓學生對詩人或詞人的身世、經(jīng)歷、在社會歷史和文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有所了解,從而自然而然地渴望學習其詩文。如講《示兒》一課,我這樣介紹陸游:“你們知道岳飛嗎?岳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他的事跡被人們千古傳頌。岳飛之后又出了一位熱愛祖國的大詩人陸游。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就被金人滅亡了。北宋的兩代皇帝徽宗和欽宗被金人俘虜,欽宗的弟弟康王稱帝后逃到臨安(今杭州)并在那里建立了‘南宋’王朝,他就是宋高宗。宋高宗對人民的疾苦全然不顧,盡情地過著奢華的生活。但陸游胸中卻激蕩著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他時刻想著自己的祖國,時刻盼望著祖國統(tǒng)一。為此,他寫下了九千多首詩詞,還馳騁疆場,親自參加了抗擊金兵的戰(zhàn)斗,至死不改其愛國情懷。陸游不愧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詩人之一。你們想看看他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的遺囑嗎?”這樣,學生對陸游的敬佩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對陸游的作品,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組織課堂高潮
講課和寫文章一樣必須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平鋪直敘只會使學生感到單調(diào)乏味。據(jù)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注意力,每隔10分鐘左右就會有所松弛。所以,要想讓他們認真聽課,必須在課的內(nèi)容上下工夫,要不時地組織一個課堂學習的高潮。在講讀《“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一文時,我通過組織集體朗讀以及對課文的深入分析,已經(jīng)讓學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題:正確理解慈祥的愛和嚴厲的愛。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有些分散,于是我就講了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小學畢業(yè)時,我考了全班第一,媽媽高興極了,專門為我做了一身新衣服,而父親卻說,別的學校學生最高分比我高出20多分,我到初中后行不行還不一定。當時我很不高興。為了證明給父親看,到初中后我發(fā)憤學習,終于考上了師范?!巴瑢W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了什么?”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了!他們議論紛紛,這個說:母親非常疼愛我,善于鼓勵我;那個說,父親雖嚴厲,但他是怕我得意忘形,是警告我……我趕緊抓住此契機,總結了中心,效果很好。
3.精心指導課內(nèi)閱讀
一節(jié)語文課時間有限,課文大多篇幅較長,教師只有加以必要的點撥和適當?shù)姆治?,學生才能正確體會、理解文章的含義。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一詩,倘若學生不體會到詩人乘興而來卻被置之門外的掃興,就很難讀出獨特的語氣,更無從體會其看到出墻而來的紅杏時那種興奮和喜悅。又如在教學閱讀課文《梅花魂》時,學生第一遍讀得平淡無奇。于是,我讓學生仔細從字里行間尋找:梅花有什么特點?老人為什么喜歡梅花?然后,我再創(chuàng)設情境,講述一個人離開故土的遺憾和傷感,學生進而體會到老華僑的思國、愛國之情。再次閱讀課文時,他們的感情表達變得生動到位。
二、增強作文教學的魅力
當前的中小學生,大多怕寫作文,因為他們常常感到無話可說,所以對作文失去了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千方百計增強作文教學的魅力。
1.記錄生活,課外練筆
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水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流個不停?!毙W生作文也不例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讓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和繽紛多彩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的眼簾和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至于每周兩篇作文寫什么、怎樣寫、寫得長或短主要由學生自由選擇。以我的經(jīng)驗,此舉確實是激發(fā)學生靈感,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方法。如一位女生寫了一篇《預備鈴響之后》的短文,準確、生動地描寫了預備鈴響后,老師不在時,同學們各忙各事、根本無心唱歌的場景;另一位同學星期天去工地,捕捉到了有人歧視民工的真實事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出了這些人的偏見,表達了對民工的同情。我選出一些好的文章在班會上朗讀,激起了同學們更強的寫作興趣。
2.與學生競賽“下水文”
常規(guī)的作文方式,是教師出題學生寫,日久天長學生便會感到厭倦,于是寫作文時就支差應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便自己動手寫下水文,與學生展開同題作文比賽,此舉果然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當然,在進行此項訓練前,我會做好充分準備,確保自己所寫文章的質量,以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3.課外閱讀促興趣
閱讀是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路徑,所以,我非常重視通過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注重從以下幾方面組織課外閱讀:(1)利用班上圖書角、學校圖書館展開交換借閱,要求學生少而精、有選擇地閱讀,讀完一本有一本的收獲。(2)引導摘錄和寫筆記,還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3)重點指導名著、佳作閱讀。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名著名段。每當學習這些內(nèi)容時,我就趁機向學生推薦相關的原著尤其是兒童版的原著。比如在教學《小抄寫員》之后,我就向學生推薦了《愛的教育》;在教學《厄運中的海倫》之后,向學生推薦了《海倫·凱勒的自傳》,等等。這些都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他們因而更加喜歡學習語文。
(責 編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