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現(xiàn)]
師:同學們,請你再讀一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從云崖讀出了金沙江兩岸都是高聳入云的懸崖峭壁。
生:我從鐵索讀出紅軍過大渡河真不容易。
生:我讀出了……為什么云崖會“暖”,鐵索會“寒”?
師:對呀,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暖”呢?在金沙江邊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課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文字材料: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在渡口,紅軍幸運地找到了一條敵人探子坐的船。又在當?shù)剞r(nóng)民的協(xié)助下,從水里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guī)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兩岸渡口。后來,他們又找到了5條船,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不用一槍一彈從容地渡過了金沙江,跳出了十多萬敵人的包圍圈。)看了《巧渡金沙江》這個戰(zhàn)斗故事,你有何感受?
生:紅軍戰(zhàn)士真機智。
生:紅軍戰(zhàn)士真了不起,太聰明了,毛澤東指揮真如神!
生:太讓人興奮了,紅軍不用一槍一彈就渡過金沙江。
師:同學們,這就是“暖”,這就是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請把剛才的心情融入這句詩中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讀)。
師:那為什么“寒”呢?我們再來看一看大渡河和瀘定橋。(課件出示圖片)你看了大渡河與瀘定橋后有何感想?
生:大渡河水流得這么急,讓人感到非??膳?。
生:瀘定橋只有鐵索,讓人感到心驚膽寒。
師:面對讓人心驚、讓人膽寒的天險,這里又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畫面和文字材料:當紅軍趕到瀘定橋橋頭時,當時百余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余米的橋板,并以機槍、炮兵各一連于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紅四團二連的X位英雄,身掛沖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戰(zhàn)斗異常慘烈,最后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奪下了瀘定橋,占領了瀘定城。)同學們,你看了《飛奪瀘定橋》這個故事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戰(zhàn)士們真是太勇敢了。
生:戰(zhàn)斗太激烈了,22位英雄都犧牲了。
生:紅軍奪下了瀘定橋,驚心動魄,場面好悲壯啊!
師:同學們,這就是“寒”,那么驚險悲壯,請帶著剛才的感受和對英雄的緬懷有感情地讀這句詩(生讀)。
師:面對痛快淋漓的“巧渡金沙江”,紅軍戰(zhàn)士的心情怎樣?
我們情不自禁地贊頌道——(學生齊讀“金沙水拍云崖暖”)。
師:面對水“寒”、橋“寒”、敵更“寒”的“飛奪瀘定橋”的驚險與悲壯,紅軍戰(zhàn)士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我們禁不住感嘆道——(學生齊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請把5、6兩句對比著讀一讀,讀出“暖”和“寒”,讀出紅軍戰(zhàn)士的心情,讀出你自己的感覺。(學生自由練讀后,女生和男生對讀這兩句詩)
師:無論是巧渡金沙江的勇敢機智還是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都源自于紅軍戰(zhàn)士心中那不滅的信念——(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評析]:
一、 反復朗讀,品味詞句
第一遍讓學生自讀這兩句詩,是讓學生對這兩句詩有初步的理解和體會,學生讀出了要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的艱難,也讀出了自己的疑問,這是“把書讀在口中”;在閱讀了補充資料和談感受后,第二次讓學生讀讀這兩句詩,學生帶著喜悅的表情讀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帶著驚訝的表情讀了“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是“把書讀到臉上”;在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走進紅軍戰(zhàn)士的心中去體會紅軍戰(zhàn)士當時的心情,然后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言語情境中,第三次讀這兩句詩,學生讀詩時已完全把紅軍的心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之中,這是“把書讀到心中”。
二、 創(chuàng)設情境,對比體驗
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了一“暖”一“寒”的疑問后,如何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悟到這一“暖”一“寒”,是這首詩中的難點。為解決這一難點,適時地補充了“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這兩個故事:在補充“巧渡金沙江”這個故事時重點突出紅軍戰(zhàn)士的聰明機智,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渡過金沙江后紅軍戰(zhàn)士的喜悅心情;在補充“飛奪瀘定橋”時穿插補充大渡河、瀘定橋以及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圖片,讓學生在故事中入情入境,感受到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在令人心驚膽寒的天險處,紅軍戰(zhàn)士卻有著這樣驚天動地的壯舉。一“暖”一“寒”,一“喜”一“壯”,互相對比,互相襯托,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在故事情境中體驗,從而使這一“暖”一“寒”,走進學生的心間。
三、 層層推進,突出中心
首先讓學生在讀詩句中讀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詩句字面所描述的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難”以及一“暖”一“寒”的疑問,讓學生初步了解紅軍面對的困難,也在學生心中建立了急于了解一“暖”一“寒”的閱讀場。然后把學生置身于兩個故事之中,虛擬地將學生放入紅軍當時的角色,通過角色體驗后,在談感受的過程中體會到“暖”和“寒”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學生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在當時環(huán)境中發(fā)生這樣事情的切身體會,從而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時紅軍那種勇敢機智、痛快淋漓的“暖”和飛奪瀘定橋時水“寒”、橋“寒”、敵“寒”的那種驚心動魄、悲壯感人的“寒”。最后讓學生走進紅軍戰(zhàn)士的心中,感受紅軍戰(zhàn)士當時的心情,并且通過朗讀感悟這種心情。在思緒飛揚、心潮澎湃的朗讀中,紅軍戰(zhàn)士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高大形象也就樹立在學生的心中。
(如皋市如城鎮(zhèn)許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