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作文水平也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檢驗。初中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有十分明確的要求,即“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可是在實際訓練中,學生往往最怕寫作文,很多時候他們文思枯竭,情感遲鈍,以致濫竽充數(shù),只求完成任務,訓練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學生文思枯竭,究其原因和學生的生活面狹窄,表達能力受限制有關(guān),但也和教師在訓練中緣木求魚或竭澤而漁不無關(guān)系。事實上作文教學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過程,歷來為人師者各有其法,在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方法更是層出不窮。我從事語文教學二十余年,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實實在在的體會,在訓練中每每可見一些實效,現(xiàn)略作歸納,以期能于作文教學有所裨益。
一、情景再現(xiàn)法
所謂“情景再現(xiàn)”就是教師在作文訓練的時候,運用語言手段喚起學生對相關(guān)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的回憶,過往的種種生活經(jīng)歷或者人物形象,就像放電影一樣呈現(xiàn)在學生腦海里,讓學生在作文時,能以實實在在的生活素材作支撐,從而文思涌動,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運用情景再現(xiàn)法訓練學生作文,關(guān)鍵是教師要善于找到學生生活的“點”和學生情感的“坎”,才能真正撥響學生寫作的“弦”。如作文《我愛我家》就可以讓學生回憶家庭生活最溫馨的情形和環(huán)境、最讓“我”感動的事、最需感恩的人、最難忘記的一幕等,最后選出最具“愛”的主題材料成文。在訓練時,教師可以真情示范講述,也可讓學生們分別講述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相互交流,在此基礎上進行作文訓練,學生多能避免無話可說和無感空發(fā)。初中作文教學中還有以下題目可試用此法:《這就是我》、《感受自然》、《成長的煩惱》、《讓世界充滿愛》、《獻給母親的歌》、《青春隨想》、《腳踏一方土》、《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
二、撥動情弦法
情感既是生活的積淀,又是文章的靈魂,也是學生作文的內(nèi)驅(qū)力。只有引發(fā)出學生的寫作沖動,調(diào)動了學生的習作情感,學生才能在激情滿懷中寫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語文教學呼喚情感的回歸,作文教學更應該充分發(fā)揮語文情感性的特征,讓教學過程情感化,讓學生情溢于文。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笨梢娢恼率切撵`的產(chǎn)物,學生作文也正是如此。
在作文訓練中如何更好地撥動學生的情感呢?關(guān)鍵就是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帶著真情去書寫。如我上《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時,先讓學生觀看戰(zhàn)爭嚴酷的種種畫面,我在一旁深情解說,學生無不為之動容,反戰(zhàn)爭的主題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在上《讓世界充滿愛》時,先讓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述親身經(jīng)歷或者親見親聞的故事,講述者竟至聲淚俱下,講完后教室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此后學生寫出的文章多能蓄情文中,收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古人說“言為心聲”,我們只要在作文訓練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就可以避免學生作文時無病呻吟、堆砌辭藻句子的現(xiàn)象,讓學生的作文自覺沿著“追求真理,學會做人,感悟親情,理解人生,認識社會,戰(zhàn)勝困難”的正確道路進發(fā)。
三、提煉串珠法
提煉串珠,簡而言之就是將學生與作文訓練有關(guān)的生活片段、素材等加以提煉,讓學生綜合運用到作文中去。魯迅先生對此有精辟的論述:“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絕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p>
在學生作文訓練時,我嘗試讓學生東拼西湊、東挪西移。如《我愛我家》絕非只用一家的素材,略帶理想化的“家”,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溫馨的夢鄉(xiāng)。再如《成長的煩惱》、《我的初中生活》寫作時,提示學生揉進一些帶共性的東西,更可以展示出當代初中生對人生、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運用此法也許難免會有微詞,魯迅先生對此早有評說:“中國的作文和做人,都要古已有之,但不可直鈔整篇,而須東拉西扯,補綴得看不出縫,這才算是上上大吉?!蔽艺J為這對學生初學寫作不無好處。因為運用此法,學生多了生活內(nèi)容,拓寬了寫作的視野,展示的題材廣角也因此有了新的變化。
四、片段錘煉法
為了提高學生某個方面的作文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針對某個片段來要求學生完成。具體來將講,可以有意安排訓練擬寫標題、編寫提綱、選材構(gòu)段、開頭結(jié)尾訓練等。片段訓練可以降低作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學習作文中分進合圍,最終提高學生的作文綜合能力。
在作文訓練時,教師大多是籠統(tǒng)訓練,有時收效甚微。其實離題萬里、結(jié)構(gòu)混亂、錯別字連篇、句義含混不清等作文常見癥狀,也是綜合性的問題,不妨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去嘗試、去各個擊破學生的寫作難點,作文片段訓練法就可以很好地適應這一要求,它目的性單一明確、訓練時間短而見效快。我曾布置即興作文——《教師遲到之后》,讓學生速寫般寫下教師進教室以前的情形,學生“現(xiàn)炒現(xiàn)賣”,都有可寫的,也有寫作的真情實感?!渡徫幕镊攘Α凡贾昧曌?,學生會感到比較枯燥,如果讓學生只描繪心中的“蓮花美圖”,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陡然增加。
我們?nèi)绻芙Y(jié)合作文片段訓練和作文的整體訓練,就更能保證訓練的針對性、整體性、多樣性和時效性,從而讓寫作教學變得豐富多樣起來。
五、它山玉石法
人教版語文新教材采用單元作文綜合訓練的結(jié)構(gòu)形式,使作文訓練溶于語文綜合性學習之中。而新課程標準對綜合性學習“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的目標是與單元課文是緊密相連的。課文在篇目選用上也大多貼近學生生活,注重聯(lián)系學生學習實際,很多課文實際上為后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藍本。如《羚羊木雕》、《背影》、《中國石拱橋》、《藤野先生》等堪稱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的范文,我們在作文訓練中運用好這些范文,就有依樣畫葫蘆的功效。用好了這些文章,學生行文起來就可以解決很多面臨的困難。有“石”擺在面前,何愁學生打磨不出作文之“玉”呢?
其實作文教學也可以說法無定法,其關(guān)鍵是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抓住一些能喚起學生寫作的“誘因”,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寫作沖動和欲望,從而驅(qū)使他們寫出有真情實感甚至感悟深刻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