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教學中的“美學”應用就是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將美學運用于聽、說、讀、寫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開展教學活動,最終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產(chǎn)生質的飛躍。
關鍵詞: 美學 英語教學 運用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的盛行,使得大學英語課堂成為單一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教學指導思想一直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填灌知識的對象。教學方法跟中學時代也沒有很大的改變,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領讀和解釋生詞、翻譯課文,講解語法,告知學生課后習題答案,或者只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訓練口語。這樣,教師就在長期的授課過程中忽視了美感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作用。缺少了美的內涵,學生也只是埋身于積累詞匯、語法和單元化地接受老師的知識之中,英語課堂枯燥無味,失去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有的樂趣。
一、英語教學中美學的定義
美學在德國古典哲學中作為一個特殊學問開始確立起來,第一次用“美學”(asthetik)這個術語是鮑姆加登[1]在1750年提出來的,其含義是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簡單地說,美學是研究人與現(xiàn)實審美關系的學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又不單純是日常的美化活動。
而教育中通過滲透審美教育,充分挖掘英語教材的審美因素,把課程的理性內容與感性形式、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有機統(tǒng)一起來,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能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
所以英語學習中“美學”的應用就是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語言,更容易把所聽到的、所看到的點點滴滴嫁接在知識這棵大樹上。
二、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美學的方法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這四大主題。我們應改進以往傳統(tǒng)的以教師的聽寫學生的背誦朗讀和默寫等為主的教學模式,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引導一堂英語課,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美學教育,把美學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2]教師可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對英語這門語言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從“聽”中獲得美感
任何語言的交流都離不開“聽”這個字,可以說愿意去聆聽和聽懂是一切交流的前提。通過聽取課堂中提供的聽力素材,從理論上分析聽的本質,點明要領,幫助學生消除可能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和聽法障礙,從實踐上示范學生常用的英語習慣用語及其它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體會英語聽力學習過程中的美感和快樂。
不僅通過課堂中的聽力素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方位地“聽”??梢远嗉橙〗?jīng)典的英語歌曲中的營養(yǎng),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培養(yǎng)審美的情趣,養(yǎng)成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興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其終生熱愛英語學習、熱愛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2.從“說”中獲得自信
口若懸河是每個人的夢想,學生也許能在母語中達到這種境界,但是在用英語表達時可能就沒有這么自信了。有種教學方式,它不要求學生一次性完成所有的表達,但是只要能大膽開口說(open your mouth),并且控制口語的語音和語調就達到了訓練的目的。很顯然這種訓練,其目的是讓人獲得一種自信、一種心靈中成功的美感,而這種美是任何單純的朗讀都不能實現(xiàn)的。
教師可以通過激勵法,在學生開口表達的時候多鼓勵他們。不要太拘小節(jié),要讓學生在一種很自由、很輕松、很愜意的環(huán)境中“說”出心里要表達的東西,讓他們覺得英語這種語言很美,一種灑脫之美,一種自由之美。
3.從“讀”中獲得滿足
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獲取新知識的渠道。一篇優(yōu)秀文章的強烈的感染性是一般的理論教育所不具備的一種優(yōu)勢。因為它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文章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語言美的享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教育不帶有一般理論教育的強制性,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容易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審美作為一種高級的情感,本身雖包含著必不可少的倫理道德的因素、善的因素,特別是對文章美、社會美的評判往往同善惡的道德感緊密相聯(lián)。[3]
正如閱讀“Oliver Twist”(《霧都孤兒》)[4]這部著作。這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會批判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jīng)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shù)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了幸福。小說描寫了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贊揚了人們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擊了當時英國慈善機構的虛偽和治安警察的專橫。同時,作品又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情調,充滿著人道主義情懷。在閱讀這部英語著作的時候,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一種共鳴,在感受著作內涵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美育的培養(yǎng)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學生也從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心靈也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更美。
4.“寫”中獲得藝術美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顯示驚人的奇跡,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聲音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由此可見,漂亮的書法能夠讓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Rome is Mot built in a day.(羅馬非一日建成)英語書寫也一樣,需要認真地、慢慢地練,細細地品。在練習過程中,不能只講數(shù)量,不講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忽視英語書法的教學。教師應要求學生平時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對不良書寫習慣給予及時糾正。從每一次作業(yè)、每一次練習檢查督促起,讓學生多練習,多模仿,還可以定期開展英語書法競賽,鼓勵學生不斷參與,并讓學生欣賞好的獲獎作品,感受書法的美,從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同時,教師要對學生每一次成績進行肯定,對后進生進行鼓勵。長期堅持,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美學教育實現(xiàn)的途徑
2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為主導地位的時代,為了使英語教學中的美學教育更好、更廣泛地運用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照片、錄像帶、文獻等,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美的感受。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原版的英文影片,因為影片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某個側面的縮影,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他們注意影片中人性的美與丑。在英語多媒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軟件中形象生動的實時動畫、嚴謹準確的授課和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習內容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圖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成了始終保持高度學習興趣的主動參與者,寓教于樂得以落到實處。
四、結語
美無處不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美學對學生學習語言的影響,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實際中正確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文化內容卻是無限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美學的作用,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美、賞析美、體驗美,進而創(chuàng)造出美,寓教于樂,寓教于美,將語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陽光,變成雨露,深深地滲透到學生心里。
參考文獻:
[1]鮑姆加登.美學[M].impens.I.C.Kleyb.1750.
[2]賈麗麗.美學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校園英語(教研版),2009,(2).
[3]李潔.優(yōu)化課堂結構滲透美學教育免費論文網(wǎng),2005.
[4]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M].青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