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和日本國際教育支援協(xié)會繼2005年提出對日語能力試驗(JLPT,即日語能力考試)進行改革并發(fā)表了中間報告后,終于在2009年7月公布了改革指南和考試題型,并宣布將于2010年付諸實施。中國的日語學習人數(shù)眾多,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人競搶考場席位,自然對改革的關注度也很高。本文將通過JLPT與近年迅速發(fā)展的實用日語鑒定考試(JTEST)的粗略比較,對JLPT的改革作一個評述和展望。
關鍵詞: 2010年日語能力試驗考試改革JTEST宏觀比較
一、日語能力試驗——JLPT
我國的日語學習者對日語能力試驗——JLPT,即日語能力考試都非常熟悉。JLPT自從1984年開始在全世界實施以來,到2008年考生已達約56萬人,而同年在中國大陸報名參加該項考試的人數(shù)竟達24萬5千多人,而且還有更多的日語學習者由于受到考場席位數(shù)量的限制而未能如愿。
由于JLPT本身的官方背景及權威性,是否能取得證書將會影響到能力評價、就業(yè)、升學等多個方面??荚嚿踔吝€能左右各類學校日語專業(yè)的教學計劃制定等,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影響了我國日語教學的方針、方向。
直至現(xiàn)在,JLPT的考試內(nèi)容一直具有很強的應試性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jīng)濟全球化的推進,社會需求對外語人才的能力要求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日語JLPT證書與社會需求不相符合的矛盾開始凸顯。問題是,這個日益顯著的矛盾并沒有阻擋日語學習者對證書的固執(zhí)追求,一些教學機構的日語教學也猶如被注入可卡因,陷入了應試教學的惡性循環(huán)而難以自拔。
2003年,由日本民間機構——日本語鑒定協(xié)會組織的實用日本語鑒定考試(JTEST)進入了中國。由于其考題設計更接近運用實際,能夠比較準確地鑒定日語學習者的實踐能力,開始為社會逐漸認可。JTEST的崛起,在一定意義上反襯出了JLPT的缺陷和危機,JLPT考試組織自2005年提出改革之后,終于在2009年7月發(fā)表了『新しい「日本語能力試験」ガイドブック』及該指南的『概要版』和『問題例集』,并宣布從2010年起正式實施新的考試形式。
二、實用日本語鑒定——JTEST
實用日本語鑒定,又稱日語托業(yè),略稱為JTEST。它于1991年創(chuàng)立,題型與職業(yè)英語考試TOEIC類似,考題更加接近語言的運用實際。它的中高級(A—D級)考試的聽力分比例占到總分的一半,筆試部分有填空、造句等主觀題型。由于它能更準確地測定考生的實戰(zhàn)能力,因而得到日本國內(nèi)很多大中型企業(yè)的認同。2003年JTEST進入中國之后,盡管受到知名度不高、題型與JLPT相差較大等原因的影響未能迅速推廣,不過,由于其認證級別的科學性好、可信度高、考試組織嚴謹,已經(jīng)顯示出潛在的生命力,現(xiàn)在,每年的考生已經(jīng)達到了5萬多人。該項考試已經(jīng)在日本入國管理局建立起了比JLPT更好的信譽,部分日本語言學校、大學已經(jīng)開始認可其替代JLPT合格證書。
三、改革前后的日語能力考試
改革前的日語能力考試分為四個級別,1級最高。其考試大綱詳細規(guī)定了各個級別必須掌握的詞匯、語法項目,以及對閱讀、聽力的要求。其每一個級別單獨出卷,滿分均為400分,設定的合格標準除1級是總分的70%,即280分外,其余均為總分的60%,即240分合格。
JLPT考試雖然包含詞匯、語法、閱讀、聽力四個項目的內(nèi)容,但是對每個項目并沒有設定最低標準要求。對處于漢字文化圈的我國考生來說,達到總分合格就能獲得認證的標準十分有利,考生甚至可以在放棄聽力的極端情況下合格。事實上,即使放棄聽力,其選擇題的題型本身就已經(jīng)保證了四分之一的得分概率,中國國內(nèi)考生的聽力得分普遍偏低就是這一現(xiàn)實的反映。
改革后的日語能力考試把級別細化為5級,在原2級與3級之間增加了一個級別——新3級,彌補了原2級與3級之間落差過大的缺陷。已經(jīng)公布的能力試驗改革指南顯示,改革后的JLPT對新1級和新2級的要求基本上與原1級和2級相似,新4級和新5級則與原3級和原4級相當。
改革后JLPT有兩個最大的特點,首先是把聽力部分的分值比例由原來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了三分之一,其次是設立了每個項目的最低標準線。
新JLPT的得分計算還將使用統(tǒng)計學原理,將采取“得點等化”的方式,以消除因每年考題難度的不同而給考生帶來的不公平。
四、改革后的JLPT與JTEST的異同
1.題型
由于考試題型十分具體化,在此筆者只能在框架結構層次上作宏觀性的比較。
聽力題型的改革是關注的焦點。JLPT聽力試題除了保持能力考試原有的特點外,部分試題趨向類似JTEST。比如,新題型采用了不預先告知提問內(nèi)容的聽力試題,考生必須聽懂并記住所有關鍵內(nèi)容才能正確解答。聽力部分還增加了與JTEST相同的應答問題,意在測試考生的交流能力。但是,JLPT中新出現(xiàn)的聽力與閱讀同時進行的題型,不僅JTEST中沒有,原題型中也未曾出現(xiàn)過,這類似于我國國內(nèi)組織的英語四級考試的聽力試題類型。
筆試部分JLPT的變化不大,但導入了類似JTEST填空題的題型。不過JTEST的填空是主觀題,需要考生獨立思考并寫出答案,而新的JLPT只是給出了打亂順序后的可填內(nèi)容,依然是選擇題形式,因而也就大大降低了難度。
JLPT考試規(guī)模龐大,無法導入主觀題型,所以也無法對考生進行比較全面的衡量。而在JTEST中需要考生動筆的主觀題就有漢字讀音、填空、造句三項,對實力的鑒定更為準確。不過,目前兩者都沒有口語面試,因此也不能直接鑒定考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與JTEST的短而精相比,改革后的JLPT讀解依然題量大、篇幅長,似乎依然堅持應試路線。除非JLPT把聽力最低標準線設定得足夠高,否則,考生還會認為抓住閱讀就是勝利,并促使培訓、教學機構鉆研閱讀解題技巧,而不會在聽力,更不會在寫作訓練上花費更多的精力。
2.各個級別的合格認證標準
JTEST分初級(E-F級)和中高級(A-D級)兩張考卷,為報考提供了方便。初級E-F考試一份考卷可以判定兩個級別,中高級A-D的一份考卷能判定7個級別。JTEST能夠涵蓋JLPT的所有級別,并能對更高水平作出評定。特別是獲得高級別認證者很少出現(xiàn)證書與能力不符的現(xiàn)象,這也是它能夠在JLPT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下奪得一席之地的原因。
JTEST除了總分必須滿足認證要求外,2008年經(jīng)過改革后還設定了各項目的最低標準。只要有任何項目得分低于最低標準線(該項目總分的20%),即使總分再高,仍然得不到合格認定。改革后的JLPT雖然也將采用這一方式,但JLPT改革指南中并沒有提出各項的最低標準線。
JTEST-EF的筆試部分為300分,聽力部分200分,總分為500分。得分總分大于等于250分,并滿足各項最低標準的則可以獲得F級認證,總分大于等于350分的可獲得E級認證。我們可以認為F級等同于JLPT新5級,E級相當于JLPT新4級。
JTEST的A-D級筆試和聽力部分均為500分,總分為1000分。得分總和大于等于500分并滿足各項最低標準后即可根據(jù)總分高低分別獲得D、C、準B、B、準A、A、特A等各個相應級別的認證??梢哉J為JTEST的D級認證等同于JLPT新3級。JLPT的新1級可能會與JTEST的準B級或B級相當。不過,由于JTEST對聽力考核的比例很大,以往常有JLPT 1級考生甚至無法獲得JTEST-C級認證的情況。
改革后的JLPT仍然是一個級別一份考卷,考生必須比較準確地自我鑒定才能報考適合的級別,給考生帶來了一定的迷茫。
JLPTN1到N3級滿分均為180分,試卷分為3個部分。其中筆試有兩個部分組成,首先是日語知識,包含詞匯、語法等60分,其次為閱讀理解60分,最后為聽力部分60分。
JLPTN4和N5滿分也為180分,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筆試為120分,考核詞匯、語法和閱讀理解,聽力部分也為60分。
由此可見,JTEST聽力分值比例較大,初級的EF占40%,中高級則達到50%。而改革后的日語能力考試聽力分值也只占三分之一,僅比原來的25%提高了約8個百分點。
改革后JLPT雖然導入了最低標準線,但由于沒有主觀題型,也給設定最低標準線帶來了困難。與JLPT不同,JTEST考題中由于主觀題的存在,即使最低標準線設為20%也具有實際意義,比如,有一些考生總分高達800分左右,卻也因某一項未能達到最低標準線而未獲認證。JLPT雖然公布了改革題型和各個項目的分值,但遲遲不能公布合格總分和最低標準線,這個事實也說明JLPT因沒有主觀題型而難以取得根本性的改革突破。
盡管如此,JLPT的最低標準線必須公布,而且可以預見它不可能與JTEST的20%相同。特別是聽力,如果最低標準線過低改革就會失去意義,證書與能力不符的現(xiàn)象也就不可能得到絲毫改善。分析JLPT公開的歷年成績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至少可以預測其聽力部分最低標準線可能會確定在40%到50%之間。
其實,JTEST的20%最低標準線也并不合理,因為除了很小部分為主觀題外,其他項目也都是選擇題,有些甚至是三選一,盡管它有一些防范措施,如雷同卷作廢、同一項目中的答案全部相同時考卷作廢等。但它畢竟也有25%或更高的正確概率,只不過通過聽力分的高比例彌補了這個缺陷。
3.考試后試題的處理
盡管考生不需要在試題上作答,但JLPT依然保持考試結束后試題不讓考生帶走的規(guī)則。然而,如果考生把考試當作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考卷在考試結束后發(fā)揮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與此相對,JTEST盡管每年考試組織達6次之多,考后考卷卻歸考生所有,不僅拉近了與考生的距離,而且間接顯示出其出題陣容的實力。
4.出題基準
改革后JLPT放棄了出題基準,這是它開始注重實際運用的信號。語言是有生命的事物,出題基準的存在會把考試內(nèi)容固化,必然導致教學步入應試教育的怪圈之內(nèi)。
JTEST一開始就沒有設立出題基準,多年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廢除出題基準之后,學習者特別是高級階段的日語學習者必須不斷關注新知識,保持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代的同步。
5.對各級別的能力評價描述
以往,能力考試并沒有對各個級別作能力上的描述,改革后與JTEST一樣,對獲得認證的考生提供詳細的日語運用能力描述。目前,日語能力證書與實際運用能力不符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如果按照改革指南所言目前能夠獲得一、二級認證的考生同樣也能獲得改革后N1、N2級認證的話,這個描述的出臺有可能導致種種非議。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JTEST則可能會對日語教學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取代JLPT左右日語教學方針方向的作用。
6.考試時間
JLPT改革后,聽力考試的時間大大延長了,聽力考試的順序也挪到了最后:
JLPTN1考試時間共175分鐘,其中后60分鐘為聽力。
JLPTN2考試時間共155分鐘,其中后50分鐘為聽力。
JLPTN3考試時間共140分鐘,其中后40分鐘為聽力。
JLPTN4考試時間共125分鐘,其中后35分鐘為聽力。
JLPTN4考試時間共105分鐘,其中后30分鐘為聽力。
再考察JTEST的考試時間組成:
JTEST-AD考試時間共125分鐘,其中后45分鐘為聽力。
JTEST-EF考試時間共100分鐘,其中后30分鐘為聽力。
將JTEST的A-D級與JLPT的新1級作一個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筆試部分JTEST在80分鐘內(nèi)要完成100個小問題的回答,JLPT在110分鐘內(nèi)完成71個,聽力考試時JTEST在45分鐘內(nèi)要完成70個小問題,而JLPT在60分鐘內(nèi)完成37個。由于JTEST-AD考核能力的跨度較大,能夠涵蓋JLPTN3至JLPTN1,所以做這樣的簡單比較并不能說明問題。但可以發(fā)現(xiàn),JTEST似乎更要求快速反應能力,即使是閱讀理解題也大都短小精悍,更接近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而JLPT則要求學術思考。從其公開的筆試題型來看,雖然JTEST向實用化跨出了一步,但依然具有濃厚的應試色彩,閱讀過于冗長也易令人滋生投機心理,聽力考試更是顯得比較拖沓。
五、改革后的日語能力考試依然難盡人意
JLPT改革的成敗在于聽力分值的最低標準線確定。如果這個基準線過低,則不會促使現(xiàn)有的日語教學體制從根本上轉向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除非JTEST出現(xiàn)快速發(fā)展,呈現(xiàn)出取代JLPT的趨勢。
由于JLPT在中國的規(guī)模龐大,考場分布廣,各個考場的聽力設備存在差距,不如人意的情況也無法在短時期內(nèi)改善。眾多的考生,特別是教學機構為了追求合格率自然不會在受考場設備等客觀條件限制的聽力上下太大的功夫。如果這些主、客觀條件一時難以改善,必然會引起考生的抱怨。因此,JLPT的改革還需經(jīng)歷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日本語能力試驗.http://www.jlpt.jp.
[2]日本語能力試驗改革指南.http://www.jlpt.jp/j/about/new- jlpt.html.
[3]實用日本語鑒定.http://www.j-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