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概念較多,概念間關系比較復雜。如何區(qū)分概念間異同點,幫助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識記,區(qū)分概念,是生物學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構建每一章節(jié)的概念圖,將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網(wǎng)絡化,以幫助學生復習知識并進行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我介紹幾點經(jīng)驗,以供大家參考。
一、充分利用概念圖導入,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概念圖是美國學者諾瓦克根據(jù)心理學家奧蘇伯文的學習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發(fā)明的一種教學工具。它通常由節(jié)點、連線和連接詞三部分組成。節(jié)點由圓圈或方框組成;連線是直線或帶箭頭直線;連接詞位于直線上,是對下一個節(jié)點起重要啟發(fā)和提示作用的關鍵詞。在復習課上,教師充分利用概念圖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學完核酸的組成、結構、種類與功能后,我設計了如下圖1的幻燈片,要求學生觀察,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口述空白處的概念。最后我通過圖2,用大屏幕展示總結給學生。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在復習課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完必修2第四章第三節(jié),“從基因到蛋白質”后,我設計了如圖3的卡片,并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把圖3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卡片空白處填上最合適的概念,使概念圖完整。不同小組對知識掌握不同,因此完成的速度不同。我在教室里巡回組織教學,督促學生翻閱教材,讓學生填寫修改,這個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wǎng)絡、升華理論知識的過程。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復習課的質量。
三、構建章節(jié)知識體系,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在復習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章節(jié)知識體系,以提高其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此時,教師若合理利用概念圖,就能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完必修2第四章《遺傳的分子基礎》前三節(jié)內(nèi)容后,我設計了前三節(jié)知識的概念圖(如圖4)。對每一知識點,我讓學生在充分復習的基礎上去探究,討論染色體、DNA、基因等基本概念圖的聯(lián)系,以及DNA的復制、結構、中心法則。我再進一步地總結歸納,從而深化了學生對生物學“雙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很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生物復習課中,教師無論是以概念圖導入,還是讓學生自主構建及利用章節(jié)間的概念圖,均能使教材中知識點通過概念圖連成知識鏈,知識鏈連成知識網(wǎng),進而使教材中的知識連成既相互關聯(lián)而又相互區(qū)別的一個整體,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中生物教學,2008.5.
[2]朱學慶.概念圖的知識及其研究綜述.上海教育科研,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