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本文針對“90后”高職學生道德觀念的特點,探討了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和方法。
關鍵詞: 高職學生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體現(xiàn)出力量、能力、熱情和需要的完滿與和諧,教育者在這種和諧里看到這樣一些方面,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創(chuàng)造的、勞動的、審美的、情緒的、身體的完善等。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是道德。在這個人際關系日趨復雜、物質文明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手段固然有多種,而道德是無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然而,傳統(tǒng)的以說教為主的灌輸式道德教育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傳統(tǒng)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應該結合現(xiàn)實條件,做好“改良”和“嫁接”。高職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興起以來,發(fā)展迅速,成績顯著,意義深遠,為社會培養(yǎng)了眾多技術應用型人才。本文探討了如何針對“90后”高職學生道德觀念的特點,因地制宜,因“?!敝埔耍谟⒄Z教學中滲透德育。
1.對高職學生道德現(xiàn)狀的分析
高職教育的生源比較復雜,一般包括普通高中畢業(yè)生、普通初中畢業(yè)生和中等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三類。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學生出生于21世紀90年代左右,起點不一,文化素質和心理特征不同。筆者對無錫某高職學校160名05級學生和240名07級學生作了一項有關道德觀念的民意調查(有效率達80%),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上思想健康,態(tài)度積極,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1過于張揚個性,追求自我,講究個人主義,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90后”高職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無疑是家庭的寵兒。他們在備受關注和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下逐漸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60%的人關注個人利益,而對于像“謙讓,互助,奉獻精神”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認為是不重要的。
1.2過于現(xiàn)實,追求名利。55%的學生表示做兼職是為了鍛煉自己,28%的學生是為了勤工助學,約15%的學生表示是
為了滿足物質需要。而在對于入黨動機這一條的調查中,約34%的學生表示入黨就是為了有利于就業(yè)和前途。對于理想工作的要求,73%的學生首先考慮的是工資待遇。而像“勤奮,節(jié)儉,忠貞”這樣一些道德品質,他們認為是不重要的。
1.3思想開放,價值觀多元化?!?0后”高職學生視野開闊,信息時代使他們大量接觸外來事物,“哈韓哈日”,崇尚歐美文化,思想早熟。有70%的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為了娛樂。對于一些不良思想和習慣缺乏判斷,有的還盲目模仿。
這些問題和不足更加凸顯出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2.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分析
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學》中說明:教育中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滲透,那么,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而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性格訓練,如果沒有教學,那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學校作為專職教育的單位,已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每一位高職院校教師的責任。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è)將眼光投向中國,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些技能中也包括具備較好的英語水平。英語作為一個交流工具,是每個高職學生必需的一種基本能力。僅僅教授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了,英語與其它學科一樣,同樣擔負著德育重任,英語教學不僅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要實現(xiàn)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針對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及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該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將德育滲透于教學中。
2.1在教師的言行中滲透德育。
美國學者所羅門說:“在個體人格發(fā)展方面,老師的影響僅次父母?!苯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其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因此,為人師表是教師教好學生的重要保障。教師要堅持學習新的知識,拓展知識面,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才能滿足這個時期學生的求知需求,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的言行舉止、生活情調、思想修養(yǎng)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教態(tài)、板書、教學方法都會形成“此時無聲有勝有聲”的效果,使學生形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英語教師是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橋梁,是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的窗口,能夠幫助學生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2.2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2.2.1在詞匯、句型教學中滲透德育
英語教師在教授詞匯、句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意義和用法,學會句型表達,還應該挖掘其深藏的意義,進行道德教育。例如在教授“道德(moral)”和“美德(virtue)”時,可以開展一個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活動,讓學生把自己了解的相關詞匯說出來,并且對于每一個詞匯的含義進行解釋,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就某個詞匯講一個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布置學生課后去完成,然后在同學間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為了幫助學生辨析詞匯掌握用法,通常教師會列舉一些例句,因此,教師也可以將體現(xiàn)國家、社會、生活、責任、品德等方面的內容滲透在句子中,積少成多,必將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授學生認讀標語時,不光要教會他們怎樣用英語來表示例如“禁止吸煙”、“不得亂扔垃圾”、“不得踐踏草坪”一類的標語或警示語,還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談一談對社會公德的認識等。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詞匯及句型表達,抓住鍛煉了口語的機會,而且能夠產生良好的道德意識。
2.2.2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師應當有分析教材的能力,在設計教學中不僅要設置學習目標,還要有情感和德育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F(xiàn)在高職院校常用的英語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實用綜合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中選取了很多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分析課文的重點、難點、語法知識點外,可以進行一些延伸,適當挖掘一下課文中的德育因素。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3中Unit 3,Text B:“Your Name is Your Destiny”,可以和學生探討一下究竟是什么決定了人的命運,堅強的性格和優(yōu)秀的品質是否重要等。并設計辯論的形式,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如Unit 9 “Career and Life”,教師可以和學生探討一下成功的職業(yè)需要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比一比,看誰說得多,說得有道理?!秾嵱镁C合教程》1中,有一篇“College——A New Experience”的課文放在第一單元,對于剛剛踏進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課后可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My Ideal College Life”,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并可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強調道德觀念的重要性。
2.3在課內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豐富的課內外活動能夠很好地輔助英語學習。課堂上教師可設計情景對話、戲劇表演、小游戲等活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與人交往的能力和集體榮譽感。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伸,能過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基礎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英語沙龍活動、閱讀朗誦比賽、英語廣播、戲劇社等。推薦學生閱讀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心靈雞湯》)一類的書籍,觀看Forrest Gump(《阿甘正傳》),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等電影,并鼓勵學生將有德育意義的語句和對白背下來。在組織閱讀朗誦比賽、英語廣播等活動時,教師主要應把好關,那就是幫助學生選擇那些富含德育意義的主題。
2.4在日常交往中滲透德育。
教師既要做良師也要做益友。因為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在課堂上無法完全消化所學的知識,所以在課后會和英語教師聯(lián)系較多,一起探討英語學習的方法。教師多了解和學生的共同話題,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而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道德觀念方面的引導。只要教師是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了解學生之所需,就能無形中將德育滲透于日常交往中。
筆者在2007至2009兩年時間里擔任了六個班級的英語教學,并在學期末對約240名學生作了一項調查,得出結論:47%的學生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助于他們客觀理智地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21%的學生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對于自己形成健康的思想和人格有一定的影響。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在英語教育中滲透德育,是受到大部分學生認可的,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總之,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和英語教學應該不分彼此、相輔相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茖W地、可持續(xù)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要求教師做到持之以恒,寓品德教育于教學之中。將德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使得高職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具有較強的英語技能,更兼有優(yōu)秀的品質,真正成為滿足社會需求、有著特殊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對于整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彭容.高職生思想現(xiàn)狀、原因與對策初探[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4).
[2]董星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7,(5).
[3]林立,楊傳偉.英語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示范大學出版社,2001,1.
[4]黃希庭,鄭涌等.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05,(8):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