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現實中教育的實際著手,論述后進生的含義,后進生自身存在的現狀,從而提出從教師、學生、家庭等方面來解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這一轉化工作將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我國的教育改革以及提高全民素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后進生 轉化 經驗 個別 整體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
所謂差生、后進生是指嚴重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擾亂了學校正常秩序,老師、學校覺得是不可能挽回的“搗亂生”。 差生、后進生一般包括單差生、后進生和雙差生、后進生,前者主要是學習成績差或智力水平低下,后者還有道德修養(yǎng)也差的缺點。這類學生在學校讀書期間一般表現為上課經常遲到、早退,不愿做作業(yè),學習成績差,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常常與學生發(fā)生矛盾或沖突,不尊重教師等。個別教師對這類“搗亂生”進行了一些批評或適當的懲罰,從而造成了這類學生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差生、后進生本身有具有動態(tài)性、不確定性,只要教師采取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措施,差生、后進生還是可以轉化的。這里我主要談談單差生、后進生的轉化體會。
1 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教育障礙
教師一般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差生、后進生大多數對教師存有戒心,往往在對教師的感情上有一段距離,這成為做好差生、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巨大障礙。厚愛全體學生,和差生、后進生交朋友,才會使差生、后進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親切和愛心,消除差生、后進生的戒心,是對差生、后進生進行有效教育的第一步工作。
通過交朋友,了解差生、后進生正常的正當愛好,通過幫助他們發(fā)展正當愛好與之建立感情,是消除隔閡的一種好方式。
教師和差生、后進生交朋友,建立感情,既體現了教師對教育事業(yè)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的愛心,也是一個根本教育方法。只有從教育事業(yè)的需要出發(fā),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完全出自對后一代的關心和呵護,才能對差生、后進生施行愛的教育,打開教育轉化過程的第一個契機。
2 了解、研究差生、后進生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轉化工作
原因之一:基礎知識差,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
絕大多數差生、后進生是學習成績差,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如果不引發(fā)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就無法根本改變落后的面貌,自尊心就不能鞏固,難以產生較強的上進心。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差生、后進生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學習上來,熱情鼓勵他們,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當差生、后進生明顯地專注于某一事物的觀察和研究時,教師應及時指導,豐富知識,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并有意往學習方面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周圍的不良影響,專心于學習,隨著知識的增長,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原因之二:缺乏成功的自信心。
人的行為是受目標激勵的,但就差生、后進生的實際而言,離理想的目標太遠,以致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師應根據差生、后進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幫助差生、后進生制定一個個的階段性小目標,通過這些小目標的實現,幫助他們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發(fā)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這也符合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
原因之三:學習方法欠科學。
教師要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學習尖子隊伍,讓他們幫助差生、后進生的學習,以求共同進步;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機會教給差生、后進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3 學校體制方面的改革
我們認為,有什么樣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考試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觀念和行為。為此,對學校體制方面進行改革,有利于充分快速地進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學校體制方面的改革主要從改革班級成績評比方法、建立后進生檔案、實施成功教育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是差生、后進生轉化的催化劑。
4 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全面了解差生、后進生的家庭背景,掌握他們家庭教育和輔導的情況、學生在家的表現、個人興趣愛好及自學情況等,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爭取家庭教育,擴大教育影響,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卓有成效地做好差生、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總之,在進行個別教育時,也要有整體戰(zhàn)略,要有“類別教育”的觀念。首先,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充分依靠、信任和嚴格要求,教育他們在各個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熱心幫助其他同學,力爭集體進步;其次,對于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學生,更應鼓勵和督促他們向先進學習,力爭上游;最后,對差生、后進生,在抓轉化工作中,要努力研究差生、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探索差生、后進生轉化規(guī)律,牢固樹立差生、后進生也能成才的正確觀念,掌握轉化差生、后進生的藝術,抓住差生、后進生轉化的時機,創(chuàng)造轉化差生、后進生的條件,堅持不懈地逐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切實做好差生、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力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