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基礎的,但是這些理論往往是抽象的、深奧的,過分的強調(diào)政治功能?!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jīng)驗,這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緊密結(jié)合新形勢加以繼承和發(fā)揚”。而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就是我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典型教育法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1 典型教育法的作用
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范,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的一種方法。典型教育法是將抽象的說理變成通過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來進行教育,從而激起人們思想感情的共鳴,引導人們學習、對照和仿效。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體、生動的特點,它較說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們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抓典型,樹榜樣,是根據(jù)客觀事物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提出來的。唯物辯證法認為:客觀事物都存在矛盾,其發(fā)展總是不平衡的,有差別的。人們的思想政治覺悟總是有高低,實際表現(xiàn)總是有好壞,貢獻總是有大小,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切典型都是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tǒng)一。 典型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突出。先進典型包含著普遍的共性,代表著事物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和一般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先進典型,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先進典型,推廣先進典型。同時,要幫助后進典型,轉(zhuǎn)化為先進典型。
一個好的典型往往具有較大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它像一面旗幟感召和帶動著人們,激勵人們的自尊心和進取心,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的地方在總結(jié)農(nóng)村工作經(jīng)驗時也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钡拇_,好的典型它不僅告訴人們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而且還告訴人們?nèi)绾稳プ?。通過典型的導向作用和輻射作用,使整個社會的風氣也會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前進。我們國家樹立了許多典型,雷鋒、張海迪、孔繁森、焦裕祿和現(xiàn)在的許志超和任長霞,在帶動社會健康向上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2 目前典型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一些部門典型教育的效果不佳,往往同樹立典型和典型教育中的事實有關。典型失真、失實,往往同一些黨務干部的主觀因素有關。有的干部工作作風浮夸,對典型的深入調(diào)查不夠,不了解基層黨員心理,單位上報材料,就樹立起典型,對下進行典型教育;有的干部希望通過典型來顯示工作成績,因而對典型是報喜不報憂,任意夸大其詞;還有的黨員干部存在著偏袒心理,對先進典型的缺點遮遮掩掩,對缺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些做法不僅會降低典型教育的信度,而且不利于先進典型的成長。
很多學校在評先和表彰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學校在評選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時,把學習成績規(guī)定得很死,英語四級沒有過不能參加評比,平均分沒有達到70分不能參加評比。這樣使得所有的榮譽都只屬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班上為了名額不外流,有的一個學生是優(yōu)秀班干部,同時又是優(yōu)秀學生,甚至還是學習標兵。其實,很多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其它方面并不積極,而很多為班集體做了很大貢獻的,品質(zhì)又好的班干部因一兩分之差被拒之千里之外。還有很多品質(zhì)好、班級榮譽感強、成績也不錯的學生也因一分之差而沒有評上優(yōu)秀學生,那個別自私、自利成天只搞自己的學習,對班上的事情從來不聞不問的學生每年都是優(yōu)秀學生。
典型在宣傳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高大全式的典型拉開了典型和被宣傳者之間的距離。在宣傳典型中,一些宣傳者存在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似乎典型如果不是十全十美,就不成為典型;或者認為典型越完美,就越能制造出一種“轟動效應”,越能增強宣傳工作的效果。在這兩種心理的驅(qū)使下,宣傳者在發(fā)掘典型時,常常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以個人想象對典型進行拔高。于是,在宣傳典型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沒有缺點、無所不能、在各方面都完美無缺的甚至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使受宣傳者覺得高不可攀,甚至不可思議。自然,這種高大的典型根本不能令群眾信服。
以上這種種現(xiàn)象導致最后樹立的典型根本失去了意義,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有的甚至適得其反,使人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
3 典型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
典型樹立得好,可以增強教育效果,提高感召力;樹立得不好,不但得不到好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1)典型的事跡要真實可靠。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也是樹立典型的最起碼的要求。先進的典型必須禁得起歷史和人們的檢驗。所以我們在樹立典型時要辯證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不能抹煞他們的感人事跡,也不能過分苛求他們的缺點,更不能為了宣傳優(yōu)點而掩蓋缺點。有的地方抓典型不是及時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新事物、新方法、新情況,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有獨創(chuàng)性、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典型事例,及時予以推廣,而只是需要典型引路時,臨時“找”的。還有一些地方為了樹典型而“造典型”。上級領導為了一時需要,對“典型”百般照顧,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多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不讓典型出問題。國家對個別的世界冠軍就是這樣,結(jié)果造成“典型”華而不實,對典型自己的發(fā)展也不利。
(2)抓典型要有強烈的時代感。典型要反映時代精神,代表時代發(fā)展的方向。再先進的典型也有歷史的局限性,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典型。不同時代的典型事跡和典型人物也具有不同的歷史內(nèi)涵。從小學到現(xiàn)在這么多年我們都在“學雷鋒”這個先進的典型,盡管精神實質(zhì)相同。但是不同的時期所賦予的內(nèi)涵不一樣,學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甚至學習的效果也不一樣。但并不是說老典型就可以不要了,我們既要發(fā)揮老典型的作用,又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新典型;既要保持典型的相對穩(wěn)定,又要注意典型的新老交替;既要樹立典型,又要對典型加強培養(yǎng)。
(3)抓典型要全面,以避免典型潛在的負面作用。所謂“人無完人”,處于思想成熟過程中的大學生更是如此。往往一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在另外一個或一些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果這些不足之處是原則性或嚴重的問題,就可能導致潛在面作用。例如,某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該學生成績好是因為他對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不關心,讀死書,甚至根本就不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將這樣的學生當作典型宣傳,可能導致學生們都對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不關心,不參加集體活動,不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4 典型教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4.1選好典型
選,就是在實踐中注意發(fā)現(xiàn),識別和選拔典型。我們要把那些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受到群眾擁護的典型選出來;要把那些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事例選出來。要把那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的事例選出來。
4.2“選中有培”
正是因為學生沒有十全十美的,所以往往經(jīng)不起深入的考驗,時間一長,在內(nèi)因外患的作用下很可能萎縮或蛻變。所以,我們要培育典型,要對他們進行幫助、培養(yǎng)、提高、完善。特別是先進的集體典型,剛剛被發(fā)現(xiàn)時,往往還是個粗糙的雛形,需要有一個精心培育的過程,這時領導應該給予具體幫助指導,使其盡快成熟起來,有的甚至要對被樹立為典型的學生增加心理輔導,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發(fā)展。
4.3宣傳典型
我們要把樹立起來的典型及時地宣傳出去,當然宣傳典型時要注意:典型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在宣傳的時候必須實事求是,一分為二,不能隨意拔高,不能弄虛作假,更不能把典型神秘化、絕對化、凝固化。同時要注意層次性,既要宣傳有統(tǒng)一的全局范圍的大典型,也應有各地、各單位局部范圍的典型。因為只有“點燃盞盞燈”,才能“照亮一大片”。
4.4引導學習典型
引導廣大群眾向先進典型學習,是典型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一要從認識上加以引導。及時糾正群眾中對典型的種種模糊認識,引導群眾認識學習典型的意義,把握典型的精神實質(zhì),明確學習的方向,堅定學習的信心。二要從理論上加以引導。對先進典型不能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要引導群眾從理論上認識典型的價值、時代特征和規(guī)律性,從而上升到理性高度,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三要從比較中加以引導。沒有鑒別就沒有提高,要從比較中找差距。
4.5愛護典型
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和保護典型,只有保護好了先進的典型,才能教育廣大群眾。如果典型被詆毀,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意義,還會挫傷別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幫助典型克服某些不足和缺點,當然不等于偏袒和溺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先進典型并非十全十美。所以要幫助先進典型不斷地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提高思想道德素質(zhì),對自己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工作中不斷地做出新成績,永葆青春。
5 結(jié)論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門藝術。我們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和高超的藝術,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jié),發(fā)揮應有效果,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的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http://news.china.com.2004-3-23.
[2]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
[3] 徐晨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