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并發(fā)貧血的發(fā)生狀況,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方法 595例來院進行孕期保健婦女按妊娠時間分為妊娠早、中、晚期,以血紅蛋白>100g/L且紅細胞平均體積在(80~100)×10-15L之間為正常組;以血紅蛋白<100g/L為貧血的診斷標準,且紅細胞平均體積小于80×10-15L為小細胞性貧血組,紅細胞平均體積大于100×10-15L為大細胞性貧血組。結果 妊娠期貧血的平均發(fā)生率為28.6%,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別為19.8.0%、27.6%、37.1%;大細胞貧血的發(fā)生率為2.7%,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別為1.0%、1.9%、4.7%;小細胞性貧血的發(fā)生率為25.9%,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分別為28.8%、25.6%、32.3%。結論 妊娠期婦女合并貧血有較高的發(fā)生率,隨著孕期進程,貧血的發(fā)生率增加;孕期貧血以小細胞貧血為主。
[關鍵詞] 妊娠;貧血;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體積
[中圖分類號] R714.254 [中圖分類號]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4-101-02
妊娠合并貧血是孕婦的常見病。妊娠期的婦女由于本身負荷加大,加上常常出現(xiàn)妊娠反應,消化吸收差,易發(fā)生貧血,若不及時治療,常影響母子的健康,孕婦貧血增強了孕婦妊娠并發(fā)癥的危險性,與新生兒的出生體重、早產及新生兒窒息密切相關,發(fā)達國家妊娠期婦女貧血患病率為10%~20% ,在發(fā)展中國家則高達30%~40%[1,2],因此及時體檢發(fā)現(xiàn)孕期貧血婦女,對優(yōu)生優(yōu)育,減少孕產婦的并發(fā)癥,促進下一代的健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2008年到醫(yī)院門診進行孕期保健的595例孕婦的貧血發(fā)生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對象
2008年來院進行孕期保健婦女595例,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30.6歲,其中妊娠早期婦女(孕0~12周)207例,妊娠中期婦女(孕13~27周)156例,妊娠晚期婦女(孕28~嬰兒出生)232例,孕前無貧血史。
1.2儀器和試劑
深圳MINDRAY公司生產的MINDRAY-5500自動血液分析儀及MINDRAY公司配套生產的稀釋液,清洗液和溶血液,校準品及質控品均有深圳MINDRAY公司提供。
1.3方法
靜脈采血2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鉀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勻8次,30min~4h內在MINDRAY-5500自動血液分析儀上檢測,以紅細胞計數(shù)≥3.5×1012/L,血紅蛋白>100g/L且紅細胞平均體積在(80~100)×10-15L為正常組;以紅細胞計數(shù)<3.5×1012/L,血紅蛋白<100g/L為貧血的診斷標準,且紅細胞平均體積<80×10-15L為小細胞性貧血組,紅細胞平均體積>100×10-15L為大細胞性貧血組[1]。
1.4治療
小細胞性貧血治療以口服鐵劑為宜,常用硫酸亞鐵,加服維生素C和葉酸;大細胞性貧血給以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加服維生素C和鐵劑。
1.5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皮膚黏膜轉紅,復查血紅蛋白>100 g/L。好轉:自覺癥狀較前轉輕,皮膚黏膜較前轉紅,復查血紅蛋白較前提高。未愈:癥狀未好轉,復查血紅蛋白無變化或降低。
1.6統(tǒng)計學處理
各組間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使用EXCEL 2003輔助統(tǒng)計。
2結果
2.1妊娠各期貧血的發(fā)生狀況
女性妊娠期有較高的貧血發(fā)生率,為28.6%,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貧血的發(fā)生率逐漸增高,分別為19.8%、27.6%、37.8%(P<0.01),小細胞性貧血的發(fā)生率(25.9%)高于大細胞貧血的發(fā)生率(2.7%)(x2=32.45,P<0.01)。結果見表1。
2.2妊娠期貧血的治療效果
在170例妊娠合并貧血中,經(jīng)飲食補充和藥物治療,治愈98例,占57.6%;好轉66例,占38.8%;未愈6例,占3.5%。
3討論
貧血是妊娠期女性的常見合并癥,而貧血將直接影響胎兒及孕產婦的身心健康,嚴重者將導致孕婦和胎兒的死亡,本次調查顯示孕婦貧血檢出率為28.6%,高于程露平等[2]而低于李麗平[3]的調查結果,但總體上看妊娠期女性的合并貧血發(fā)生率較高,主要是小細胞性貧血,王曉燕[4]的研究結果顯示缺鐵性貧血組孕婦紅細胞平均體積顯著下降,小細胞性貧血主要是體內缺鐵造成。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妊娠期間胎兒與孕婦雙方所需的鐵量,都取決于孕婦對鐵的攝入。孕早期婦女,由于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早孕反應,致食用含有鐵劑的蔬菜減少而影響了鐵的食入和吸收[5];孕中期婦女由于胎兒急速長大,對鐵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樣母子雙方對鐵的需要量往往超過孕婦的攝入量,以致于造成孕婦體內缺鐵,而鐵是合成血紅素所必需的原料。妊娠期間,胎兒與孕婦雙方的血液都需要用鐵來合成血紅素,缺鐵時,血紅素合成減少,因而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細胞漿減少。而缺鐵對紅細胞的分裂、增值影響較小,故紅細胞減少的程度不如血紅蛋白減少明顯,因而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孕晚期缺鐵性貧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孕婦營養(yǎng)不均衡,對鐵的攝入不足。第二,孕晚期胎兒不僅需要鐵劑滿足本身的需求量,而且還要向母體索取更多的鐵劑儲存在其肝臟內,以供其出生后的消耗。這樣,在孕晚期孕婦對鐵的需求量就明顯增多,以至于供不應求,造成以鐵缺乏為主的小細胞性貧血。
妊娠期合并大細胞性貧血相對較少,本文結果顯示,僅占2.7%,對少部分以大細胞性貧血為主,其原因是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主要是葉酸,人體所需的葉酸完全從食物中攝取,孕期對葉酸的需要量增加,但孕期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功能降低,對葉酸的吸收減少,加之某些孕婦的飲食營養(yǎng)不均衡,從而造成葉酸的缺乏。另外,由于胃酸分泌不足,胃液中缺乏糖蛋白(又叫內因子),以致于維生素B12不能與之結合,而使體內維生素B12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細胞核DNA合成所必須的物質,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使幼紅細胞內的DNA合成減少,從而使紅細胞的有絲分裂和增值時間延長,紅細胞核漿發(fā)育失衡,但其胞漿的血紅蛋白合成不受影響,紅細胞的胞體變大,形成以大細胞為主的巨幼紅細胞貧血。
妊娠合并貧血對孕婦及胎兒都有嚴重的影響。對孕婦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1)易并發(f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重度貧血尤其Hb<50g/L時可導致心肌缺氧引起貧血性心臟病,最終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對分娩時缺血的耐受性低下。易發(fā)生出血性休克;(4)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產后易發(fā)生產褥感染。對胎兒的影響:(1)圍產兒死亡率增高。貧血常伴有營養(yǎng)不良,因胎盤所供應的養(yǎng)料不足可致胎兒發(fā)育遲緩、早產或死胎;(2)嬰兒貧血[2,6]。因此,加強孕期保健,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妊娠期貧血非常重要,本文結果顯示,根據(jù)貧血的類型,小細胞性貧血治療以口服鐵劑,加服維生素C和葉酸;大細胞性貧血給以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加服維生素C和鐵劑,96.5%治愈或好轉,效果很好。
總之,對妊娠期的婦女,要注意加強圍生期保健,極早干預,以降低貧血的發(fā)生率。產前檢查時,應定期檢測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體積等貧血指標,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貧血,針對不同病因予以治療。注意營養(yǎng),合理膳食,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含葉酸及鐵豐富的食物。同時建議,妊娠4~5個月開始常規(guī)補充鐵劑,每天補充硫酸亞鐵0.3g,直至妊娠足月,同時每天補充維生素C 300mg,促進鐵吸收。對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孕婦,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減輕或消除導致貧血的誘因。
[參考文獻]
[1] 許建飛. 孕婦貧血狀況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5,20(24): 3323-3324.
[2] 程露平,洪慧莉,涂知明. 孕婦貧血對妊娠并發(fā)癥及新生兒的影響調查[J].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7,15(8):64-65.
[3] 李麗平. 妊娠并發(fā)貧血狀況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 29(8):948.
[4] 王曉燕. 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分布寬度在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價值[J]. 中原醫(yī)刊,2006,33(10):80.
[5] 江林. 1030例孕產婦貧血的原因及治療措施探討[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5):374
[6] 梅峰,江華. 乳酸亞鐵片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52例報告[J]. 中國臨床醫(yī)學,2007,14(6):856-857.
(收稿日期: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