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緊扣詩歌特點是鑒賞古代詩歌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結合2008年高考試題,論述了該方法運用的一些步驟和技巧。
關鍵詞 古代詩歌 鑒賞 語文高考 語言
緊扣詩歌特點鑒賞古代詩歌無疑是鑒賞詩歌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就緊扣古代詩歌特點,結合2008年高考詩歌鑒賞的有關試題,談一下鑒賞詩歌的一些方法和途徑。
一、領悟語言
中國古代詩歌語言上的最突出特點是簡練含蓄、音韻和諧,詩人常常借助凝練深沉的語言、和諧優(yōu)美的音節(jié),傳達豐富的情感。鑒賞詩歌時,我們最先接觸的是詩歌語言。因此,品讀古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語言就至關重要??忌绻苷J真玩味詩歌的語言,就可較輕松地完成題目。
請看08年全國卷I: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定,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鄰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1)第三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這道題是從古詩語言“煉字”的角度命題的??忌鸪龅谝恍☆}的“拳”和“退”兩個字是不難的。因為古詩煉字的字一般是動詞或者是活用的詞。但如何分析呢?這就要玩味本聯(lián)的語言了。通過賞讀,將詩人描寫的這個畫面再現(xiàn)一下,再加上自己深切的感悟,結合詩歌的描寫手法就能寫出答案。這中間關鍵是在領悟中玩味,其中心平氣和地讀全詩是最重要的,而第二問便是鑒賞評價。一般地講,這種詠懷詩絕對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常常在詩的末尾含蓄地點明作者的觀點。因而品讀詩的最后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再結合全詩由實到虛進行具體分析,就能完成好這道題目。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tài)。用“退”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tài)。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2)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詩的前兩聯(lián),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zhàn)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fā)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詩的后兩聯(lián),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lián)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二、品味形象
生動性、形象性是古代詩歌的一個突出特點,古代詩歌以諸多形象來表情達意,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具體地講,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同學們如能準確把握這些形象,就打開了詩歌鑒賞的一片新天地。
請看08年寧夏卷: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題李世南畫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
(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fā)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鑒賞這道題的第一小題時,考生只需將詩中的“野水”“秋風”“(逢)人”“塢”“(寺)鐘”等景物形象找出來,結合詩歌演繹一番,最后答一下呈現(xiàn)的氣氛也很容易。第二小題是讓考生“闡發(fā)畫面以外的意趣”,這實際上是考查對意境的掌握程度。因是題畫詩,展現(xiàn)時自然有創(chuàng)造。而畫面不可能展現(xiàn)聲音,所以“潺潺”“瑟瑟…聞鐘”這些傳達聲音的詞語顯然是畫面不可能有的,“知村近”也是一種推想,是畫意。至于妙處。聯(lián)系意境讓畫面內容豐富起來、生動起來就可以了,不過做好結合一
下描寫方法,最常見的通常是動靜結合等方法。
答案(1)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畫面呈現(xiàn)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shù)臍夥铡?/p>
(2)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lián)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三、展開想象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寫詩要想象,鑒賞詩時也要想象、聯(lián)想,文學鑒賞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考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時一定要借助自己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大膽進行想象。
請看08年福建卷: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死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 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這道題要求考生從表達技巧的角度來作答??忌b賞時,絕對離不開想象,既要想象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的畫面,又要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再創(chuàng)造。從全詩看,只寫了茅齋的小燕子,顯然詩人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明白了這些之后,逐句分析全詩最后再總結就可以了,只是鑒賞語言要有詩的韻味。
答案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當然,結合古詩特點鑒賞古詩,要將古代詩歌語言簡練含蓄、富于想象、形象鮮明生動等特點結合起來鑒賞,這樣,就會準確、快捷地完成試題,取得滿意的效果。
作者簡介:程浩平,陜西省岐山縣岐山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