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順應這些要求,近年來,各套高考語文試卷都增加了開放性試題的分值,加大了考查力度。因此,對開放性試題的解讀成為了擺動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開放性試題的特點、開放性試題的限制性因素和教學中的應對方法等三個方面來解讀這一題型,力圖對高中語文教學和高考備考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考 開放性試題 試題特點 限制因素 應對方法
近年來,高考語文試題順應社會重視人才人文素養(yǎng)的形勢。逐步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開放性試題的設置就是這一轉變的突出表現(xiàn)。開放性試題作為高考語文試題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不僅對中學語文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考語文試卷中,開放性試題大多出現(xiàn)在閱讀(包括現(xiàn)代文大閱讀和詩歌鑒賞)和語言運用題中。本文試圖通過解讀近年來高考語文試卷中的開放性試題來探索教學中的應對方法。
先看幾道高考試題:
例題一:[2008年北京卷第21題]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一帶發(fā)生里氏8級強烈地震,舉世震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拐鹁葹摹U垶橄旅嬉环鶊D片配寫幾句話,抒發(fā)你的真摯感情。
例題二:[2008年湖北卷第21題]下面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個電影鏡頭,前兩個鏡頭的腳本己寫出。請續(xù)寫后兩個。
例題三:[2004年浙江卷第16題第2小題]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兩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一、開放性試題的特點
(1)試題設問的開放性。以上三例試題的設問都給考生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無論是為圖片配寫幾句話還是續(xù)寫電影腳本抑或是就詞的表達內容談看法,考生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多角度答題,能讓考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考查內容的廣泛性。如例題二,考生答題時首先必須構建詩歌意境,其次要感知主人公的心靈世界,第三要合理想象出符合主人公心靈世界的動作、神態(tài),最后必須用簡明連貫的語言加以表達。此題綜合考查了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聯(lián)想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答案設置的多元化。與設問的開放性相對應,開放性試題的參考答案也呈現(xiàn)多元趨勢。如例題三,參考答案設置了三種,考生無論就哪一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4)考查考生思維的多向性?;卮痖_放性試題,考生必須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和回答問題,變單向思維、定向思維為多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同時還必須運用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等多種思維方法才能圓滿答題。
二、開放性試題中的限制性因素
開放性試題設問的開放性,絕非漫無目的地亂問一通:考查內容的廣泛性,也絕非毫無拘束地信馬由韁:答案設置的多元化,更不是毫無限制地為所欲為:開放性試題在開放的同時也包含著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兩者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在此前提下,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是戴善鐐銬在舞蹈。弄清開放性試題中包含的限定性因素,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著重要意義。
(1)材料的確定性對考生思維的限制?;卮痖_放性試題,要求考生進行開放性思維,但思維過程受制于材料(文本)。如例題二,試題材料——詩歌——已經(jīng)限定,考生答題時就必須仔細品味詩句,在詩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思維,任何超出詩句的想象思維都是無本之木。
(2)教材理論對答案多元化的限制。開放性試題的多元化答案中的“每一元”都力求做到與教材理論相聯(lián)結。如例題三,答案中的三種理解都沒有脫離教材理論:無論是“平林籠煙”、“寒山凝碧”,還是“宿鳥歸巢”、“長亭短亭”,都是撩人情感引發(fā)思念之景,此時到底是誰思念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考生是否熟知教材中常見的詩歌意象所表達的情感。正因為這種限制,開放性試題同時也考查了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可謂一箭雙雕。
(3)考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能力對思維多向性的限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受知識水平、社會閱歷、生活經(jīng)驗等限制,這必將影響考生多向思維能力的發(fā)揮。
三、應對開放性試題的方法
(1)夯實基礎,提高考生語文素養(yǎng)。誠然,開放性試題重在考查能力,但一切能力都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通過狠抓基礎來提高考生認識能力、文化品位、才情秉性等。只有固本才能自強,才能在答題時厚積薄發(fā)。
(2)訓練思維,培養(yǎng)考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缎抡n程標準》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fā)表不同意見”。開放性試題的解答更需要培養(yǎng)考生多向、科學的思維方法,尤其是培養(yǎng)考生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避免答題時縮手縮腳,答案平平庸庸。
(3)關注生活,提高考生感悟能力?!吧钫Z文一相逢,便勝卻題海無數(shù)?!遍_放性試題大多與生活緊密相關,很多試題要求考生聯(lián)系自身作答,因此對生活的關注就顯得尤為重要。
(4)辯證客觀,既要大膽解讀又不做偏頗之解。無論題目怎么開放,都有其限定性??忌仨氄覝氏拗菩畔ⅲ陀^答題,切不可走極端。
作者簡介:朱磊,湖北省洪湖市文泉中學教師:張志遠,湖北省洪湖市文泉中學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