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音節(jié)的“一A一B”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種很常見的固定格式,而且這一格式還在不斷發(fā)展中。本文試圖在對大量“一A一B”的固定格式進行充分描寫的基礎上,結合認知語言學的觀點,討論哪些詞語可以嵌入這一格式,A、B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并總結出這一固定格式的語用、語義與修辭等特點。
關鍵詞: “一A一B”固定格式性質關系語義語用
前人對于固定短語和格式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尤其是“一A一B”固定格式,目前還沒有單篇論及的文章。齊滬揚(2001年)認為“一A一B”固定格式是由“一張一弛”這一成語演變而來的,他認為大部分的類固定短語都是從成語演變而來的。多數(shù)學者都把“一A一B”這一固定格式作為類固定短語來處理,類固定短語是“根據(jù)交際需要臨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結構模式比較固定、短語意義比較單一”,其實這兩個特點在“一A一B”固定格式中都不是很顯著,因為在一部分例子中A、B的位置還是比較靈活的,兩者互換并不影響整體意義的表達,另外這一固定格式的意義有些是很豐富的,不能從字面上看出來。如“一朝一夕”不只是指一個早上一個晚上,而是形容時間非常短暫;“一五一十”比喻毫無遺漏敘述某事。不過有些內涵豐富的“一A一B”固定格式已經有發(fā)展為成語的趨勢。
一、A、B的性質與象似性原理
對有限的語料進行封閉式的考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B多為同類的(詞性一致的)。
1.A、B都是謂詞性的
A、B都是形容詞,如:一黑一白、一長一短,其實這里的形容詞性已經弱化了,多是表示“一個黑的一個白的,一個長的一個短的”,有名詞化趨勢,多表示一種狀態(tài)或情況,而且大部分都含有強烈對比的意味,在人們的認知中形容詞更容易聯(lián)想到反義詞,而很多名詞根本就不存在反義詞。
A、B都是動詞,A、B的位置也有變化,而且較名詞的變化更加多一些。由于名詞最典型的特征是空間,形容詞典型特征是屬性,而動詞則體現(xiàn)時間性,因而這種時間性是可以變動的,有時A在前,有時可能B在前,如:一進一出與一出一進,一笑一顰與一顰一笑,等等。
2.A、B都是名詞性的。
A、B多屬同一個事物范疇。這種特征的“一A一B”里有較少一部分A、B的位置不固定,兩者可以自由互換,且順序變化后人們不會感到別扭、理解上也不存在困難,則表現(xiàn)出弱次序性,如:一柔一剛與一剛一柔,一天一夜與一夜一天,等等。不過這些多為人們日常認知中沒有嚴格邏輯順序的,如果人們對某些事物的認識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習慣上把某一事物放在另一事物的前面,則表現(xiàn)為強次序行,如草木、老少、生死、文武、兒女、夫妻、動靜,或者是已經固定下來的說法,則A、B在這種格式里的位置還是很固定的。不過在特定情況下由于表達的需要,說話人需要強調后一事物,則會出現(xiàn)例外,但聽話者需要根據(jù)語境來了解,否則也會感到別扭。
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同類的數(shù)量遠大于不同類的,這符合象似性理論,即句法結構跟人的經驗結構之間有一種自然的聯(lián)系,語言結構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結構。那么“一A一B”固定結構的“A、B”性質從理論上來講應是同一句法或語義范疇的,而且有很明顯的對稱標記“一~一~”。如果一種認知方式接近人們的普遍認知,那么這種方式就比較合理;反之則劣。
二、A、B的關系與顯著度、聯(lián)想原則
1.形式上。
A、B本為意義完整的一個名詞,拆開后嵌入到這一格式中。A、B原為同義或近義聯(lián)合式復合詞的前后語素,分裂后進入“一A一B”,而且A、B的位置都比較固定,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它們作為詞語時的順序,如:黑白、年度、文武、買賣、開關等。一般情況下,“一A一B”都比“AB”顯著度高,即“一A一B”顯著度高,“AB”顯著度低。從結構上看,結構復雜且有對稱特點的其顯著度要強于結構簡單的且沒有構詞特點的。而顯著度越大,給人的感覺就越強烈,顯著度越小給人的感覺就越微弱,因為顯著度本身就是基于人的感覺而言。A、B為單個意義的語素,兩者原本不是一個詞語。
2.內容上。
兩者相關,提到A易于聯(lián)想到B,有些是近義詞,如蹦跳、瘸拐、菜湯、葷素、家戶等,在人們日常認知中A、B經常一起出現(xiàn)。這符合我們所熟悉的聯(lián)想原則。不過聯(lián)想論對語義所作的解釋也是模糊的,一個詞究竟能引起哪些聯(lián)想。另外,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詞語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經驗、背景、年齡和地域的差別,往往會對同一個詞語產生較大差異的聯(lián)想。A、B是相反意義上的兩個詞語,既有絕對反義詞,如一男一女、一公一私、一動一靜,又有相對反義詞,如一大一小、一粗一細。有些并不是反義詞,只是人類邏輯認識中存在相反或相對的關系,如:一薰一蕕、一問一答,等等。
三、“一A一B”固定格式的語義特征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也收錄了“一A一B”這一格式,并總結了A、B的性質及特點,指出了A、B的詞性及語義特征,但是有些地方不夠準確,其實“薰”和“蕕”從大的范疇上來看都是草,只是一個香一個臭,不能說是不同類,否則“針”、“線”也是不同類的。另外用在同類的名詞前面,如一針一線、一草一木、一點一滴等,這些并不表示數(shù)量極少,雖然表面是說很少,但事實上則是強調,含有“每一”的語義特征,整個短語是一種“以小見大”的用法。通過這些小的、細微之處體現(xiàn)了整個宏觀的情況。
分析“一A一B”格式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語義特征:
1.表示從兩個方面分別客觀陳述,這些多見于A、B為名詞。
2.表示“每一、以小見大”,A、B既有名詞,又有動詞或形容詞。
3.表示強烈對比,這些多見于A、B為形容詞。
4.表示一種動作連續(xù)性,這些多見于A、B為動詞。
四、“一A一B”固定格式的語用和修辭特征
一般來說,并列句是具備時間象似性的,那么“一A一B”的并列形式明顯比“AB”更有時間性,在意義上這種格式起到強調渲染的作用,在節(jié)奏方面也更加整齊勻稱,并且從語義結構的對稱性和認知的關系來看,“一A一B”格式更易為人們所接受、理解并樂于使用?!耙籄一B”格式具有以下特征。
1.概括性特點。其實“一A一B”格式可以進行擴充,它是一個經過概括和提煉而來的固定短語,有些言外之意是很豐富的。例如:“她有一兒一女啊,真是幸福!”這里對“一兒一女”明顯有一種贊揚之情,是說話者的一種羨慕,在中國人眼里有兒子和女兒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不只是單純地敘述。
2.具有比喻、夸張之義。
3.強調、簡練,強調一種次序性、時間性,這一特點多體現(xiàn)在謂詞性的短語里。
4.開放性、能產性,從語言的現(xiàn)實使用來看“一A一B”格式的數(shù)量都在不斷增加。
五、“一A一B”固定格式的發(fā)展前景
“一A一B”固定格式在口語、新聞報道中應用比較廣泛,這和它在語義、語用、修辭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簡潔、經濟的特征密切相關,“一中一臺”、“一夫一妻”也成為法律術語被收入在法律條文之中,“一村一品、一省一市”,在一開始的使用中大部分人不明白這種簡略格式的意義,但是科學、準確、經濟的語言特點還是讓它們得到了使用者的青睞。
“一A一B”固定格式中還有較多一部分發(fā)展成了成語。張斌(1998年)認為,“成語和非成語的界限有時并不是十分清楚的”,而這種格式的強大優(yōu)越性在于能夠發(fā)展成成語。本文對“一A一B”固定格式的考察,沒有涉及這一格式的全部內容,很多地方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考察。
參考文獻:
[1]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齊滬揚.有關類固定短語的問題[J].修辭學習,2001,(1).
[3]童曉玲.析“沒X沒Y”固定格式[J].語言應用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