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六年來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為例,指出青墩文化就是海安考生寫作的上佳題材,從而鼓勵學生善于搜集、思考身邊的地域文化。
【關鍵詞】地域文化 青墩文化 作文題
常聽到考生慨嘆高考作文無材料可寫,殊不知身邊的地域文化就是永不枯竭的高考寫作泉源。
“地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①面積相當大的一塊地方;②地方(指本鄉(xiāng)本土)”。本文中“地域文化”指的是本鄉(xiāng)本土的文化。依據地域文化的特點,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寫它具有以下優(yōu)勢:(1)地域文化具有熟悉性。本鄉(xiāng)本土是考生的出生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時一俗,都融化在考生生活之中??忌\用所熟悉的素材寫作不僅容易寫,也容易寫出深度。(2)地域文化具有獨特性。它為本鄉(xiāng)本土的考生所特有,不易被復制,易寫出特色、寫出個性。在眾多人云亦云、素材“撞車”的高考作文中,此類作文更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3)地域文化具有傳承性。地域文化不僅包括本鄉(xiāng)本土的現代文化,還包括其古代文化。即使是本鄉(xiāng)本土的現代文化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世代傳承積淀而成的。具有傳承性的地域文化內容豐富,考生有材料可寫。
出生在海安的考生,身邊的地域文化——青墩文化就是高考寫作的上佳題材。因為青墩文化內涵博大,包括青墩古人、今人的衣食住行;青墩的民俗傳說;青墩人從事的行業(yè);青墩人的品質、精神……有這么一座文化寶庫在身邊,有這么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源在腳下,高考作文怎么可能是“無米之炊”呢?
試以六年來江蘇語文高考作文題為例:
2004年話題作文“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我們可以只寫話題的一個方面。青墩沒有山,但這里水網密布、溝渠縱橫,具有典型的水鄉(xiāng)特色。青墩地處里下河地區(qū),碧水環(huán)繞、景色秀美?!叭收邩飞?,智者樂水”,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正是這靈動之水孕育出智慧的青墩人。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聰明的大腦創(chuàng)造了青墩新石器時代的璀璨文明,創(chuàng)造了青墩美好的現代生活。
至于2005年話題作文“鳳頭、豬肚、豹尾”。我們可以選擇話題中一個或兩個方面展開。以“鳳頭為例,“鳳頭”即“精彩亮麗的開頭”。新石器時代的青墩古人生活在濱海平原上,他們開墾著荒莽的處女地,并開始從事原始種植業(yè)。他們種植水稻、采集菱角,遺址中的炭化稻粒、果核是青墩古人種植和采集的佐證;他們制造陶器、骨器、石器,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制作的帶柄穿孔的陶斧被發(fā)掘后,解決了考古界長期爭辯的懸疑——新石器時代人類重要勞動工具石斧的穿柄問題;他們刻骨算卦,青墩鹿角卦刻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獨一無二的原始易卦遺存;他們建造了“干欄式”帶鉚榫的木結構房屋用來遮風蔽雨、防獸防寒……這就是我們的勤勞、智慧的青墩古代先輩為青墩后人的生活構建了一個精彩亮麗的“鳳頭”!
2006年高考則是以“人與路”為題的命題作文。我們不妨擬寫青墩人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青墩人從事的行業(yè)很多,其中不少行業(yè)處在不斷的沒落和新生中。青墩人從事的行業(yè),也能夠彰顯他們的品質與精神:從已走向沒落的編織業(yè)之路,我們可以看到青墩人的勤勞;從“青墩古酒”的酒文化產業(yè),我們可以體會到青墩人強烈的市場意識;從鋁鑄業(yè)走向繁榮之路,我們可以感受到青墩人抓住機遇、敢為人先的品質;從走出江蘇走向全國的青墩文化藝術節(jié)暨金秋經貿洽談會,我們可以領會到青墩人開放的襟懷、與時俱進的精神……青墩人特立獨行,走出了青墩特色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2007年命題作文“懷想天空”,懷想遠古青墩人的天空。東方既白,勤勞的青墩古人已經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勞作。一部分壯年男子拿起木棒、石塊,整裝待發(fā)。相信他們在夕陽西下時,一定會手提著、肩負著戰(zhàn)利品,唱著古老的歌謠凱旋而歸。另一部壯年男子肩扛著石斧等勞動工具走向田地,一塊塊肥沃的農田在他們辛勤的汗水揮灑下被開墾出來,一片片綠色的水稻秧苗正向他們招手致意。女人們在家飼養(yǎng)豬羊、織網捕魚、紡紗織布。老人無需勞作,拄杖悠閑散步;小孩活潑頑皮,橫臥溪頭剝食蓮蓬。孟子的食肉衣布的理想,青墩古人早已實現。這里是青墩古人生活的樂土,這里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這里有一片晴朗明凈的天空。怎能不令人向往,怎能不讓人懷想呢?
2008年高考作文題“好奇心”,考生可以懷著一顆好奇心,去探究青墩村的另一名稱“鳳凰莊”的來源?!扒喽铡迸c“鳳凰”乍聽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為何將二者聯系在一起呢?揣著疑惑,來到青墩村,發(fā)現這里四面環(huán)水,地勢明顯高過其他地區(qū)。登高俯瞰,可見此處地形酷似一只鳳凰。尋訪當地老人得知,傳說一只美麗的鳳凰途經此地,喜歡上這里的風景和氣候,它便飛入水中,化作現在的形似鳳凰的風水寶地。今天徜徉在這片熱土,仍可以見到相關的遺跡鳳尾橋,聽到民間唱鳳凰的曲藝等。好奇心讓人有許多新的發(fā)現,探究的最終結果是疑惑冰釋并收益頗豐。
2009年作文題目是“品味時尚”。青墩文化正發(fā)展成為時尚文化。青墩古酒文化香飄萬里;青墩花鼓走向天安門,獲得世人的肯定;已舉辦三屆的青墩文化藝術節(jié)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齊聚海安,研究探討青墩的過去、現在、將來。青墩文化耐得住品味,它們必將成為永恒的經典。
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惫P者認為:“高考作文從不缺少寫作素材,而是缺少挖掘它的行動?!蓖瑢W們,將目光投向身邊的地域文化吧!多做搜集、整理、思考研究,你寫作的源頭活水將永不枯竭!
★作者簡介:田愛春,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