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抉擇
美國把戰(zhàn)火已燒到了鴨綠江邊,北朝鮮危在旦夕。唇亡必齒寒。美帝國主義無視中國政府的再三警告,對朝干涉步步升級,以其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同時還猖狂叫囂,中國不敢與美國較量。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新政權剛剛建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一切都需從頭做起,國內還在剿匪,確實不愿與美國打仗。
但是,已經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還能任人宰割嗎?新中國還軟弱可欺嗎?絕不能!
新中國確實面臨著諸多困難。中央領導層一開始對是否出兵朝鮮也有許多顧慮,意見不一致。
這確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抉擇!軍事統(tǒng)帥毛澤東領導中國軍隊歷經了幾十年國內各次戰(zhàn)爭,但對是否出兵朝鮮的決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毛澤東曾經說過,他一生遇過兩件事最難下決心,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決心難下難在哪里?最終又是如何下決心的呢?
保衛(wèi)國防第一次會議
新中國雖然面臨著政權還不穩(wěn)固、經濟困難、軍事實力不強等諸多困難,但面對美國對中國臺灣和朝鮮半島的入侵和戰(zhàn)爭挑釁,不能不做好準備,特別是近鄰遭殃,中國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于是,1950年7月7日,保衛(wèi)國防第一次會議在中南海召開了。
曾在軍委辦公廳工作過的王波在其《毛澤東的艱難決策》中詳細記錄了這次會議的情況,現節(jié)錄如下:
7月7日,中南海居仁堂院內朝陽初鍍,晨曦下,花木蔥蘢,海棠飄香。
朱德、聶榮臻、林彪、羅榮桓、肖勁光、肖華、劉亞樓、楊立三、滕代遠、李濤、許光達、蘇進等我軍的高級將領陸續(xù)走進,在會議桌旁坐下來,大家在小聲議論著朝鮮半島的局勢。
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周恩來副主席看看各位將帥,說:“今天,美國已組成了所謂的‘聯合國軍’,由美國指派司令官統(tǒng)率‘聯合國軍’去南朝鮮協(xié)助李承晚作戰(zhàn)。朝鮮駐華大使李周淵向我黨和我國政府通報了朝鮮人民軍與美24師以及南朝鮮軍隊的戰(zhàn)況。現在根據毛主席指示,召開這樣一個會議,專門研究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我國的國防問題以及支持朝鮮獨立統(tǒng)一戰(zhàn)爭問題。先請李濤部長介紹一下情況?!?/p>
李濤迅即站起來,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說:“目前人民軍部隊在西線和東線的進攻形勢十分順利,正在節(jié)節(jié)向南推進。金日成同志充滿了信心,決心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去。”
周副主席嚴肅地說:“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朝鮮軍隊的實力與美國、南朝鮮的實力比較,是不容樂觀的。所以毛主席指示我們研究國防問題。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F在北朝鮮軍隊進展順利,但要考慮到美軍介入以后,會出現極為不利的情況?!?/p>
周副主席略停頓一下,又說:“我在見我國駐朝鮮政務參贊柴軍武時,對他說過,朝鮮戰(zhàn)爭長期化很難避免,這會帶來影響全局的一系列復雜問題。我讓他到任后,要及時了解戰(zhàn)場的變化?!?/p>
聶榮臻說:“美軍有??哲妰?yōu)勢,他們一定會在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方面有行動?!?/p>
周恩來說:“將來戰(zhàn)局可能要危及我們的國防,東北邊境可能出現危機,從保衛(wèi)國防的需要,從支持朝鮮統(tǒng)一祖國的需要出發(fā),我們要考慮用什么部隊加強東北邊防。總參考慮用哪個部隊合適呢?”
聶榮臻:“我考慮,還是用4野的部隊?!?/p>
周恩來問:“林彪、羅榮桓同志,你們的意見呢?”
羅榮桓說:“朝鮮的陸地與我國東北毗連,地形、氣候差不多。用4野部隊比較合適。4野部隊在東北時間比較長,熟悉東北的地形、氣候、風俗民情?!?/p>
林彪:“同意考慮4野的部隊?!?/p>
朱老總說:“用4野的部隊可以很快進入情況。不知作戰(zhàn)部考慮用哪幾個軍,這些軍到達東北邊防要用多長時間?我看朝鮮半島的形勢發(fā)展會很快,那個半島像一個地瓜,地方不大么?!?/p>
聶榮臻說:“作戰(zhàn)部有一個初步意見,用現在駐河南的軍委戰(zhàn)略機動部隊13兵團,現在38軍駐信陽,39軍駐漯河,40軍剛剛解放海南島,正在步行向廣州集中,都在戰(zhàn)略機動位置,3個軍9個師??紤]到3個軍的兵力少一些,增加42軍。42軍在齊齊哈爾以及北安地區(qū)。已經同軍交部門研究過,40軍由廣州出發(fā),可于21日到東北;38軍、39軍16日由信陽、漯河出發(fā),21~25日到東北。42軍直接到輯安。這4個軍12個師,預計本月下旬至遲月底,可全部到東北邊防。同時還有3個炮師,炮1師在佳木斯,炮2師主力2個團在河南,1個團在秦皇島,炮8師在安東。3個高炮團,是高炮4團、17團、18團,均在上海,調安東、沈陽集結。另外,4野再調1個工兵團運安東,1個戰(zhàn)車團運本溪,從遼西抽調1個騎兵團。月底全部可以到達指定地點?!?/p>
周恩來問:“人數有多少?”
李濤說:“24萬人?!?/p>
朱老總點點頭說:“這是我們的精銳了。38軍、39軍都是井岡山紅軍的老底子發(fā)展起來的,40軍是抗日戰(zhàn)爭時山東的老部隊,解放戰(zhàn)爭時在東北都是戰(zhàn)功赫赫,打過硬仗、惡仗,是經得起考驗的?!?/p>
周恩來說:“這支部隊我們起個名字,可以叫志愿軍,我與朱老總、林總、羅榮桓同志研究,建議由粟裕、肖華、李聚奎3人組成邊防軍領導。粟裕為司令兼政委、肖華為副政委、調4野副參謀長李聚奎擔任后勤司令?!?/p>
“粟裕不是正在組織攻臺嗎?”劉亞樓說。
周恩來說:“攻臺問題得先緩一緩了,東北邊防放到第一位了。”
朱老總說:“這里又上升為主要問題了?!?/p>
周恩來說:“現在大家考慮,是不是13兵團黃永勝到東北,還是另考慮別的將領?”
羅榮桓說:“朝鮮戰(zhàn)爭的作戰(zhàn)對象主要是美軍,美軍用的是現代化兵器。黃永勝粗一些,而且最近帶了幾個干部到香港去玩,影響很壞。我考慮15兵團的鄧華去比較合適。鄧華善于動腦子,是個儒將?!?/p>
林彪插話:“鄧華比黃永勝強。”
劉亞樓說:“鄧華有謀略,文化水平也比老黃強?!?/p>
周恩來:“那就考慮鄧華。我看黃永勝也難以勝任。鄧華指揮打海南島打得好。林總,你看政委和副司令的人選?”
林彪:“政委可以考慮13兵團副政委吳法憲,參謀長可以考慮43軍軍長李作鵬?!?/p>
周恩來問其他領導的意見,大家都認為這兩個人比較合適,于是說:“好,15兵團司令員鄧華到13兵團當司令員,與吳法憲、李作鵬組成領導班子。鄧華剛剛指揮解放了海南島,打得好。炮兵仍由萬毅同志負責。后勤方面,彈藥攜帶、交通運輸、糧食準備、衛(wèi)生野戰(zhàn)醫(yī)院、擔架隊、補充兵員等,我們還要開會繼續(xù)研究落實。你們的意見呢?”
朱老總說:“同意。就這樣準備吧。”
聶榮臻說:“關于著裝問題,總參意見,參戰(zhàn)部隊均改穿朝鮮軍服,待由朝鮮取回樣式后,由后勤部布置趕做。計劃每人單衣一套,棉衣一套,此外雨衣、帳篷、毯子及其他作戰(zhàn)裝備均做適當補充,均由軍委后勤部負責?!?/p>
周恩來說:“楊立三同志,你與榮臻要碰碰頭?!?/p>
楊立三點點頭,說:“會后馬上落實。”
周恩來又說:“我看這樣比較穩(wěn)妥。榮臻同志,把軍委研究決定的事項一并報毛主席批準?!?/p>
夜幕濃重,蟲聲唧唧,豐澤園十分寂靜。毛澤東的書房里,燈火通明。
毛澤東仔細審閱著聶榮臻送來的中央軍委《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的呈批件。爾后,他蘸蘸墨汁,在一頁信箋上龍飛鳳舞地批示:
榮臻同志:
本日會議決議事項同意,請即按此執(zhí)行。原件存我處。
毛澤東
7月7日24時
隨后,他又從桌面上拿過一個大信封,寫道:立送榮臻同志。
在毛澤東批閱聶榮臻呈批件的同時,周恩來也在臺燈下,用毛筆逐字逐行批閱著總參謀部送來的同一個文件。他多次與毛澤東交換過意見,我國與咄咄逼人目空一切的美國較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在臺灣海峽,就在朝鮮半島。在臺灣海峽與美軍作戰(zhàn),我軍缺乏??哲娏α?,在東京的好戰(zhàn)分子麥克阿瑟,正希望我們這樣干呢。但在朝鮮打就不同了,陸地相連,可以與人民軍共同作戰(zhàn),還有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朝鮮多山,地形狹窄,便于我軍步兵作戰(zhàn),不便于美軍機械化部隊展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好這一仗。但他覺得朝鮮半島事件不可等閑視之,他縝密地思考著,掂量著,改了很多,又在空行處加了一些內容,然后呈毛主席審批。
秘書以特急件送到了豐澤園。給聶榮臻的批件剛剛送出,毛澤東又接到了周恩來的呈批件。他瞅著周恩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不住地點頭,覺得恩來考慮問題周到細致,辦事令人放心,于是,又批示:同意,照此施行。
隔了6年之后,毛澤東在會見蘇共代表團時講起這件事,說:“戰(zhàn)爭開始后,我們先調去3個軍,后來又增加了2個軍,總共有5個軍,擺在鴨綠江邊。所以,到后來當帝國主義過三八線后,我們才有可能出兵。否則,毫無準備,敵人很快就過來了。”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時還惋惜地說:“可惜那時候只有5個軍,那5個軍火力也不強,應該有7個軍就好了?!?/p>
毛澤東寢食不安,也不刮胡子
自從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后,毛澤東密切關注著朝鮮局勢。特別是美軍仁川登陸后,毛澤東更加注重朝鮮問題,不斷地聽取各方面對朝鮮戰(zhàn)況的匯報,他開始專心朝鮮戰(zhàn)爭問題,幾乎到了寢食不安的程度。
根據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回憶:“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20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毛主席很難下決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
胡耀邦曾回憶說:“考慮出兵不出兵朝鮮的問題,他(指毛澤東)不做聲,一個禮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長。想通以后開了個會,大家意見統(tǒng)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p>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戰(zhàn)略家,完全可以預料到中國介入朝鮮戰(zhàn)爭所面臨的極大困難。中國軍隊裝備太差,與美國發(fā)生公開沖突將導致問題的擴大化,許多有關國計民生的建設項目將不得不停下來,剛剛開始的新中國經濟恢復工作將會遭破壞,而且解放臺灣問題將不得不推遲,全國人民對此會有不滿情緒。幾天來毛澤東睡不著覺,在床上輾轉反側,日夜焦慮,估量著未來戰(zhàn)局發(fā)展又反復籌劃著初戰(zhàn)的方略,覺得十分擔憂,不容樂觀。而且,中共中央許多領導都有這種擔憂。大家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都是憂國憂民呀!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到一年,毛澤東正準備解放臺灣和進軍西藏,正在這個當口,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當局悍然介入朝鮮內戰(zhàn),并操縱聯合國通過美國提出的援助李承晚政府的提案,糾集十幾個仆從國的軍隊,以所謂‘聯合國軍’的名義,武裝干涉朝鮮。同時,美國第七艦隊根據美國總統(tǒng)的命令入侵臺灣海峽,公然阻止我軍武裝解放臺灣。并且,‘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率領他的高級官員和將領,于7月底對臺灣進行訪問活動,麥克阿瑟威風凜凜飛抵臺灣,吻了宋美齡的手,其意就在于向世界宣布:美國決意與蔣介石政府共同防衛(wèi)臺灣。而蔣介石也洋洋得意地宣稱:由于能再次與老戰(zhàn)友合作,勝利就有了保證。
蔣介石對麥克阿瑟訪臺一事大肆張揚———他與麥克阿瑟挽手合影的照片登在臺灣報紙顯著的位置———這件事使毛澤東敏感地意識到:朝鮮戰(zhàn)爭事態(tài)的擴大似乎使蔣介石看到了某種希望,而這種希望就是爆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果然如此的話,蔣介石便可以借助美國人的力量反攻大陸,報仇雪恥。一旦朝鮮戰(zhàn)局惡化,北部,蔣的部隊和美軍便從鴨綠江逼入東北;南部,在第七艦隊的海、空力量支援下,蔣可以反攻大陸。所以這些,使毛澤東喚起一種高度的警覺:反動勢力試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對此不能不防。
美國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之后,于9月15日乘朝鮮人民軍主力集中于洛東江戰(zhàn)線,后方空虛之際,在美國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的指揮下,以第10軍所屬的陸戰(zhàn)第1師、步兵第7師等部隊共7萬余人,在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掩護、支援下,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實行登陸。之后,美軍便立即向漢城、水原方向進犯。9月30日,美偽軍越過了三八線,瘋狂北犯。
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后,金日成首相就派樸一禹來安東(今為丹東)向中國邊防軍通報了這一情況,樸一禹是朝鮮的次帥,內務相,他代表朝鮮黨和政府懇切地提出請求,要中國出兵支援他們。
10月1日,朝鮮外務相樸憲永攜帶著金日成首相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飛到了北京。樸憲永當面向毛主席、周總理懇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兵支援。深夜,金日成首相在平壤又緊急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政務參贊、武官柴成文,提出希望中國盡快派軍隊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zhàn)。
此時,麥克阿瑟竟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面對麥克阿瑟的猖狂挑釁,金日成的回答是堅定的,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下定了長期抵抗的決心。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緊急召見中國大使,他希望中國盡快過江支援朝鮮作戰(zhàn)。
這天晚上,秘書報告毛主席,朝鮮外務相樸憲永帶著金日成首相給毛主席的信飛到了北京。
毛主席“哦”了一聲,說:“那馬上見他吧?!蹦繐粽咦髁巳缦掠涗?
毛澤東的客廳內,矮胖的樸憲永向毛主席遞交了金日成的一封信。毛主席閱畢,遞與坐在一側沙發(fā)上的周恩來。
樸憲永面色沉重地說:“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人民軍作戰(zhàn)?!?/p>
毛澤東坐到沙發(fā)上,抽了一口煙問:“你們向斯大林同志提出直接援助了嗎?”
樸憲永說:“29日,金日成同志給斯大林同志寫了一封信,要求在敵人跨過三八線以北的時刻,得到蘇聯方面的直接軍事援助?!?/p>
周恩來問:“斯大林是怎么答復你們的?”
樸憲永說:“斯大林同志希望這一問題同中國商量?!?/p>
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明白斯大林的用意,老大哥是要把球踢給中國政府。他們二人嚴肅地瞅著樸憲永。
毛主席說:“你們的請求,請容我們政治局研究后答復?!?/p>
樸憲永說:“請你們盡快研究呀!”
周恩來說:“我們黨內先要研究統(tǒng)一意見,另外,我國政府還要與斯大林同志協(xié)商才能做出最后決定?!?/p>
毛主席、周恩來把樸憲永送出門外。
朝鮮大地在流血,朝鮮人民在遭受災難。“鄰家著火,豈能安之若素!”這幾天毛澤東吃睡不寧,朝鮮問題在困擾著他。這天深夜,他反復閱讀著金日成首相請求“出兵援助”的來信。沉思良久。朝鮮人民向我們發(fā)出緊急求援的呼吁,怎能見死不救呢?朝鮮處境危機,同時中國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中國人民沒有忘記,日本侵略者曾經說過:“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要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要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要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與臺灣?!边@是1927年田中奏折中說過的話。日本侵略者不但是這樣說的,事實上也是這樣做的。自1895年以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就是按這一程序進行侵略的。1895年,日本侵略了朝鮮與臺灣;1931年,日本完全占領中國的東北地區(qū);1937年,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1941年,日本更發(fā)動了征服全亞洲的戰(zhàn)爭。美帝國主義1950年侵略朝鮮與臺灣,正是在重走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老路啊!
中國和朝鮮是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唇亡便齒寒。兩國人民有著長期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斗友誼。如今,朝鮮人民在受難,戰(zhàn)火燒到了中國的大門口。中國各族人民紛紛要求志愿援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特別是與朝鮮一江之隔的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人民,還籌集了許多援助物資,抽調了許多醫(yī)務人員等。在這種情況下,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面臨著重大的抉擇!
歷史的經驗告訴中國人民,對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只有堅決抵抗才是出路,妥協(xié)退讓只能換來帝國主義的更大的貪心和自己國家的更大的屈辱。對于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來說,任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出兵朝鮮”,雖然毛澤東和中央主要負責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反復商量過,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但這的確是非同小可的舉動啊!新中國剛剛誕生,百廢待興,困難很多,這個決心可不容易下喲!毛澤東心思:“一聲令下,三軍出動,那就關系到數十萬人的性命。常說性命關天嘛,打得好那沒有什么可說的,打得不好,危及國內政權,甚至丟了江山,那我毛澤東對歷史、對人民都沒法交代呀!”
毛澤東點燃一支香煙又一支香煙,踱步沉思。“如此重大問題,絕非少數人決定喲!”他決定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并請在京的高級將領們參加,一起討論“出兵朝鮮”的問題。
軍委及早作出的援朝兵力部署
10月2日,軍委發(fā)出指示,把準備參戰(zhàn)的部隊區(qū)分為第一、第二、第三批,沿主要戰(zhàn)略方向成梯次部署,區(qū)分了任務。又指出,在目前情況下,將預調至遼南地區(qū)的12個師于10月15日出動(后改為19日出動),位于朝北適當地區(qū)(不一定到三八線)一面和敢于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zhàn),開始一個時期只打防御戰(zhàn),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面情況。一面爭取時間,對參戰(zhàn)部隊進行改裝和訓練,完成以后,配合朝鮮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
另調24個師位于隴海鐵路徐州以西,津浦線徐州以北及北寧線,作為援朝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預計到1951年春季或夏季,按照當時情況,逐步投入作戰(zhàn)。
第一批部署的12個師包括,第38軍轄112師、113師、114師位于風城地區(qū)。第39軍轄115師、116師、117師位于遼陽地區(qū)。第40軍轄118師、120師位于安東地區(qū)。第42軍轄124師、125師、126師位于通北地區(qū)。
準備用于第二批和第三批參戰(zhàn)的部隊包括:
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明,共9個師。第63軍轄187師、188師、189師,第64軍轄190師、191師、192師,第65軍轄193師、194師、195師。
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共12個師。第20軍轄58師、59師、60師、89師,第26軍轄76師、77師、78師、90師,第27軍轄70師、80師、81師、94師。
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以第66軍作為機動部隊,轄196師、197師、198師。
這些部隊受命后,主要抓緊補充兵員,調整裝備和建制,進行以抗美援朝為中心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組織在寒區(qū)的山岳從林地和近戰(zhàn)夜戰(zhàn)的訓練。
根據美軍1個軍編成內通常是2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師的情況,其地面機動快,火力強,有制空權、制海權,軍委設定:戰(zhàn)斗打響后志愿軍沒有把握一次作戰(zhàn)殲滅美軍1個軍,依據朝鮮戰(zhàn)場的容量和美軍的能力,可能在一次戰(zhàn)役中以1~2個軍與我軍作戰(zhàn),如果敵人以1個軍出現在戰(zhàn)場,志愿軍需要以4個軍和1倍半至2倍的炮兵火力,即以2200門至3000門火炮,去對付敵人1個軍的1500門左右的火炮,就能比較有把握地殲滅敵人。但是要達到炮兵火力的優(yōu)勢,需要裝備、訓練等一個過程,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谶@些情況,開始作戰(zhàn)不能操之過急,殲敵規(guī)模不宜過大,戰(zhàn)斗行動的目的在于遲滯敵人,爭取時間。
毛澤東與彭德懷交談
10月,中南海內秋色宜人,秋海棠像寶石般點綴在院內。說話間,吉斯牌轎車已停在豐澤園門前。
彭德懷與鄧小平一前一后來到毛澤東的客廳。
“呀!彭大將軍駕到,有失遠迎,有失遠迎?!?/p>
毛澤東笑呵呵地站起來,同彭德懷握手。
彭德懷心想,好機會,先給主席說說西北吧,他說:“主席讓鄧政委接我來,我也正要找主席呢?!?/p>
“你找我談啥子問題喲?”
“西北開發(fā)建設問題……”
毛澤東的大手直擺:“西北問題今天不談,今天不談?!?/p>
“啊?”
“我找你來,別言不敘,專門談朝鮮局勢。”
彭德懷凝神注視著毛澤東,點著頭,在沙發(fā)上坐下。
“主席,”他嘟嚕著臉嚴肅地說,“我昨天晚上翻來覆去,一晚上沒睡好,總是在考慮朝鮮局勢。他們怎么弄成了這么個局面?”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說:“昨天,你剛剛到會,沒有發(fā)言,我就是想聽聽你的高見。我們確實存在著許多困難,但是我們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呢?”
“不敢說高見,主席?!迸淼聭褲M臉憂慮地說,“我感到局勢很嚴重?,F在美軍和李承晚軍隊正在瘋狂地向北推進,人民軍潰不成軍,完全失去戰(zhàn)斗力。如果讓美帝侵占了朝鮮,好些動搖的國家和階層就會倒向美帝國主義方面去。而且,對我們就成為一個直接威脅,好像一只老虎蹲在大門口一樣。然后,美國又會把兵力轉向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去,對我形成戰(zhàn)略包圍圈,我國就將陷于被動。假如美國又挑動蔣介石反攻大陸,在我東南沿海開辟第二戰(zhàn)場,那么,國防、邊防都會處于極不利的地位。我們黨內、國內的恐美病者會更多,對內、對外都會產生極壞的影響。我對這種形勢甚是憂慮。”
毛澤東聽著,忘記了抽煙,指縫里的煙霧縷縷升起。
彭德懷停頓下來,詢問似的注視著毛澤東。
毛澤東指指他說:“你繼續(xù)往下說,往下說。”
“關于是否出兵問題,黨內意見分歧,大家擔心是對的,我也很理解?!迸淼聭褲M面愁容,沉吟片刻,然后突然抬高聲音說:“可是,我們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我們對于兄弟黨、兄弟國家的勞動人民,能見死不救嗎?鄰家遭劫,我們能坐視不管、隔岸觀火嗎?中國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不能做自私自利的小人,不能做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就是這么一個人,見不得這樣的事!我反復考慮贊成你出兵援朝的決策?!?/p>
毛澤東欣喜地說:“我毛澤東早就知道,我的湘潭老鄉(xiāng)呀,是一位熱血將軍??墒?,我們黨內意見不一致么,大家擺了很多困難。當然,我們現在確實存在嚴重的困難,比如中國經過二十幾年的戰(zhàn)爭,滿目瘡痍,百業(yè)待興,人民需要和平安定的環(huán)境恢復生產,休養(yǎng)生息么。不知你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
“困難是客觀存在?!迸淼聭鸭ぐ旱卣f,“我們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還未治愈,經濟恢復剛剛開始,軍隊裝備和訓練不充分,有一些部隊已轉向搞生產。國內軍民經過長期的戰(zhàn)爭年代,現在都想過和平生活。但是,反過來想,如果現在不打,讓我們松一口氣,三五年以后再打,好不好?我說不好?!?/p>
毛澤東眉毛一揚:“唔?你說,你說。”
彭德懷慷慨陳詞地說:“因為我們三五年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一點工業(yè),還是要被打得稀爛。那時候美國把日本武裝起來,把西德武裝起來,西德鋼產量很大,加上日本的復仇主義,到時候更不容易對付。這樣細算一下,目前打也許更為有利……”
毛澤東“嗯嗯”地點著頭,說:“我們兩個算是想到一起來了?!?/p>
彭德懷說:“當然我也不主張大打,不主張向美國宣戰(zhàn),我只主張以人民志愿軍的名義支援朝鮮的反侵略戰(zhàn)爭。”
“你這個主意好?!泵珴蓶|說,“在出兵問題上,我毛澤東算是個好戰(zhàn)分子了?,F在再加上你一個,算是兩個了。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合適?”
彭德懷反問:“中央不是已決定林彪去嗎?”
毛澤東說:“我同恩來、少奇、朱老總幾位同志商量過,決定由林彪掛帥。林彪原是4野的司令員么,對東北地區(qū)熟悉,對4野部隊熟悉,對現在集結在南滿的13兵團和后方都熟悉,所以,中央一想就想到他。但是,林彪說,他有病,準備到蘇聯去治病?!?/p>
彭德懷說:“他有些神經衰弱是真的。”
毛澤東說:“我還在做他的工作,萬一他托病堅決不領兵出征,我就考慮到你彭大將軍了。你的身體怎么樣?”
彭德懷說:“我壯得像頭牛么?!?/p>
毛澤東哈哈笑了。鄧小平也笑了。
毛澤東感慨萬端地長出一口氣,說:“這我就放心了?,F在美軍已分路向北進犯,我們要盡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xù)開會,請你擺擺你的看法?!?/p>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xù)在頤年堂開會。
毛澤東說:“繼續(xù)開會,仍然是討論朝鮮局勢和中國是否出兵問題?!?/p>
朱老總說:“朝鮮局勢很嚴重,我們的空軍還未成立,出兵要有空軍協(xié)同,我主張與斯大林協(xié)商共同出兵問題?!?/p>
少奇說:“這個意見是對的?!?/p>
林彪仍然堅持己見說:“關于出兵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我們國家剛剛解放,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流血犧牲取得的。我們實力不如美國,不能引火燒身?!?/p>
毛澤東的目光注視著彭德懷,問:“彭德懷同志,你的意見呢?”
彭德懷稍稍沉吟了一下,說:“我的話不多,我認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p>
他這句話,使與會的許多領導大感意外。
“我主要考慮三條?!彼忉屨f,“朝鮮是我們的鄰邦,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如果我們不出兵,讓美帝席卷朝鮮半島后,蹲在鴨綠江邊,蹲在臺灣,它隨時都可以找到進攻你的借口,不以我們的意愿為轉移。你想太太平平地搞建設,過和平的日子,不可能。將來問題更復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時候吃取決于它的胃。第二條,從最壞的結局著想,我們被打爛了,等于解放戰(zhàn)爭晚勝利幾年么。不能怕打爛壇壇罐罐。打完了,再建設。第三條,我們同是社會主義陣營,我們不能讓美帝看社會主義陣營的笑話?!?/p>
毛澤東聽完他的一席話,興奮地說:“德懷同志呀,你講得好,有氣魄,有遠見?!?/p>
彭德懷笑笑說:“我同意主席的意見,出兵援朝?!?/p>
毛澤東激動地提高了聲音:“好,有彭大將軍這句話,我毛澤東心中就有數了。我們當前存在著一些困難,這是事實。但我認為今天老彭的發(fā)言很有說服力?,F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猶豫、退縮、擔心、害怕都是沒有用的。這些心理和情緒正是敵人所希望的?,F在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即出兵援朝,協(xié)助朝鮮人民軍抗擊敵人。我考慮,林彪同志有病,不能去,這個司令員是不是由你當呢?由你掛帥出征,行不行?你的意見呢?”
彭德懷說:“我服從中央的決定?!?/p>
“那我們這次會議就算定下來了,中國出兵援助朝鮮,德懷同志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給你10天準備時間。”
散會后,林彪追著毛澤東說:“主席呀,出兵弊多利少,事關重大。你要好好考慮呀,要千萬慎重呀!”
毛澤東說:“會議都定了么,不好改了?!?/p>
彭德懷走到中南海畔,高崗跟他開玩笑說:“彭總呀,看來你還是不服老呀!”
彭德懷苦笑一下,說:“我是至死不服老!”
未等對方說完,彭德懷倒剪兩手,微聳雙肩,昂首走去。
晚飯后,毛澤東又對彭德懷、高崗交代說:“你們倆8日先到沈陽,召開東北邊防軍干部會議。關于更換蘇聯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問題,恩來同志即去莫斯科與斯大林同志商談,盡快解決?!?/p>
毛澤東發(fā)布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命令
中國出兵朝鮮已成定局,聯合國對此完全不知。
10月上旬,麥克阿瑟向金日成發(fā)出了敦促投降的最后通牒:“為了以最少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貫徹聯合國決議,我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最后一次要求你們及你們指揮的軍隊,不管位于朝鮮的什么地方,都放下武器,停止敵對行動。”此后,由美軍騎兵第1師和第24師、英軍第27旅、南朝鮮第1師所組成的部隊越過三八線,開始向北朝鮮進攻。
顯然,中國希望在三八線?;鸩⒑推浇鉀Q戰(zhàn)爭的設想已經不可能實現。
聯合國軍正式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即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fā)布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令:
(一)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wèi)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xié)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zhàn)并爭取光榮的勝利。
(二)中國人民志愿軍轄第13兵團及所屬之38軍、39軍、40軍、42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第1師、2師、8師。上述各部須立即準備完畢,待令出動。
(三)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四)中國人民志愿軍以東北行政區(qū)為總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宜,統(tǒng)由東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度指揮并負責保證之。
(五)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即共產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基礎。
(六)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困難情況,并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于我們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我們堅決勇敢,善于團結當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戰(zhàn),最后勝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1950年10月8日于北京
1950年10月8日,一個在新中國歷史中特殊的軍事名詞———“中國人民志愿軍”誕生了,它在以后的日子里將被全世界所關注,并最終成為堅強、不屈、勇敢的代名詞,永遠銘刻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中。
同日,毛澤東告知金日成:中國政府決定派遣志愿軍到朝鮮境內幫助反對侵略軍;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志愿軍的后勤供應由東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負責。并請金日成派朝鮮勞動黨中央黨務委員、朝鮮政府內務相樸一禹到沈陽與彭德懷、高崗會商入朝作戰(zhàn)有關問題。
一貫對黨忠誠和無私無畏的彭大將軍,堅決服從了中央的決定。從此,他只好擱置起建設大西北的宏偉計劃,開始了新的戰(zhàn)斗生涯。
出兵朝鮮前的緊急準備
在中央政治局作出出兵朝鮮之后,黨中央、國務院、軍委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各方面展開了全面快速準備。
10月8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通知了中共中央派兵援朝的決定后,隨后對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和國內防務作了穩(wěn)妥的部署;派周恩來赴蘇聯同斯大林會談,請求蘇聯政府派空軍支援志愿軍作戰(zhàn),并提供武器裝備援助。把僅有的少數航空兵部隊和幾個高炮團部署在靠近沿海的大中城市,擔負防空任務,并由周恩來、彭真、聶榮臻、薄一波、李立三組成防空籌委會,研究計劃全國大中城市和工業(yè)基地的防空問題。
在廣東和福建方向,各部署4個軍,防止美蔣聯合進犯,并加速華東和中南地區(qū)的剿匪和土改工作,以便對付美蔣可能的進犯。
在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動員全國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
為志愿軍確定了“在穩(wěn)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的戰(zhàn)爭指導總方針。
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
13日下午4時許,中南海頤年堂,毛澤東主席召開緊急中央政治局會議。
形勢發(fā)生了變化,蘇聯不能為志愿軍提供空中掩護,在我軍沒有制空權的形勢下,志愿軍還要不要入朝作戰(zhàn)?參戰(zhàn)與不參戰(zhàn)的利害關系如何?毛澤東主席讓大家發(fā)表意見,首先問中央軍委副主席、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
彭德懷稍事沉思,說:“即使在蘇聯不出動空軍支援的情況下,即蘇聯半洗手,我認為,我志愿軍仍應入朝作戰(zhàn)。我們可以考慮迅速增加防空炮火,調高射炮入朝。我們不能讓美帝國主義放手吞并朝鮮,威脅我國國防。據外電說,麥克阿瑟野心太大了,他要聯合日本軍國主義和蔣介石匪幫跟我們打。我們與美軍的這場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現在不打,以后到鴨綠江邊還得打。這種形勢是明擺著的。美軍仁川登陸成功后,反動報刊吹噓美軍是不可戰(zhàn)勝的。美軍不會就此止步?,F在聯合國已經通過決議,美國有了法律依據,麥克阿瑟更不會就此罷手。他通過廣播要求人民軍在朝鮮的任何區(qū)域停止抵抗。同美國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與其到鴨綠江邊被迫打,不如現在主動打?!?/p>
高崗問彭總:“你考慮這個仗怎么個打法?”
彭總說:“主席跟我多次談了作戰(zhàn)方案問題,按照主席的想法,第一個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還是有把握的,像在解放戰(zhàn)爭中打蔣介石部隊時一樣。原來考慮是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塊山區(qū)打開一塊根據地,第一使我軍站住腳,第二振奮朝鮮人民。現在形勢又變化了,金日成建議在新安州、成興一線。這個建議是對的。據情報說:西線即平壤這個方向主要是第8集團軍的美騎1師、美2師、24師、25師,英27旅。東線主要是偽首都師、南朝鮮第1師、3師、6師、7師、8師?,F在東線的南朝鮮3師和首都師已進入元山,占領了東海岸這個海港城市。估計南朝鮮軍還會繼續(xù)北進。只要在第一個時期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就可以起一個對我軍有利的轉變?!?/p>
毛澤東主席接著說:“當然,我軍沒有空軍支援,傷亡會大些。”
彭總說:“但是,我們自己的空軍一定要出動。有與沒有大不一樣?!?/p>
會議一直進行到深夜。毛主席反復征求大家的意見,對出兵一事思之再三,最后才下了決心,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有利,這樣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如果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遼南電力將被控制??傊覀儜搮?zhàn),必須參戰(zhàn),參戰(zhàn)利益極大,不參戰(zhàn)損害極大。中央做出決定后,彭總立即給志愿軍參
謀長解方發(fā)急電,要求志愿軍各部繼續(xù)做好出國準備,防止部隊對出兵援朝產生懷疑和松懈情緒。
斯大林感言:“還是中國同志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沒有蘇聯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也要出兵的決定作出后,毛澤東立即電告在莫斯科的周恩來。電文如下:
恩來同志:
(一)高崗、彭德懷二同志與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塊山區(qū)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生組人民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二)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
(五)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zhàn),必須參戰(zhàn),參戰(zhàn)利益極大,不參戰(zhàn)損害極大。
毛澤東
1950年10月13日
緊急約見蘇共政治局委員莫洛托夫,轉告了毛澤東的電報,要他立即向斯大林報告。斯大林接到莫洛托夫的報告后,深受感動,半晌沉默無語。
據后來的西方史料記載,當斯大林得知,即使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中國也決定出兵時,“斯大林流出了眼淚”,連說“還是中國同志好,還是中國同志好”。不管這種傳言是否可信,中國人的舉動出乎蘇聯人的預料之外是可以肯定的。
中國出兵援朝是為整個社會主義陣營打的一場前哨戰(zhàn),以后犧牲的十幾萬戰(zhàn)士,消耗的巨大軍費,貧窮的中國全部獨自承擔,所有的民族犧牲和對朝鮮的人力物力援助都是無償的。沒讓朝鮮出一分錢。而中國去打仗,蘇聯卻貸款讓中國買軍火。抗美援朝期間,中國為此總共欠下了30億人民幣軍火款。以后在三年困難時期,中國咬著牙全部還清。
斯大林除同意賣軍火外,還答應提供16個團的空軍二至三個月后參戰(zhàn)。
然而就在周恩來談判完畢就要起程回國時,斯大林又變臉了!那16個團的空軍二三個月后也不能進朝鮮,只能在鴨綠江邊掩護中國領空!
這下,永遠都是那么溫文爾雅的周恩來也憤怒了,他語調平靜卻言辭尖刻地告訴蘇聯人:“我們中國人也可以不管別人的事,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剛決定的事,怎么又推翻了呢!不行,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們中國已經決定了,是一定要出兵的!”
許多年以后,毛澤東、周恩來、金日成促膝長談。當時中國與抗美援朝時的盟友蘇聯反目為仇,蘇軍剛在珍寶島被中國軍隊慘敗,中蘇大戰(zhàn)已是一觸即發(fā)。但偉人們評論這段歷史時仍然十分客觀。
毛澤東:雖然擺了5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定不了……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搖,斯大林也就泄了氣,說算了吧!后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了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
毛澤東:我們只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干。
周恩來: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贊成了,以后斯大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持,空軍只能到鴨綠江邊。
毛澤東:最后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這份樸素的歷史記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氣魄和中國人民不可侮的決心,也是出兵朝鮮艱難決策的最真實寫照!
(選自《志愿軍援朝紀實》/李慶山 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3月版/因篇幅所限,本文略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