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極的冰川和冰蓋會加速融化,紐約、上海、孟買等都將被海水淹沒
“馬爾代夫,藍天白云,椰林樹影,水清沙白,是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電影里小麥兜的夢想讓無數(shù)人神牽夢繞。
“當掀起你潔白的頭紗,我只想深深地吻你美麗的臉頰,當拉開房間米色的窗簾,我只想跳入你湛藍的懷抱,我的天堂……”勾人魂魄的美與藍,馬爾代夫成為烙印在無數(shù)游人心底的天堂。
正是這樣一個在世界地圖上難以顯現(xiàn)的彈丸之地,卻在最近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10月17日,馬爾代夫總統(tǒng)納希德和其他13名官員身穿黑色的潛水服,潛入6米深的水下,頭戴水下呼吸器,打著手勢,召開了首次“水下內閣會議”。
這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們關注一個可能的前景——海平面上漲,或許會在一個世紀內淹沒這個印度洋島國。
“我們必須用更富想像力、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傳播這一信息,這也是我們要做的。”納希德說,“我們正在努力讓人們意識到,這不僅是馬爾代夫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p>
行為秀折射出的危境
馬爾代夫,是坐落于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其全境由1192個珊瑚島和26個珊瑚環(huán)礁組成,陸地總面積298平方公里,南北延伸800公里,地形狹長低平。
1000多個島嶼,都是因為古代海底火山爆發(fā)而成,其中200個島嶼有人居住,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征,無四季之分。
馬爾代夫漁業(yè)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龍蝦、海參、石斑魚和鯊魚等。魚類主要出口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2002年漁業(yè)產值為4.9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1%。
但近年來,旅游業(yè)已超過漁業(yè),成為馬爾代夫第一大經濟支柱。旅游收入對其GDP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2003年全國旅游島已發(fā)展到87個,擁有1.87萬張床位,來馬游客達56.4萬人次,旅游收入為23.8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1%。目前,全國60%以上的外匯收入以及90%以上的政府稅收來源于旅游業(yè)。
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一份報告的預測,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到2100年將比現(xiàn)在上漲25至58厘米。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一份最新報告則顯示,下一個世紀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造成格陵蘭冰原融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是目前估計數(shù)值的兩三倍。
而包括近1200個珊瑚礁島的馬爾代夫大部分國土僅比海平面高出1.5米,海平面的逼近將令整個國家岌岌可危。
在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中,馬爾代夫一度有三分之二的國土慘遭淹沒。在全國約200個居民島中,大約有50個面臨著海水侵蝕問題,其中16個島需要立即采取行動。
如此看來,馬爾代夫內閣的水下會議,不僅僅是一場政治行為秀,這樣的場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事實。
“我們在發(fā)出信息,讓全世界知道如果不阻止氣候變化,馬爾代夫將發(fā)生什么?!?馬爾代夫總統(tǒng)納希德表示,“我們必須要像準備一場世界大戰(zhàn)那樣團結起來去阻止氣溫繼續(xù)上升,氣候變化正在發(fā)生,它威脅著地球上每個人的權利和安全?!?/p>
當天,在清澈透明的海水中,納希德和其他與會官員坐在事先放置在水底的桌子前,大家用手勢相互交流,身后是有黑白相間花紋熱帶魚環(huán)繞著的白色珊瑚。
開會期間,納希德和其他內閣官員用防水筆在一塊白色塑料板上寫下了馬爾代夫的“求救信號”。這份名為《來自前線的緊急呼救》的決議,將送交今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力不從心的自救
今年3月,由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帶頭發(fā)起的“氣候中和網(wǎng)絡”組織,馬爾代夫成為第七個成員國。
隨后,納希德在英國《觀察家報》上發(fā)表文章說,通過摒棄石油,改用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馬爾代夫將不再是溫室氣體的凈排放國。在未來的十年內,馬爾代夫將通過全面改用可再生能源,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xiàn)碳中和的國家。
所謂碳中和,是指人們通過植樹、增加綠色能源的使用或實施其他環(huán)保項目,抵消在生產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以達到緩解全球變暖的目的。
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初,馬爾代夫就開始啟動一些試驗性自救項目,其中包括修筑人工島。
談及人工修建的胡魯馬累項目時,馬爾代夫環(huán)保組織“藍色和平”負責人阿里里爾萬說:“胡魯馬累的海拔高度已經達到了3米,所以即使海平面上升1米,我們還有機會生存下來?!?/p>
他說,馬爾代夫有很多個可以填海造地的潟湖,胡魯馬累模式可以在全國推廣,但“我們沒有錢”。胡魯馬累島的建造花費了超過600萬美元,目前仍在不斷地追加投資。
納希德指出,一些發(fā)達國家應當對世界氣候變暖承擔責任,給予馬爾代夫一定資助。
此外,馬爾代夫也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那就是舉國搬遷。納希德在接受英國《衛(wèi)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靠自身的綿薄之力是無法阻止全球變暖的,只能到別處購買土地。這是預防最糟結果的保險性政策。如果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我們,我們就只能搬遷。盡管這種情形在60年至70年之內還不至于出現(xiàn),但馬爾代夫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有所準備?!?/p>
對于舉國搬往何處,納希德心中已有幾個目標國,例如澳大利亞、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及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和基里巴斯。納希德說,對于馬爾代夫來說,海平面上升問題就像是定時炸彈。
下一個馬爾代夫
無獨有偶,馬爾代夫僅僅是最近幾年全球變暖的眾多受害者之一。
10月22日,亞得里亞海洶涌的潮汐,再度襲擊威尼斯這座浪漫的“水城”。在一片汪洋的市區(qū)里,當?shù)鼐用窈陀慰筒坏貌唤柚R時搭建的木板平臺,才得以穿越著名的圣馬可廣場。這一切早已成為水城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每年秋冬,圣馬可廣場都要被海潮淹沒上百次。
這一切,還僅僅是個開始。據(jù)科學家預計,如果人類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沒有大的作為,南、北極的冰川和冰蓋會加速融化,紐約、上海、孟買等都將被海水淹沒,冰島整個國家將沉入海底;倫敦、阿姆斯特丹將變成新的“威尼斯”……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布的題為《全球冰雪瞭望》的報告曾指出,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積雪融化、冰川縮退以及永久凍土層解凍導致的洪水暴發(fā)、海平面上升、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短缺等問題將影響到全球數(shù)十億人。
報告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北半球冰雪覆蓋的范圍以每十年1.3%的速度縮減,如果按照目前氣候變暖的模式持續(xù)下去,到21世紀末,地球上大部分冰川均會縮小40%以上,個別地區(qū)甚至會高達80%,而南北兩極地區(qū)的海冰覆蓋范圍也將減少四分之一。
報告認為,冰川范圍的不斷縮小將影響到世界眾多的河流,現(xiàn)已受到威脅的河流包括錫爾河、阿姆河、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河、長江和黃河。報告還特別提到永久凍土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永久凍土中含有遠古時期的溫室氣體,北方生物帶和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永久凍土帶含有大約7500億噸有機碳,凍土層的大范圍解凍將使這些氣體釋放進入大氣,加速地球的變暖進程。
報告預測說,21世紀末,美國阿拉斯加州布魯克斯以南的所有地區(qū)、格陵蘭島南部海岸的大部分永久凍土帶、靠近北極圈的加拿大大部分永久凍土帶都將融化,而中國的永久凍土帶在本世紀內可能下降30%—50%。
由此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全球海平面20世紀平均上升了17厘米。而從1990年到2080年間,預計海平面還將上升22到34厘米。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十幾到二十幾厘米的數(shù)字無動于衷,但如果看到下一組數(shù)據(jù),也許就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了。
聯(lián)合國人類住區(qū)規(guī)劃署(人居署)在對全球城市所面臨的氣候變化威脅進行評估后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于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的沿海地區(qū),如果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繼續(xù)上升,它們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盡管這些地區(qū)僅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2%,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口占地球總人口的10%,而這些地區(qū)的城市人口,則占全球城市總人口的13%。
以埃及北部歷史古城亞歷山大為例,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當?shù)貙⒂?00萬人不得不放棄家園,21.4萬個工作崗位將會消失,損失的財產和旅游收入估計將達35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文化歷史遺跡方面難以估量的損失。
許多人擔心,形式大于內容的哥本哈根會議很難真正達成有效協(xié)議。然而,海平面不會因為人們喋喋不休的爭論而放慢它上漲的步伐,也許某一天,當人們還在會議室里討論誰減排,誰埋單時,海水已淹到我們腳邊。
馬爾代夫,被全球的旅游者譽為“人間最后的天堂”,然而現(xiàn)在,“天堂”里的35萬人,卻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居所。
東京,上海,紐約,曼谷…… 誰將成為下一個馬爾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