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林
妙絕人間的明式箱子與櫥柜
柜類家具在明代種類也很多。一般形體較高大,大體分橫式矮柜和豎式立柜兩種。豎式立柜較典型的有亮格柜、圓角柜、方角柜、四件柜等。橫式矮柜也稱矮柜,統(tǒng)稱高不過寬的立柜為矮柜,其高多在60厘米以下。包括錢柜、箱柜、藥柜等。
外圓內方的圓角柜
圓角柜的四框和腿足用一棍木料做成,頂轉角呈圓弧形,柜柱腳也相應地做成外圓內方形,四足“側腳”,柜體上小下大作“收分”。對開兩門,一般用整塊板鑲成。一般柜門轉動采用門樞結構而不用合頁。因立栓與門邊較窄,板心又落堂鑲成,所以配置條形面葉,北京工匠又稱其為“面條柜”。是一種很有特征的明式家具。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收藏的圓角柜,制作精美,是明式家具中的一件典型作品。
沒有柜帽的方角柜
方角柜的柜頂沒有柜帽,就像帽子沒有帽沿一樣,故不噴出,四角交接為直角,且柜體上下垂直,即上下一樣寬,柜門一般采用明合頁構造,簡稱“立柜”。小型的方角柜,又稱其為“一封書”式立柜。
可聯可分的四件柜
兩組頂豎柜的聯體稱作四件柜,有的可分開使用,有的聯在一起。分開使用稱頂豎柜。所謂頂豎柜,就是由底柜和頂柜兩部分組成,底柜的長寬與頂柜的長寬相同,所以稱其為“頂豎柜”。因頂豎柜大多成對在室內陳設,由兩個底柜和兩個頂柜組成,如果分開來共有四件,因而又名“四件柜”。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收藏的門芯四件柜,有銅合頁、銅面葉、銅吊牌和腿下的銅包腳,裝飾非常美麗。
融合其他功能為一體的亮格柜
亮格柜的亮格是指沒有門的隔層,柜是指有門的隔層,故帶有亮格層的立柜,統(tǒng)稱“亮格柜”。明式亮格柜通常下層為柜,對開,內有分格板,即為柜的功能。上層是沒有門的隔層,為兩層空格,內中存放何物一目了然。正面有掛牙子裝飾,具有書格的作用,沒有門的隔層與有隔層的中間還有抽屜,又為櫥的功能,是明式家具中一種較典型的式樣。
另外明式書格,具有亮格柜的功能,專放書類物品。其形制大多正面不裝門,兩側和后面也多透空。
暗藏機關的悶戶櫥
明代櫥類家具也很發(fā)達,常見的有衣櫥、碗櫥等。比較有特點的有悶戶櫥。它是一種具備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家具。外形如條案,與一般桌案同高,其上作桌案使用,所以它仍具有桌案的功能。桌面下專置有抽屜,抽屜下還有可供儲藏的空間箱體,叫做“悶倉”。存放、取出東西時都需取出抽屜,故謂悶戶櫥,南方不多見,北方使用較普遍。悶戶櫥設置兩個抽屜的稱連二櫥,設有三個抽屜的稱連三櫥,設有四個抽屜的稱連四櫥。此類家具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為大多數人所喜愛。此外明式櫥柜也很有特點,為櫥柜結合起來的家具,形制也與桌案相同。
設計巧妙的官皮箱
明式箱保留著傳統(tǒng)的樣式,但不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有所創(chuàng)新。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大到衣箱、藥箱,小到官皮箱、百寶箱,為家居中必不可少的貯藏類家具。裝飾手法也很豐富,有剔紅、散螺鈕、描金,且多數有紀年。有傳統(tǒng)式上開蓋的衣箱,正面有銅飾件和如意云紋拍子、蛐蛐等,可上鎖。為了便于外出攜帶和挪動,故一般形體不大,且裝有提環(huán),上鎖、拉環(huán)在兩側。大體積的有明代萬歷年間龍紋黑漆描金藥柜,為明代描金漆器中的一件珍品,現藏故宮博物院。明代有特色的為帶屜箱,該箱正面有插門,插門后安抽屜,體積較大。明代宮廷大都采用此種高而方的箱具,與房內大床、高櫥、衣架、高臉盆架等彼此協(xié)調,融為一體。
明式小體積箱類家具中尤其設計巧妙的要數官皮箱。它形體不大,但結構復雜,是一種體量較小制作較精美的小型度具,它是從宋代鏡箱演進而來的,其上有開蓋,蓋下約有10厘米深的空間,可以放鏡子,古代用銅鏡,里面有支架,再下有抽屜,往往是三層,最下是底座,是古時的梳妝用具。抽屜前有門兩扇,箱蓋放下時可以和門上的子口扣合,使門不能打開。箱的兩側有提環(huán),多為銅質。假若要開箱的話,就必須先打開金屬鎖具。后掀起子母口的頂蓋,再打開兩門才能取出抽屜,這便是官皮箱的特點。官皮箱合適于存放一些精巧的物品,如文書、契約、箋印之類的物品。這種箱子除為家居用品之外,由于攜帶方便所以也常用于官員巡視出游之用,所以也稱為“官皮箱”。它不但是明代常用的家具,同時也是清代較為常見的家具。
精心設計的明式支架
明式支架類家具非常發(fā)達,制作裝飾也很精美,有衣架、盆架、鏡架、燈架等,其中明式盆架一般與巾架結合起來使用。盆架是為了承托盆類器皿的架子,分四、五、六、八角等幾種形式,也有上下為米字紋形的架子,架柱一般為六柱,分上下二層可放盆具。上部為巾架式。上橫梁兩端雕出龍戲珠或靈芝等紋飾,中間二橫棖間鑲一鏤雕花板或浮雕絳環(huán)板,制作非常精美。
明式衣架在制作、裝飾方面精美程度尤甚,一般下有雕花木墩為座,兩墩之間有立柱,在墩與立柱的部位有站牙,兩柱之上有搭腦,兩端出挑,并作圓雕裝飾,中部一般有透雕凸的絳環(huán)板構成的中牌子,凡是橫材與立柱相交之處,均有雕花掛牙和角牙支托。
明式燈架中除固定式燈架外。還出現了一種升降式燈架,設計巧妙,可根據需要隨時隨地調節(jié)燈臺的高度。
技巧嫻熟的明式屏風
明式屏風較之以前,不論在制作技巧上,還是品種樣式上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分座屏、曲屏兩大類。裝飾方法或雕刻、或鑲嵌、或繪畫、或書法。座屏中的屏座裝飾比以前制作更加精巧。技術也更加嫻熟,特別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逐漸出現了有名的“披水牙子”。所謂“披水牙子”為明清家具術語,也稱“勒水花牙”,是牙條的一種,指屏風等設于兩腳與屏座橫檔之間帶斜坡的長條花牙,也就是指余波狀的牙子,北京匠師稱“披水牙子”,言其像墻頭上斜面砌磚的披水。曲屏屬于無固定陳設式家具,每扇屏風之間裝有銷鉤,可張可合,非常輕巧,一般用較輕質的木材做成屏框,屏風用絹紙裝飾,其上或繪山水花烏,或繪名人書法,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樣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等。到明代晚期出現了一種懸掛于墻上的掛屏,成組成雙?;蚨炱?、或四掛屏。
(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