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娟娟
【摘 要】師生對話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種種弊端,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圍中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語文課堂上有效的師生對話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并且可以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語文師生對話有效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yōu)秀教學的本質性的標志”。教學與對話的有機結合形成一種不同于獨自式、灌輸成的教學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對話教學”。對話教學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驗共享中創(chuàng)生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教學形態(tài),是一種尊重立體性、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學,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對話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本質區(qū)別,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種種弊端。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在他的《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中用“銀行儲蓄”生動地比喻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教師講解,進行儲蓄;學生接受輸入并存儲知識。師生之間關系的實質是壓迫關系的再生,學生失去了人之為人的生命特質—批判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量,這種教育導致了教育的“非人性化”。一次聽高一的語文課《圖片兩組》,女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圖片中那個漠然走著的男孩的種種心理,卻沒有留給學生任何發(fā)言的機會。一個坐在角落里的憨憨的男生咕噥了一句:“這個男孩肯定有心理疾?。 比鄬W生都哄笑了起來,年輕的女教師埋怨地看了那男生一眼,繼續(xù)上課。課后我與那個男生交流了一下,發(fā)現(xiàn)他非常聰明,見解也很獨特。雖然課堂上他的答案有些偏離主題,但作為語文老師應循循善誘,否則教出來的只能是學習的機器。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深入展開,我嘗試了師生對話教學,并獲益非淺。
一、師生對話教學的特點
真正的師生對話需要在平等、愛、謙遜、信任、希望的條件下進行的。有效的師生對話式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話是師生之間平行平等的交流。交流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方式,這種交流是平行、平等、民主、真實、積極的交流,對話雙方都是交流的主體,為了共同的目的而交流。
2.提問是師生對話式教學的關鍵,教師應成為問題的提出者,要提出能激起學生思考的問題,能激起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3.師生對話式教學需要師生間的合作,在對話中,雙方都是主體,共同去揭示改造世界,對話是雙方的一種合作。
二、師生對話教學中教師具備的素質
為了實現(xiàn)語文師生對話教學的有效性,身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
1.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
眾所周知,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教師所具有的學科方面的知識是有效師生對話的必要條件,雖然教師的知識越豐富,并不一定就能使學生學得更好,但是,教師對知識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使自己的表達更清楚,就越容易應付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毫不含糊地做出回答,以此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對話。相反,如果一位語文教師知識貧乏,就會使教師講解、交流時模模糊糊、神經緊張焦慮或選用不妥的方法來掩蓋自己的無知,那么,這都會影響到師生間的對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除了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外,還要認真學習本學科的教學法和學生特點方面的知識,以此來實現(xiàn)語文學科“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發(fā)展”的功效。
2.教師要熱心、熱情
科林斯將熱心具體化了,它包括快捷、有效、富于激情的傳遞、目光生動、演示性的手勢、描述性的詞、容易接受學生的想法和疑問、精心充沛等,我這里所說的“熱心、熱情”主要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要容易接受學生的想法和疑問,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和權利,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新課程倡導的是民主平等的師生對話關系,這種對話關系中充滿了學生的質疑、思考與探究,而且答案往往不是標準的、不是唯一的,教師不要把觀點強加給學生,教師的觀點和學生的觀點應在平等的對話中碰撞、討論,真理不一定在教師手中,在這種對話關系中,學生的心靈得到解放,喚醒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的能力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會在對話的過程中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只有熱心、熱情,才能與學生建立起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才能營造真誠、友善、親切、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三、師生對話教學的作用
在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師生對話教學對師生雙方都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1.師生對話式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得索然無味,學生聽得毫無興趣,學生在毫無生機的氛圍中喪失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以至于厭倦上語文課,對語文學科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師生對話式教學則營造了一種民主的課堂氛圍,為教學過程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師生對話中,學生是對話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任,能主動地閱讀、思考、討論,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發(fā)表與眾不同的觀點,并就這一觀點與老師、展開對話,在對話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在對話中感受中國的文化韻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學生會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樂事,是一件可以自己掌控的事,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師生對話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傳統(tǒng)教學追求固定、統(tǒng)一,追求標準答案,導致學生思維發(fā)展受限制,嚴重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對話教學則注重的是學生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學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體會同一問題而得出的不同結論。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力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最高峰。”在師生對話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人經驗、學習風格等得到尊重,從而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而民主的氛圍是創(chuàng)造力形成的沃土。
3.師生對話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
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跟他人交往溝通,只有這樣人才能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生存、立足。師生對話教學中師生對話過程本身是一個交往過程,作為學生為了能更好地跟老師對話,體會老師的感情和觀點,首先必須認真做好一個聽話者,認真傾聽;其次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用準確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使老師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
4.師生對話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在跟學生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思維方式和出乎意料的答案,使教師在交流中擴大知識面,獲得新的經驗、信息,使教師修正、完善自身的觀點,總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提煉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同時,在語文課堂的師生對話中,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教師預設之外的問題,需要教師在知識儲蓄上有更多的準備。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這樣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錦屏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