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人
曾經(jīng)有句很時髦話,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必飧`來改頭換面為:“學校不是萬能的,沒有學校是萬萬不能的?!焙蟀刖涞囊馑嘉阌官樖觥G鞍刖湔f出來,估計是招罵了。
說“學校不是萬能的”,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不是推卸責任,而是一個很真切的現(xiàn)實問題。如果認定“學校就應該是萬能的”,那是一種無知;如果強要“學校是萬能的”,那最終遺害的只會是學生;如果以“學校是萬能的”,來躲自己的清閑,那便是一種不負責任了。
當下,學生越來越難于管理,應該已有公認。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惡性事件也屢有所聞。于是,學校成了眾矢之的,似乎教育的失敗,責任全在學校的無能和無責任感。我倒覺得,僅從學校和老師自身利益的角度說,學生的優(yōu)劣,無論受益受害,首當其沖的是學校和老師。沒有一個老師愿意被學生辱罵,甚至給自己造成人身傷害。僅從這一點上,學校和老師就不會對學生放任自流,更何況絕大多數(shù)老師對自己的事業(yè)都充滿感情。
我一直認為,學生品行的優(yōu)劣,一定是家庭、社會和學校三方的責任。家庭的責任重在培養(yǎng),社會的責任重在環(huán)境,學校的責任重在引導。而且,家庭的作用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家長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他們終身的老師,家長的言行總是會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
我們從自己周圍的家庭就可以看到,如果這個家庭的孩子有問題,則這個家庭的教育就必定存在問題。這種問題有道德品行方面的,也有方式技巧方面的。如今,絕大部分家長都把孩子當作寶貝疙瘩、眼珠子,捧著,含著,揣著,頂著……極盡寵愛之能事。孩子有要求,有條件要答應,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答應。如果能做到,他們怕是會把地球給孩子當足球玩。但他們卻忘記了培養(yǎng)孩子具有善良的品德和必需的責任感,起碼使孩子具備聽取別人意見的禮貌。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品行出了問題時,又不懂得亡羊補牢,或是沒有正確教育的辦法,因為他們從前極少對此有所關注,結果,只剩下無休止的抱怨。甚至,有少數(shù)家長至此仍不以為然,不去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從而越發(fā)加重了孩子的問題。
對學生教育負責任的還有社會,當社會充滿浮躁,社會公德亟待改善;暴力被贊美為美學,并為眾多青少年崇尚;成人的世界充滿利益的角逐,對人性中的丑陋不以為恥。這一切都會對青少年產(chǎn)生惡劣的影響。一些本不屬于學生該去的娛樂場所、網(wǎng)吧等任由學生自由出入,這都是社會對自己所承擔責任的懈怠。營造一個好環(huán)境,是可以對人起到凈化作用的,至少可以對人有約束作用。
當家庭和社會教育失敗的時候,讓學校來獨撐教育的重擔,其難度怕是顯而易見的。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