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菊
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碧拼娙硕鸥τ性疲骸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表明: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結(jié)合教學實踐和其他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可從3方面來幫助學生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并正確理解、靈活應用
小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在朗讀中積累語文素材,增強語感。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第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描寫的畫面很美,內(nèi)容豐富多彩,作者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分別具體描寫了西沙群島各個地方的美麗富饒。課文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珊瑚和魚的各種形態(tài)美。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表演讀、比賽讀、配樂朗誦等多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句子,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刻內(nèi)涵,從而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為今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如《桂林山水》一課僅用短短的400余字便描繪出了一幅連綿不斷的奇山秀水畫卷。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如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讓學生把這些詞句記在自己的本上。后來,在單元習作“記一處景物”中,許多學生都活學活用了這類詞句。學生初嘗成功,便樂此不疲,隨著積累的詞句逐漸增多,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存放,并在說話訓練時讓學生即興說一段話,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幾個月后,學生的習作能力大有提高。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nèi)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閱讀《小學語文報》《唐詩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等,并摘抄優(yōu)美段落,背誦名詩名篇,不僅能開拓視野,更是提高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生活中積淀素材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nèi)容入手?!眱?nèi)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為了讓學生寫好一次活動,筆者特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拔河比賽來進行指導。先讓學生觀察高年級學生拔河時的動作、神態(tài),從中捕捉生動的瞬間。然后再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要求將自己拔河時的動作、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記在腦中。隨后引導進行加工整理,鼓勵他們說真話、訴真情,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學生如“魚梗在喉”,不吐不快,紛紛舉手發(fā)言,將心中的感受一吐為快。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習作自然是水到渠成。只有讓學生寫自己實踐過的、了解的事情,學生才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如給母校寫一份建議書時,先組織學生到校園的操場、圖書室、微機室等主要活動場所去觀察實踐,去尋找問題,然后再回到教室動手寫。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濃,覺得有話可寫,作文輕松。學生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議。這樣,不僅讓學生由怕寫作到樂寫作,由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積累作品,與他人分享習作的愉快
對于小學生而言,嘗到成功的喜悅是促進他們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因此,在每一次習作完成后,筆者都組織學生選出一部分優(yōu)秀的習作,自己動手編入《習作集》。當然,并不是所有學生的習作都有機會踏入這片天地,只是把此舉作為一個平臺,加上正確的指導,積極的評價,讓入選的學生享受它;讓覺得自己的習作能選上的學生追逐它;讓其余的學生學習它、欣賞它。全班共同來體會其中的歡樂。正如在《習作集》的序言中寫到的那樣:“我們用稚嫩的雙手辛勤地耕耘,我們用執(zhí)著的眼眸認真地觀察,我們用善良的心靈細心地體會,在這里印上我們成長的足跡,以此證明:我們成長著,所以我們快樂著……”
正如郭沫若所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匯、素材,大量的段篇,熟練掌握了寫作技巧,下筆就能辭直意暢、奔馳放達、任憑吞吐。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