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
多媒體已廣泛運用于教學之中,其優(yōu)勢眾所周知,以下我想談談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弊端。
一、學習興趣轉移到多媒體
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首先是教師去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探索欲望,其次是有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然而多媒體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局限性,具體表現在:
1.不能體現教師引導作用。教師的范唱、范奏是學生感知、了解學習內容的主要途徑,是引起學生美感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的引導,能直接感染學生,而多媒體是通過畫面感染學生,不能與學生產生共嗚。
2.不能體現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音樂課提倡愉快教學,要讓學生在愉悅和游戲中學習知識,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多媒體限制了學生的身體運動,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不能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音樂教育是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為審美的主要途徑,演唱、演奏、體態(tài)律動、舞蹈編排,是激起學生參與熱情的最佳方法。多媒體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對學生的參與和表現有一定的限制。
當然,多媒體音樂教學課,學生可涉及課外流行歌曲、了解歌壇名人名事,由此產生好奇,導致學生學習注意力轉移到多媒體上。
二、音樂教學變成電腦課
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一定是一個博學多才,有較好的氣質修養(yǎng),有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和表現能力。然而,在多媒體教學中,音樂教師的手在不停地移動鼠標,眼也離不開電腦,可以說教師的精力全部集中在鼠標上。
如:有這樣一節(jié)器樂欣賞課,題目是二胡獨奏《賽馬》,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從影片中下載了一些很有特點的圖像配合樂曲播放,效果很好,學生的熱情很高,教室里熱鬧非凡,學生激動的高喊著,為勝利者歡呼著,直到曲終,大家還在望著屏幕,期待著"鼠標"的移動。無疑,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電影欣賞課,是老師教學生如何操作電腦的課,但卻不是一節(jié)合格的音樂課。
三、網絡下載導致不備課
現在大多數音樂教師不需備課,幾乎都是從網絡上下載電子教案,不需動腦,既快捷,又方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不能體現音樂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藝術個性。
音樂教師的氣質修養(yǎng)、藝術個性以及個人愛好和所學專業(yè)都各不相同。然而網絡下載的教案,既不能體現個人對樂曲的感悟,也不能體現教師的個性特點,更不能激起學生探索欲望和參與熱情。
2.不能體現因地制宜和因人施教。
備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點和成長環(huán)境,然后要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課堂內容進行選擇,電子教案千篇一律,不適合所有學校的教學。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備課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熟悉課堂內容,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和旋律結構的重要過程。教師通過“口備”、“耳備”、“心備”去認真分析和理解作品,使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解音樂,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總而言之,音樂課需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能僅僅依賴多媒體。
(責任編輯:李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