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娟
上完夜班回家,小區(qū)門口,遠遠就看到一盞黃昏的燈若隱若現(xiàn)。走近才知道,這是一對中年夫婦擺的小吃攤。看見我走過來,那女的忙站起來,輕聲地問:“姑娘,來點兒什么?”我根本沒有在小吃攤吃東西的打算,低著頭繼續(xù)趕路。身后,傳來一聲嘆息,我的心猛的一震,猶豫了一下,折了回來?!皝韮筛u肉串!”
“好嘞!”那男的忙不迭地站起來,開始忙活。我一邊吃,一邊和他們閑聊。他們來自農村,有兩個孩子,女兒初中畢業(yè)去了外地打工,兒子正在上高中,隔三差五都要向父母要錢,光靠地里刨的那點兒東西哪夠呀?實在沒辦法,他們就到城里擺了這個小吃攤。他們每天晚上8點鐘出來擺攤,凌晨3點才收攤,所以他們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
此后,夜班回家,我經(jīng)常光顧這個小吃攤,每次花上兩塊錢,買些雞肉串,魷魚卷之類的。時間長了,那女的說,油炸的東西吃多了不好,不如改吃面條吧,也算你兩塊錢一碗。我答應了,其實吃什么都無所謂,我只是想用這種方式來照顧一下他們的生意。
有一天,朋友拉我去另一家小吃攤吃宵夜,我照例點了面條。味道卻沒有那么好,連肉絲也少的可憐。攤主收了我三塊錢,我有些不悅,說:“別的攤只要兩塊錢,你這里怎么這么貴?”攤主不信,說:“誰會這么傻呀!一碗面兩塊錢?不倒貼才怪呢!”
第二天再去小吃攤的時候,我問那女的:“一碗面條兩塊錢,是不是真的賺不了錢?”她點點頭?!澳悄銥槭裁促u給我只要兩塊錢?”我很疑惑?!翱吹侥?,就想到我女兒?!蹦桥宋⑿χf。天哪!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施舍著善心,卻不曾想到,是那對中年夫婦一直在默默關愛著我。在這溫暖的小吃攤前,我一下子眼淚婆娑……
(楊光摘自《青年文摘》2009.2月下)
(責任編輯: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