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是以師生共同探究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三個特征:探究性、開放性、拓展性。正是因為它的這些特征,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只是提高了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意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fā)了學生的挑戰(zhàn)精神,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成為語文課堂的催化劑。
一、探究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主動去學,必須讓他們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瀑澐蛘f:“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而探究性學習,由于它的開放性,使學生往往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利于激起學生的說話興趣。
比如,我在上《成功》一文時,想到議論文的枯燥無味,便在導課中設計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勤奮學的故事很多,你愿意給大家講一個嗎?”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說很熟悉,學生有話可說,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興趣。待學生講過之后,我總結到:“大家說的這些故事,都可以作為《成功》一文的論據?!边@樣,學生們在導課中便掌握了論點與論據的概念和關系,一堂枯燥無味的課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故事講堂。
二、探究性學習,促進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意識
新課標要求,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摒棄了以教師講、教,學生聽、學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封閉,讓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探索的契機,使語文課堂真正走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模式。把課堂時間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促進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意識。
例如,有一位教師講說明文《凡爾賽宮》一文時,事先準備了四幅掛圖,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幅圖,一起看圖,探究,最后派出一位代表,介紹圖畫內容。這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掌握了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而這些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學習得來的。
三、探究性學習,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教師的責任就是保護和開發(fā)這種潛力,使之轉化為學習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碧骄啃詫W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探索、究根尋底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學習中去任意猜測、假設、想象、歸類、聯系等等,有利于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學習《孫權勸學》時,我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我估計學生會談到“要惜時”“要好學”,沒想到學生說出“要善于規(guī)勸”“要虛心聽取合理建議”。這些創(chuàng)新答案,是探究學習的結果。
四、探究性學習,引發(fā)了學生的挑戰(zhàn)精神
新課程的理念使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課堂提問也由師問生答,發(fā)展到生問生答、生問師答。這樣一來,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師生、生生間不斷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教師會不斷開啟學生的新思路,引發(fā)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在互相辯論中趨于統(tǒng)一。
學習《與朱元思書》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其中“見”有的書上讀“xiàn”,有的書上讀“jiàn”,我讓學生探究應是哪個讀音。學生爭執(zhí)了好長時間,最后一生說:“本文是一篇游記,寫的應是作者看到的,因此,應讀‘jiàn”。就這簡單的一句話,統(tǒng)一了學生的意見。這種合作與探究,讓學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是挑戰(zhàn)自我的成功,是探究性學習所引起的。
通過探究學習,語文課堂不再是死板的讀書課堂,課堂成了辯論會、演技場、故事講堂、實驗室……語文課充滿了活力,學生們的思想也活了。探究性學習,真可稱得上是語文課堂的催化劑。
王明珠,教師,現居陜西臨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