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寧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武器”,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控制教學過程、獲得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恰當?shù)恼n堂提問,及時掌握反饋信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溝通師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愉悅適宜的教學情境。質量低劣、隨心所欲的課堂提問則會渙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撓其學習情緒,抑制其學習興趣,阻礙其思維發(fā)展??梢娬n堂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對課堂提問應在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做到“七忌七要”。
課堂教學提問的“七忌”是:
一忌淺?!笆遣皇牵俊薄昂貌缓??”“對不對?”或“故事發(fā)生在何時?寫了哪幾個人?”這類選擇式或者填空式的提問,由于過分簡單、膚淺,即使學生對答如流,也只是表面熱鬧,學生不加思考,信口答出,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反會養(yǎng)成不肯用腦的壞習慣。
二忌深。教學李白、杜甫的詩歌,就提問“兩位詩人的作品有什么區(qū)別?各有哪些藝術特色?”教學《阿Q正傳》,就要求回答“阿Q精神勝利法的實質是什么?”這類提問深奧難答,學生無法回答,只能噤若寒蟬,啞口無言,久而久之,反會對課堂提問產(chǎn)生畏懼心理。
三忌空。有些提問不是根據(jù)教學目標而設置,要么無疑而問,要么空泛籠統(tǒng),要么大而無邊。如教《風景談》,提問“課文如何體現(xiàn)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教《改造我們的學習》,提問“文章是怎樣論述中心論點的?”這類問題,學生一時無法明確理解,常會出現(xiàn)無從下口之感,嚴重地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四忌濫。有些教師誤以為提問越多越能啟發(fā)學生思考,于是提問“多多益善”,一堂課內發(fā)問如連珠炮,學生被問得暈頭轉向,難以招架。
五忌單調。每一篇文章,提問總是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上繞圈圈,搞循環(huán),這種程式化的提問千篇一律、呆板單調,學生興味索然,應付消極。
六忌面窄。成績好的學生是教師的“寵兒”。有些教師課堂提問眼中只有優(yōu)等生,優(yōu)等生發(fā)言的機會多得令人嫉妒,而差生發(fā)言的機會卻少得可憐。差生受到冷落,便心不在焉,無精打采地“靜坐”。這樣的提問滋生了優(yōu)等生的自傲情緒,挫傷了差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兩極分化的不良后果。
七忌只問不評。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不加評價,就立即轉入另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怎樣,教師沒有及時做出評價?;螂m有評價,但過于簡單輕率。教師對學生回答好還是差的原因道理沒作分析,對不能作答的差生訓斥、挖苦、諷刺,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恰當?shù)奶釂枒斒牵?/p>
一要有明確的目的。課堂提問應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思路,緊緊圍繞教材的中心,服從既定的教學目標,做到語言清晰,內容具體,思維指向集中。
二要有激勵性。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思維強度,能激勵學生認真思考,鉆研課文。答案需要經(jīng)過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活動才能得到。
三要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要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求知欲望。提問形式多樣,可設計一些多種答案題,以開拓學生思路。
四要注意難度。課堂提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問題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五要注意聯(lián)系性。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能聯(lián)系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分析、解決問題,經(jīng)過探究后而獲得新的認識。
六要注意輻射面。課堂提問時,既要讓成績好的學生發(fā)言,也要讓成績一般的、差的學生發(fā)言,以點帶面,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
七要注意提問的靈活性。要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出靈活多樣的問題,對同一問題也應當靈活變換發(fā)問的角度。要靈活運用多種提問的方式,做到直問和曲問、正問與反問、單問與串問相結合。
甘肅省高臺第一中學(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