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新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向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信息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課也成為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那么,信息技術課該如何教,要使學生掌握什么知識,培養(yǎng)什么能力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計算機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學習工具。教師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時,應重視挖掘和體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教學軟件的選擇要注意操作難度,所教內容要適當,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娛樂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寓教于樂的學習軟件將教材中有關內容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學習第4課《初識windows98》后,為了使學生掌握鼠標的五種操作方法,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帶的掃雷、紙牌等游戲讓學生練習鼠標的左右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使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鼠標的使用。而且為了提高游戲成績,學生需要不斷地思考、總結游戲中的規(guī)則,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傊?,這種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入門,還有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就必須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操作,去創(chuàng)造,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派上用場,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可通過以下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①組織比賽,如學習了畫圖的內容后,可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機繪畫比賽,讓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愿望,喚起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熱愛。②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如教學指法時,如果一味讓學生練習打漢字,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這時教師可選擇一些相應的軟件來幫助學生學習。如可以選擇一款名為《開口就說》的英語學習軟件,使學生在記憶英語單詞的同時進行指法練習。這樣既能打破單一的授課模式,也有助于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三、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中,教師的“教”未必能引起學生的“學”和主動參與,而在信息技術課中,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協(xié)作學習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否則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因此,在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將成為可能。
上課前,教師可以把學習所需要的資料預先裝入自己的主機,上課時通過網絡傳送到學生的計算機上,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在網絡中尋找相關資料來完成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傳輸功能相互討論,取長補短;也可以向教師詢問以解決學習中的難點:理解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反復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這些來自網絡的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從而受到啟發(fā),對所學知識加以整理和延伸,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另外,還需補充說明的一點就是,我們在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還需注意信息技術課自身的特點。信息技術課只能以學生“做”為主,也就是以學生“實踐”為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精講多練”?!熬v”是指對于學生看得懂、好理解的內容,教師要少講,甚至不講;對于一些理論概念(目錄、路徑等)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言簡意賅,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岸嗑殹笔侵缸寣W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以掌握計算機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學生操作時,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反對那種讓學生放任自流,進行無目的實踐的做法。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知識只有讓學生聽得懂,用得上,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和素養(yǎng)。
責任編輯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