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寫作是循環(huán)式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chuàng)作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強調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自主性及交互性,提倡通過寫作過程而學習寫作。寫作過程可以分計劃、轉換和檢查三個階段。元認知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即:作者對寫作活動的自我調控起著重要作用,制約和監(jiān)控整個寫作過程。本文把元認知理論和過程寫作法相結合,論述了掌握元認知理論可以增強作者的主體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最終提高其寫作能力。
關鍵詞:元認知;寫作過程;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
一、元認知理論
元認知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他認為元認知就是指認知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它不僅包括對正在發(fā)生的認知過程和自我認知能力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認知,而且也指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能力、目標、策略等方面的認知以及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和評介(Flavell, 1985)。它是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部分組成。
二、寫作過程元認知模式
1965年, Rohman首先提出了一個寫作過程模型,該模型把寫作描述為三個階段:構思、寫作、重寫。但是該模型是一個線性模型。80年代, Hayes和Flower(1984, 1986)借助有聲思維(thinking aloud)技術,對寫作過程作了深入研究,進而提出了一個更為完善的寫作模型。該模型包括任務環(huán)境,長時記憶和寫作過程三個部分(如下圖)。任務環(huán)境限定作者的問題,包含兩個主要成分:寫作作業(yè)和外部貯存。寫作作業(yè)是作者面臨的寫作任務,它指明寫作的題目和范圍、讀者對象,也往往包含對寫作的激勵線索。外部貯存是作者已經寫出的文本或其他充當寫作素材的材料,外部貯存是寫作的外部資源。
長時記憶為寫作提供內部資源。長時記憶中貯存著關于題目、讀者、寫作形式等方面的知識。長時記憶中可以利用的寫作知識有兩類:題目知識和語段知識。題目知識是指作者具有的與寫作題目相關的具體知識。語段知識是作者具有的關于如何寫作的知識,它包括各種語段形式的圖式、用具體例子來說明這些圖式的程序和策略以及相應的句子生成程序。語段知識與學生寫作的連貫性、語法的熟練性、圍繞中心思想寫作的能力等都密切相關。
Hayes和Flower認為,寫作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工作記憶中。在工作記憶中的寫作過程主要有三種:計劃過程(planning,也作構思)、轉換過程(translating,也作表達)和檢查過程(reviewing)。計劃過程又包含三個子過程,分別為目標設置(goal setting)、生成(generating)和組織(organizing)。表達是把生成的觀念轉化成書面文本的過程。檢查是指參照寫作目標重新考察已寫出的文本的過程。檢查包含兩個子過程:評價和修改。
Hayes和Flower指出,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并不是嚴格按照從計劃到表達再到檢查這一線性順序進行的,而是經過多次反復。計劃、表達和檢查過程之間也并非截然分離,而是存在相互作用。Flower Hayes(1980)假定了一種控制結構——監(jiān)控器來協(xié)調這些認知加工。這種監(jiān)控實質上就是元認知調節(jié)和監(jiān)控。監(jiān)控器決定何時從一種加工轉向下一種加工活動。它允許不同活動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如果有必要,寫作者可以在寫作過程中的任何時候做出修改的決策,從而打斷其他加工活動。在構思時也可以對寫作目標計劃進行修改或重新擬定。在表述思想時可以刪除某個句子,也可以進行重組。而傳統(tǒng)理論則認為寫作是按照固定順序進行的,不存在認知加工活動的中斷或交替,因而也不需要實施元認知監(jiān)控。因此該模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寫作行為的傳統(tǒng)認識。
三、元認知在寫作過程的應用
(一)計劃階段
元認知計劃包括長期目標計劃和短期目標計劃,在具體的計劃階段,可以用以下問題來進行元認知監(jiān)控:
如何排除外界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寫作?確定怎樣的主題?用多長時間來完成寫作任務?該寫作任務有無特別的要求?如何激活大腦中的文章的圖式?該任務和以前閱讀過或寫過的文章是否有相似之處?有無可借鑒之處?
文章的文體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應用文?
…………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學生對本寫作任務有了全面地認識,為下一步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進一步的自我監(jiān)控提供了條件。
(二)轉換階段(表達階段)
表達是把生成的觀念轉化成書面文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監(jiān)控起著重要的作用。自我監(jiān)控包括進程監(jiān)控和策略監(jiān)控。進程監(jiān)控就是對寫作過程這一階段的監(jiān)控,策略監(jiān)控是指對在這一階段采取的元認知策略和根據寫作中的具體情況轉換策略等的監(jiān)控??梢杂靡韵聠栴}來檢驗自我監(jiān)控情況:
初稿寫作時機是否成熟?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如何利用母語正遷移、避免負遷移,使文章更接近英文的表達方式和英美人的思維習慣?用什么詞匯、語氣、寫作手法才能和文章的題材相匹配?表達失敗時采取什么措施?是放棄還是轉換表達策略?標點符號使用時得當?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不斷增強元認知體驗,提高學生表達階段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三)檢查階段
檢查包括修改和評價。實際上,修改和評價貫穿于整個寫作過程。修改有隨時修改和檢查階段的修改。首先是對錯誤的監(jiān)控,對錯誤進行分類。然后決定修改次數、每次修改的側重點以及修改的最佳時機。修改時學生盡量熟悉并內化評閱標準。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自我評價包括寫作前評價、寫作中評價和寫作后評價。寫前評價是計劃階段的一部分,是對寫作任務、寫作條件和自身能力的評價,以便對寫作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寫中評價主要是對寫作進度、文章的內容、形式結構和文體圖式的匹配程度、標點符號的使用、寫作手段的得體,文章銜接過渡的自然程度、長短句搭配比例等等。寫后評價主要是指對寫作過程的整體評價,除了評價本次寫作之外,還要進行寫作長進情況的記錄。記錄本次寫作過程中出現的新困難,使用的新策略,以及寫作中的收獲。
四、結論
元認知具有對認知活動的管理功能,在學生寫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影響寫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幫助學生提高元認知水平,注重通過對學生進行寫作元認知的訓練,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提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寫作能力,語言學習能力,最終能夠使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In T.O.Nelson(ed.). Metacognition:Core Readings[C]. Boston:Allyn Bacon , 1979 .
[2]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 [M]. ( 2nd ed.).NJ:Erlbaum,1985.
[3]鄧鸝鳴等.過程寫作法的系統(tǒng)研究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3,(6).
[4]姜炳生.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過程寫作教學法”再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