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對高校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又能在課程中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廣東海洋大學的實際情況,在多年開展教育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就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的校本培訓進行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教育技術;校本;培訓
引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對現代教育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僅要懂得教學規(guī)律、具備教育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技術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需要熟練掌握多種教育技術手段,并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我國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0年就發(fā)出《關于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該文件中強調,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敖逃夹g培訓”是“新世紀教改工程”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敖逃夹g培訓”旨在通過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學習、基本技能的實際訓練和優(yōu)秀教學案例的示范研討,促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增強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全國高校教師的培訓,使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取得顯著進展,使高等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積極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的校本培訓是保證培訓任務得以完成的有效途徑。
一、校本教育技術培訓的分析
校本培訓是英文school - based training的譯文,目前普遍認為“校本”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即解決學校和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二是“在學校中”,指教師應在任職的學校和課堂中謀求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三是“基于學?!保附處熇^續(xù)教育的一切計劃與活動都必須從學校和教師的實踐需求出發(fā)。綜合這個解釋,我們認為教育技術的校本培訓是指學校根據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自主確定教育技術培訓的目標、計劃和內容,立足于教師本職崗位,自主開展的旨在促進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校內培訓活動。
近幾年廣東海洋大學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建設了大量的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學校也要求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對教師傳統(tǒng)的能力結構也提出了挑戰(zhàn),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在職教師尤其是老教師需要具備更新的觀念、方法和能力。很多教師此時意識到了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對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性,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水平,希望得到這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捎捎诮處煿ぷ骱苊Γ荒茉诼殞W習,時間保證不了,培訓的效果容易受到影響。此時開展的教育技術校本培訓符合了教師們在崗學習的需求。
二、校本教育技術培訓的目的和內容
對高校教師這一特定的培訓對象來說,教育技術培訓的目標并不是將高校教師培養(yǎng)成教育技術專業(yè)人才或多媒體、課件制作、網頁制作專家,而是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系統(tǒng)設計能力,使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軟件開發(fā)技能,以此為基礎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最優(yōu),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信息化。
教育技術中的理論與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技術培訓應該把理論融入技術和應用之中。根據高教司在《關于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培訓任務要求,我們安排的培訓內容是:
(一)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知識:力求讓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和教學設計理論,建立在學科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效的整合。
(二)基本計算機技能: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懂得計算機管理和維護的基本知識。使教師通過學習后,了解多媒體教室的使用及常見故障的排除。
(三)綜合應用:學習使用PowerPoint,photoshop,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等軟件,教會老師做課件, 使教師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符合自己授課要求的課件,還可以使用工具軟件設計與制作課程學習網站,達到教學的最優(yōu)化。
三、校本教育技術培訓的方法
由于培訓對象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對這些教師的培訓主要有如下特點:培訓時間短;應掌握的學習任務多且雜;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任務重;參訓時間雖少, 但自學能力較強。
針對這些情況,在每次開班之前,我們會發(fā)出調查問卷,根據教師的具體需求和初始水平,對培訓內容進行相應的組合和調整。每期培訓班結束后再發(fā)放培訓效果調查表,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作為對此次培訓工作的反思和下次工作改進的參考。
在具體的培訓工作中,采用多種手段綜合運用。一是集中授課模式,將教育技術初始水平相近或需求相類似的教師編成一個教學班,利用節(jié)假日等業(yè)余時間進行集中授課培訓。二是注重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授課地點選在網絡多媒體教室,人手一機,其中教師機配備有投影儀,同時每個教室還配備一至兩名上機輔導老師,讓受訓教師邊學習邊具體操作,通過反復實踐對所學內容加以鞏固,上機老師的手把手輔導使得培訓中受訓教師的疑問能得到及時解決。三是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采用示范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培訓形式,使受訓教師切實感受到教育技術的“魅力”。這種培訓方法的優(yōu)點是整個培訓過程既便于授課教師的指導,又結合了本校的教學實際,效果顯著。
結束語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是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十分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的重要舉措,它關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校本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推動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我們今后會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和調整校本教育技術培訓方法,加強教師專業(yè)技術能力,促進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我校應用教育技術的整體水平,使我校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陸芳,鄭道林.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內容、模式及管理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7,(3)89-92.
[2]王艷清.立足于“校本”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策略探索[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8,(1)77-78.
[3]劉芳.信息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探討[J].新西部,2007,(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