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圖像是一種特殊而形象的數(shù)學語言和工具,運用數(shù)和形的巧妙結合可恰當?shù)乇磉_各種現(xiàn)象的物理過程和規(guī)律,利用物理圖像的視覺作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化,動態(tài)變化過程清晰化,物理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明確化,還可以恰到好處地表達用語言難以表達的內涵.在物理圖像教學中,v-t圖像顯得更為奇妙,在實施三維目標的過程中有良好的輔教作用.
一、釋疑解惑,準確領悟概念
“瞬時速度”這個概念,課本(粵教版必修1)是這樣描述的:“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盡管課本適時引入汽車速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但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還是對這個概念感到困惑,“無窮短時間” 到底指時間還是時刻?“瞬時速度”等同于“平均速度”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學生學習了v-t圖像后,我引導學生重溫“瞬時速度”概念,并借助圖1所示的v-t圖像引導學生理理解:時間變化是連續(xù)的,透過圖線可以知道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變化也是連續(xù)的,圖線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某一個時刻對應著一個速度,此時刻所對應的速度即為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 這樣,通過在坐標上找點,學生能將“瞬時速度”的概念形象化,再結合汽車速度計來理解概念,顯得更加具體、透徹而奏效.
二、展示物理過程與方法,凸現(xiàn)“等效思想”
1. 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的推導
根據(jù)v-t圖像的物理意義可知: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大小可以用速度圖線和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來表示,如圖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過割補面積Ⅰ、面積Ⅱ,即用v-t圖像中的 “面積相等” 來表示“位移大小相等”,從圖像中直接求出v=v0+ = ,然后再根據(jù)圖線a與時間軸所圍成矩形面積跟速度圖線b與時間軸所圍成梯形面積相等,即它們的位移大小相等,就可推出:S=S梯=S矩=vt= t=v0t+ at2.此推導比課本中的方法更直觀,更嚴密,更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這種 “等效替代法” 不僅有效地凸現(xiàn)了物理學科本身思維推理的嚴密性,而且更好地讓學生領會到“等效思想”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
2.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推論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些推論課本沒有歸納出來,倘若教師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學生會疑惑重重,若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進行推導,其過程復雜,學生理解不透,應用時會經(jīng)常出錯.教學中可以利用v-t圖像直觀性的優(yōu)點將這些物理規(guī)律展示出來,使學生經(jīng)歷物理規(guī)律得出的過程與方法,從而對規(guī)律的物理意義一目了然.
推論1:某段時間內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vt / 2= .
根據(j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可將勻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以某一速度(平均速度)運動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圖2可知,相當于把圖線b表示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圖線a表示的勻速直線運動,t/2為該段時間t的中間時刻,它對應的瞬時速度為vt / 2=v= .
推論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相鄰相等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差是恒量,即s -s =s -s =s -s = s -s =…=Δs=aT2是恒量.
如圖3所示,由v-t圖像的物理意義可知:速度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的大小,取若干個相鄰相等時間間隔為T,每一個梯形的面積就是相應時間間隔T內物體運動的位移大小,位移差等于小矩形的面積,而小矩形的高為aT,則小矩形的面積為s矩=T.aT=aT2,即s - s =s -s =s -s =s -s =…=Δs=s矩=aT2.
推論3: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相鄰相等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比是奇數(shù)比,即s1∶s2∶s3∶s4∶s5∶…∶sn=1∶3∶5∶7∶9∶…∶(2n-1)
在圖4所示的v-t圖像中,第一個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大小為小三角形的面積s1,而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第四個T內……的位移分別由3個、5個、7個……小三角形面積構成,即它們相應位移分別為第一個T內位移的3倍、5倍、7倍……依此類推,從而可得出 s1∶s2∶s3∶s4∶s5∶…∶sn=1∶3∶5∶7∶9∶…∶(2n-1).
以上是利用了圖像的展示性,直觀地揭示了物理規(guī)律,既避免了公式推導過程的繁瑣冗雜,又準確地把握物理量之間的定性與定量的關系,確保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準確性.
三、構建動態(tài)變化情景,化繁為簡
有些物體的運動是紛繁復雜的,一些復雜的運動往往不能用常規(guī)的方法去解決,這時用v-t圖像來處理會達到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如圖5所示,ACB和ADB是光滑的半圓形軌道,兩個小球以初速度v0分別沿軌道ACB和ADB由A運動到B所用時間分別為t1、t2,比較t1、t2的大小.
構建物理情景,展示物理過程:小球在AC段運動時,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均減小,在CB段運動時,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均增加,由于軌道光滑,小球在ACB段運動時,機械能守恒,故到達B的速度大小為v0,這一過程可用圖6所示的v-t圖像中圖線Ⅰ表示.小球在AD段運動時,加速度大小減小,速度大小增加,在DB段運動時加速度大小增加而速度大小減小,由于軌道光滑,小球在ADB段運動時機械能守恒,故到達B的速度大小也為v0,由于兩次運動過程小球位移相等,在v-t圖像中兩過程的速度圖線與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相等,故可作出ADB在運動過程的圖像為圖6所示中圖線Ⅱ,比較圖線可知t2 與數(shù)學公式相比,圖像法顯得直觀、形象、生動.學生在運用物理圖像法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敏銳洞察力和分析思維能力得以訓練,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緊密結合為一體,有效地開發(fā)了思維品質.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