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要扎實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有效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教師應在課堂上尋找正確的教與學關系,要讓課堂活起來,應以活化教學內容、活化師生關系和活化教學手段為前提。
活化教學內容
教授新單詞時,學生通過圖片、動作理解了單詞的意思后,便是反復的跟讀,學起來顯得單調乏味。其實,學習單詞有多種方法。在學習動物單詞時,可讓學生通過模仿動物的聲音和樣子進行學習。如:“Cat, cat,mew, mew, mew! Dog, dog, woof, woof, woof! Duck, duck, quack, quack,quack!”再難的單詞在學生口中也變得瑯瑯上口。音樂能使人興奮,使用富有音樂旋律的歌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Look at the pig. It’s big. Look at the cat. It’s fat…”在學習“fly”這個動詞時,教師可請來奇妙的魔術棒,拿著魔棒在空中晃動,指著某位學生說:“Fly, fly, you can fly !”然后這位學生就被施魔法了,能飛起來了。整個課堂活起來了,全體學生也動起來了。
一節(jié)有活力的英語課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去開發(fā)、挖掘、拓展、想象。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Does she like…? Yes, she does.”句型時,教師可以畫一面鏡子或拿出一面金光閃閃的鏡子道具,讓學生想象他們眼前是一面魔鏡,魔鏡富有神奇的魔法。魔鏡會知道到大家喜歡什么動物,能回答孩子們的任何問題。孩子們異常興奮,一部分爭著要扮演魔鏡回答問題,另一部分搶著問問題。孩子們都聲情并茂地合攏雙手作禱告狀,乞求魔鏡:“Mirror, Mirror. Does she like…?”扮演魔鏡的孩子帶上魔鏡的面具聲音古怪地說:“Yes, she does.”
活化教學手段
1. 唱唱跳跳。PEP教材中的“Let’s sing”“Let’s chant”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唱唱跳跳的機會,這些活動能使人興奮,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課前,教師播放節(jié)奏歡快的歌曲讓學生聽、唱、跳,手舞足蹈,可以使他們興致高昂、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當學生感到疲憊時,教師可播放節(jié)奏強烈的歌謠,讓他們邊唱邊做動作,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
2. 問問答答。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始終貫徹口語交際活動。如“設計情景,交際對話”“運用句型,調查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或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學過的知識與同學進行一問一答的交際活動。如學習了“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這個句型后,教師可設置任務,讓學生用所學句型統(tǒng)計班上同學們喜歡的食物,為“六一”派對做準備。問答交際活動既能起到復習、鞏固知識的作用,也能拉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讓學生懂得學中用、用中學,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3. 做做畫畫。利用PEP教材中的“Let’s do”,讓學生聽音反應做動作。如:“Clap your hands. Shake your body…”這樣的活動既鞏固了身體部位的單詞,也起到了活躍課堂的效果。學習了水果單詞后,教師可讓學生聽音畫畫,并涂上相應的顏色。在知識上,既鞏固了新知,也復習了顏色單詞。在能力上,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畫畫能力,也讓畫畫能力強的學生得以展示特長。
4. 玩玩演演。低年級學生學習了單詞,教師可設計“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將單詞與其意思進行配對。高年級學生學習了單詞,教師可展開“看誰說得多”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在學習了新單詞的基礎上,聯(lián)想學過的同類單詞。不但鞏固新知,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更讓學生做到了玩中學,寓學于樂。學習了“Let’s talk”部分,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對話中的角色進行交際,繼而延伸到課外,再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所學句型。如學習了購物的語言后,讓學生創(chuàng)設購物情景,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動起來
1. 主動參與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習得新知及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無論是知識的習得還是能力的提高,都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學生,由于成績差或者個性內向,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等到教師點到他們的名字時才愿意開口。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給他們的英語學習帶來了消極的作用。實踐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對改變這種現(xiàn)象極有幫助。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平時不敢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的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小組討論,會得到其他小組成員的贊賞。通過交流,學困生得到了優(yōu)生的幫助,從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內向的學生也逐漸增強了自信。最終學生們都能做到主動參與,敢于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
2. 互動交往。英國語言學家們認為,英語教學中的趣味性是使語言學習變得容易的前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互動交往形式,如交際、表演、唱歌、猜謎、畫畫、說唱、競賽、游戲等,這些活動能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其中節(jié)奏與體態(tài)教學更不容忽視,如同桌可配合拍手打節(jié)奏,體現(xiàn)節(jié)奏與體態(tài)教學的優(yōu)勢。教授long, short, big, small時,教師可通過體態(tài)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互動交往,形象表現(xiàn)出各詞的動作。正因為互動交往,學生更加興趣盎然。
3. 啟動思維。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體態(tài)語言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啟動他們的思維。正如童話世界一樣,張開想象的翅膀,施展童話的魔力,你可以讓任何“不可能“在童話世界中成為“可能”。如在教枯燥的字母時,可以用簡筆畫,畫出卡通的字母寶寶,讓學生將枯燥的字母擬人化。然后將字母與句型、對話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大膽地創(chuàng)造。有的學生能設計出各種情景對話,棒極了!如:“Hi! I’m A.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B. This is my new friend,D. Welcome D!”經(jīng)多次教學實踐,效果立竿見影。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童話王國中的卡通人物,所以他們很喜歡“字母寶寶”。學生學習字母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敢于開口,樂于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機械地背誦,而是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真實地運用語知識。任務型教學能使學生更自然真實地運用語言,啟動思維,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體驗更多的成就感。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