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破產”這個短語頻頻見諸報章。國內多家報紙紛紛報道全球金融危機已把多個國家拖入“國家破產”的邊緣。這次金融海嘯席卷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和亞洲,一些國家已經瀕臨“國家破產”的絕境。請看相關報道:
(1)冰島金融業(yè)在這次全球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加之這一狹小島國的金融業(yè)近些年發(fā)展過快、過大,導致冰島面臨“國家破產”危險。(《廣州日報》2008年10月14日)
(2)最為離奇的是有一些國家一夜間到了國家破產的境地,讓世人嘖嘖稱奇。(《江南時報》2008年10月17日)
(3)冰島總理哈爾德當地時間10月27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宣布,冰島已正式請求歐洲央行、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以及同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丹麥、芬蘭、瑞典和挪威提供貸款以幫助冰島度過金融危機,避免國家破產。(《國際金融報》2008年10月30日)
廣義的“破產”指喪失全部財產。法律意義的“破產”指債務人不能償還債務時,法院根據債務人或債權入的請求,做出裁定,把債務人的財產變價依法歸還各債主,其不足之數不再償還。那么“國家破產”是什么意思呢?國家真的會像個人或公司一樣破產嗎?國家如果資不抵債就是陷入了破產的境地,但是國家手上有課稅權、發(fā)鈔票的權力、舉債權,就使得國家不可能實際破產?!皣移飘a”并不是真正的“破產”。即使情勢惡化如冰島,面臨全國破產的風險,但冰島作為主權國家也不可能破產。
冰島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其國內生產總值卻僅為193.7億美元。但是,這1383億美元中并不都是國家債務,有不少是冰島的企業(yè)債務和私人債務。只有國家債務,冰島政府才有償還的必要。而企業(yè)外債和個人外債不能清償,破產的只不過是企業(yè)和個人而已。
其他所謂面臨破產的國家,如阿根廷、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匈牙利,也都不存在真正的破產危險。實在不行,還可以賴賬。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不至于因欠債不還而被另一個國家占據。
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破產”是不會發(fā)生的,否則那些長期靠借債過日子的非洲小國早就“消亡”了?!皣移飘a”僅僅是一個形容詞性短語,而且是一個夸大的形容詞性短語,它只是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經濟形勢很危急。
如此看來?!皣移飘a”好像媒體為奪人眼球而造出的形象說辭,帶有一種炒作的噱頭。其實,“國家破產”雖不至于葬送作為實體的國家和政府,但仍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椋崴土藝液驼墓帕?。因此,“國家破產”絕不似僅是媒體奪人眼球的形象說辭,而是一個飽含感情色彩的非常有價值的驚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