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婭琴 周國斌
落實課前預習提高課堂實效
■朱婭琴 周國斌
無論做什么事情,事先都應該有所準備,力求“有備無患”。學習也應如此,要達到有效率的學習目的,就要做好課前各項準備,這些準備包括心理準備、身體準備和知識準備等。這里,最為重要的就是知識準備,即預習。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質(zhì)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也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有效地落實課前預習,真正做到讓預習服務于課堂教學呢?其實就是要弄明白為什么預習、預習什么、怎樣預習及如何檢查這樣幾個問題,以下我們就一一來解決這些問題。
預習是提前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之間都有互為因果、互為條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所以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要知道為什么要預習?要知道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短短的40分鐘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聽、說、讀、寫面面要俱到,因而問題不可能全放在課堂上解決。但如果課前預習做得好,有些問題因為有了準備,課堂上學起來就十分輕松,知識的掌握也會更牢固;有些問題因為課外有所思考,課堂再通過文本的學習,老師的點撥,個人的感悟,集體的討論,就會迸發(fā)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如此一來,教師教學輕松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了,課堂實效也隨之會有所提高。例如有些課文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簡介和相關資料,這些在課堂上是無法解決的,因而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閱并作好筆記,上課時,指名學生介紹后,老師只需補充遺漏的地方就可以了。在教學《我站在鐵索橋上》這首詩時,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但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學習這首詩歌時,要想讓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收集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收看了電影《飛奪瀘定橋》。學生對瀘定橋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熟悉了紅軍浴血奮戰(zhàn),不畏生死地奪下瀘定橋的英雄事跡,這樣就為學生在課堂上深入學習課文作好了鋪墊。
由于教學內(nèi)容與要求的不同,課型的不一,因而預習的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但總結起來,也就是讀、查、劃、批、思、記這幾個方面。
1.讀——讀書。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時,就可以用筆標注出來。這些標注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已經(jīng)明白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查——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作者簡介等。查可以讀前查,可以讀后查,也可以邊讀邊查。這要根據(jù)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而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查的內(nèi)容也各異。
3.劃——劃層次。將文章劃分成幾個大的結構段,然后用一兩句話歸納各部分的大意,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也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暴風雨》一文,學生在熟讀文章后,了解到課文寫了暴風雨前、暴風雨時和暴風雨后的情景,最后寫作者的感受,那么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內(nèi)容劃分文章的層次,同時學生也會了解到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展開寫作的。
4.批——批注。學生在完成上述任務后,再次讀課文,對于其中不理解的部分進行批注,或是在一旁寫上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以便在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交流。如《盤古開天辟地》一文,學生在讀過課文后,體會最深的就是盤古的偉大獻身精神,他們會對應著在文中找具體表現(xiàn)盤古偉大的詞語和句子,并在一旁做好批注,那么在課堂上他就能做到對答如流,如此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濃厚了。
5.思——思考。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善思的能力。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是真正深入的預習。其實思考不是孤立的,整個預習過程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如《意外》一文,當我們讀課題時就會思考:會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感到如此意外呢?當心中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自然而然就會帶著這個疑問去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自己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等。
6.記——記錄。將預習用書面作業(y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預習,提高預習的實效,更有利于教師對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因而,預習作業(yè)的設計也不能馬虎,要有針對性,而且易于大多數(shù)的學生接受。如學習了某某課文,我認識了哪些生字?查詞典掌握了哪些新詞?它們的含義是什么?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文章最難讀的段落是哪里?最難理解的部分是哪里?……課前預習作業(yè)的設計,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可以有細微的增刪,但大致的框架可固定不變。如果是預習古詩詞或是語文樂園,那么預習作業(yè)可依據(jù)教學要求另行設計。
解決了以上兩個難題,預習也就完成一半了,接下來我們就要掌握幾種課前預習的方式方法了。其實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一些好的預習方法,如閱讀預習法,即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懂以后再完成預習作業(yè);發(fā)現(xiàn)問題式預習法,即邊讀文邊提問,然后逐一解決問題,最后完成預習作業(yè)……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知識層次、喜好做出選擇。除了教給學習方法外,預習更重要的一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激發(fā)興趣要做到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更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感,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時,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題目,是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的。
在前面我們談到預習作業(yè)的設計,大致的框架是如此,但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所不同。如設計作業(yè)時可按照班級學生的層次分成A基標、B中標、C高標三個等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完成各個標準的預習作業(yè),達到C高標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向高標準靠攏;另外,大多數(shù)時候預習作業(yè)是學生在家獨立完成,教師可依據(jù)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預習方式。小組討論的好處在于能夠促成同學間的交流氣氛,而且在討論中可以互相幫助,特別是學習好的可以幫助學習差的,膽小、自信心不足的學生也可以得到發(fā)言的機會。這種預習需由小組安排統(tǒng)一的時間進行,比如早讀、自習,或課堂教學開始時由老師統(tǒng)一安排幾分鐘。當教師沒能提前安排學生預習時,可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幾個組,把課文分成幾段,每一組負責讀一段并設計閱讀理解題,完成后各組再將其他組負責的段落讀一遍。然后全班討論,各組主持自己負責的段落的討論。老師可以在各小組間巡視指導,并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
經(jīng)常聽到有老師抱怨預習作業(yè)不好檢查,大多數(shù)只是小組長批查生字詞的書寫、解釋,讀課文或是其他的部分則是上課時利用提問的方式來抽查。要知道,這樣的預習是很容易讓學生鉆空子的。有時直到老師們上課時才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書上是一片空白,或只是簡單的圈劃了幾個字詞,這種敷衍了事的預習無疑會給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嚴重地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其實,凡有布置,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檢查落實,看是否完成,看完成的質(zhì)量如何,也看老師自己布置的預習要求難易是否恰當,以便更好地為下次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
總之,搞好語文課的課前預習,對于語文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前預習已引起了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各種體裁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在預習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讓預習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朱婭琴武漢市洪山區(qū)青鋒小學周國斌武漢市青山區(qū)新溝橋小學)
責任編輯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