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摘 要】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對學生起著引導、示范、熏陶、感染的主導作用。班主任應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關鍵詞】學生 知識 品德
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對學生起著引導、示范、熏陶、感染的主導作用。班主任應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一、重視知識學習,狠抓學生紀律,確保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教育學生學好功課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工作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學好功課,并且同任課老師密切配合,不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良好的紀律是搞好學習的保證。班級除了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外,還要制定班規(guī),對學生嚴格要求,以確保正常秩序和各種工作、活動的開展。通過班會、平時教育、學生座談等形式,反復強調校紀班規(guī),讓學生牢記在心。班委會、團支部應主動、積極配合班主任維持好班內紀律,營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教育學生樹立理想,勇于克服困難;對活潑有余而勤奮不足的學生,要加大談心力度,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特別是讓他們去掉依賴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在當今社會,競爭意識尤為重要,教育學生不怕在學習上“出風頭”,使得優(yōu)良學風初步形成。多找學生談心,和他們一起分析學習上的得和失,總結經驗教訓,訂下階段性的學習計劃和任務,讓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普遍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轉變學習態(tài)度,并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付諸實施。隨著學風的扭轉和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成績自然會有較大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需對學生一視同仁,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師愛是神圣的,在于它有很強的公正性和使命感,班主任要做到愛而有度,嚴而有格,讓每個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要求是均等的。這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利于班風的建設。無論好生差生,我們要做到一視同仁,不光在課堂提問機會上人人均等,更要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學困生對老師的態(tài)度尤其敏感,對他們一句關心的話語,有可能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一個啟發(fā)性的動作,會掘開他們智慧的泉水。在排座位時,我也盡量體現(xiàn)出這種公平性。一直采用座位滾動性變動,兩周前后座位調換,兩個月座位左右更換。一直不忍心采用好學生所要求的按成績好壞來排座位,就是怕傷害一部分學生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坐在前排的權利,不能因成績高低論尊卑,不能讓學習努力,但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永遠人為地固定在所謂差生標志的后排座位上。這樣,對他們精神打擊太大,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長。作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要盡最大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愉悅的、平等的、有尊嚴地生活在班集體里。讓他們體會和認識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生活中要公正、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從班級衛(wèi)生的常抓不懈中做起
學習需要一個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玻璃明凈,地板無紙屑,書桌整齊,空氣清新,學生坐在班里才會神清氣爽,教師走進班才會心情愉快,學習效率才高。創(chuàng)造這樣的環(huán)境,需全體學生的努力,首先,要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保持這樣干凈環(huán)境,是在打造好心情,是為自己健康負責。其次,衛(wèi)生打掃分工細致,責任到人。再次,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隨地扔紙,看到地上有紙屑要隨手撿起,注意保持。在這個過程,我身體力行,積極去影響帶動學生。最后,常抓不懈。無論學校要求與否,周五班內大掃除雷打不動。這樣,學生習慣了,講衛(wèi)生的意識也提高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也逐漸形成了。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從教師自身的日常行為和品德培養(yǎng)中做好學生的表率
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須先做到,班主任做不到的,就先不要要求學生。教師的身教作用尤為重要,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币虼?,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逃課,我自己先做到。早上七點十分,中午兩點十分前一定站在班里,多年來,風雨無阻。到班后督促值日生盡快打掃衛(wèi)生,多爭取一點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看書。讓晚來的學生感受到班級濃濃的學習氛圍,讓他在班主任目光注視下覺得不好意思,甚至愧疚。這樣,在班主任以身作則的感召下,學生遲到現(xiàn)象自然減少了。除這以外,班主任在言談舉止,衣著穿戴方面也要作出表率,還得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給學生做好榜樣。
五、通過家訪,從心理教育入手深化德育工作
學生的學習,班級的德育工作,只有在家長的支持下,才能更有成效。除了每學期的家長會外,我更注重平時及時進行后進生的家訪工作。這是因為后進生相對來講更缺乏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愛護,他們對學習也缺乏興趣和信心,心理素質相對也更差一些。班主任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愛心,在德育工作中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并沒有遺忘他們,重樹信心抬頭做堂堂正正的人。高二時班里新轉來一位學生叫王曉,他是從農村來的,父母收夠廢品。王曉為家庭貧困而自卑,不愿意和同學們交往,成績一度落后。我了解到情況后,先找他談心,后去家訪,和他父母一起糾正他自卑心理。我告訴他:父母起早貪黑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供你上學,是和老師的工作一樣神圣,你要努力學習,像父母那樣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那次家訪中,當著我的面他哭了,表示一定要重樹信心,好好學習,不再自卑。其后,在班級活動中,我多次讓他上臺演講,有意識鍛煉他。慢慢地,他變得開朗活潑了,愛和同學們一起玩了,學習成績也隨之提高了。他還說長大后要幫父親開個廢品回收公司,當老板。同學們都為他高興,我更為他的轉變之大而欣慰。
六、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教育就是從愛出發(fā)的。有愛,才有尊重和理解,才有關懷和熱忱,才能產生出千變萬化的教育機智。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而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中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快樂地度過在學校的每一天,既教書又育人!我關愛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因為有我這樣的教師,而能快樂充實地學習,并且他們在獲取書本知識的同時還學會了做人。
總之,我認為要做好稱職的班主任,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要用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教育學生,用自身的人格和涵養(yǎng)去影響學生,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實處,細處。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細心去洞察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